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当绿色飞鸽女式自行车成为历史 “大玩具”变成什么样

2016-12-10 11:57 编辑:TF008 来源:网络

期望拥有一辆女式自行车,是从初中时开始的,而开始注意自行车却是在九岁那年。拥有一辆轻便女式自行车的期盼,在我45岁那年终于成倍实现。

作者 何维仁


u1970267631292665871fm23gp0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坐在老舅那邮差自行车大梁上回家,恐怕是当时最大的享受了。

小学三年级时,爸爸百忙中抽出一天时间,带我和妹妹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我们父女三人早上7点从家出门,徒步走向故宫南大门。我们带着水壶、干粮,跟着爸爸买票。那时,一个大人可以带两个孩子进入故宫。我们溜溜逛了一整天,爸爸用笔在本子上又记又画,我们小孩儿看了又看,出了这屋又进那屋。逛了一天,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物件有二:一件是做工精巧、金碧辉煌的机械座钟——就是马三立老先生相声里说的:“接着一个打扮漂亮的宫女从上弦的小门里走出来,娇滴滴细声细气地说:八点啦,八点啦!”另一件是用金属和木件做的慈禧太后“骑”的自行车。解说先生说:这辆车西太后老太太根本不会骑,她要用前边两个太监扶着车把,后边两个人推着轱辘让她在这大玩具上娱乐……

也就是去故宫看展览的那年,18岁的老舅考取东交民巷邮政局,当上了送信员。邮政局发了老舅一身绿色的制服、球鞋、帽子,还让爸爸交了保证金,让老舅推回了一辆绿色的有大梁的自行车。老舅原本没有自行车,当然也不会骑车,但为了这份工作,他在车兜子里装几块裹着报纸的砖头,整整练了一天。当时他年轻、腿长,练了一天就会骑了。局里给了三天练车时间,他竟然敢在第二天穿着制服,把我放在后车架上,连骑带歇从北京到通县跑一个来回。老舅穿着这身制服,几乎从青年干到晚年,直至退休。在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因为放学晚了,偶尔能看见送完早班信的老舅在绒线胡同口等我,顺便坐在车大梁上把我捎回家,恐怕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上中学时,从东交民巷走到西交民巷,边走边玩,整条街极少看见私家汽车、公共汽车,好像骑自行车的人也很少。初二那年,一个同学的姑姑从大学校园回来看望父母,骑来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看不出牌子和颜色的车,但就这辆车,足以让这位同学身价提高三倍。她香仨臭俩地选出十几个看着顺眼的同学进了校园,到学校操场上去练车。那次,我也在被选中之列。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排着队,从操场边上的小土坡练习滑轮、上座,然后是扶着的人撒手……忍饥耐渴地折腾了一下午,算是“首航”成功吧。其后,我们十几个女孩子相继考入高中,住校的住校,走读的走读,想拥有自行车的期盼,就在三年高中,五年大学的“八年抗战”中搁浅了。

临结婚前,爱人和我不止一次地逛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隆福寺小吃街……当时,那是年轻人的最佳享受。我们在那里做衣服,在那里照结婚照,在那里买小玩艺儿,甚至计算着用手中仅有的副食证上的糖票,一块一块地数着购买块儿糖。但是,我最热衷的是那在百货大楼东大门北边橱窗里展示的一辆绿色女式自行车。第一次看到它,我连看了三眼它的牌子和标价——飞鸽牌、165元。这价格正好是我不吃不喝三个月的工资。我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回到家,等弟妹们做完功课各上各床后,我悄悄地和妈商量,告诉妈我的打算;我想要妈三个月不收我饭钱,也不让我交钱,这样,我就可以先从妹妹和爸爸手中凑足165元钱,我迷上的绿色飞鸽女式自行车就可以和我一起搬进新家了。

可我还是太呆傻了。当过了一个多月,我把钱凑齐后,乘车来到百货大楼,我愣住了!那辆挂在橱窗里的车并没有卖掉,它依然挂在那里!我高高兴兴走向柜台,才听到售货员说了这样一句话:“价钱是165元,没错!可您没看清楚吧,还有165张工业券!”哎呀妈呀,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虽比一般人高, 有55.50元,但三个月才发了3张工业券,况且去年发的工业券早已给住校的妹妹买了一个洗脸盆和一个铝饭盒……当时即便发动亲朋好友也很难凑到165张工业券……最后的最后,爱人只好去旧货市场买了一辆标价90元的八成新的自行车,做为送给我的新婚纪念。

拥有一辆轻便女式自行车的期盼,在我45岁那年成倍实现。市场上刚刚取消用电视机票、自行车票、布票、工业券,继而取消了一切票证。市场上真如“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行车在我家一朵一朵地绽开了。先是儿子开先河地骑家一辆黑色大链套,那是他攒一年零用钱的成果;再是女儿跟着老姨学会骑车后把她骑的破26换成了粉色小公主。再次,工作单位离家很近的老伴推回了一辆天蓝色轻便28,用他的话说;“去副食店买个醋都方便。”——我是家里最早期望有辆新自行车的,但却是买新车最晚的,一是我乘公交车上班,二是我买车不能随随便便。我是托了在天津工作的高中同学联系她的朋友,等了三个月才买到一辆绿色飞鸽牌女式自行车。样子好像比当年摆在百货大楼橱窗里的还漂亮。

不知何时起,楼道里贴上了“防火”、“安全”、“不准堆放杂物”的提示。当年住平房、排子房的大人小孩进入楼房后,一辆辆东倒西歪的脏兮兮的自行车全都十元二十元地推向了废品市场。孩子们选择了“绿色出行”,办个公用自行车卡,去小区大门外的公共自行车停车棚里取出一辆“绿骑”,直奔单位或地铁口、公交站,一卡在手免去了自行车丢失的担心,还让小区里的共用空间少被私人占用。

最近,我注意到小区大门西侧放着几辆在车座后标有“租用一元”的定位自行车。它更方便那些“偶尔”的用户,用手机一刷,就可骑走了。相信,方便车、方便购物、方便医疗、方便房、方便学校……这若干个“方便”,会让生活在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期盼,在一天天得到实现。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