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闲事

纽约时光:“双11”在学术沙龙度过

2016-12-12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在纽约看新闻,国内“双12”也成购物节了,可“双11”还没过多久啊。作为学生,我的“双11”,是在纽约大学的学术沙龙度过的,主题是欢迎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o斯托达特(Sir J. Fraser Stoddart)。

11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

那是个周五,我们20个学生跟教授萨维斯基来到纽约大学基因学和化学礼堂,参加学术沙龙。前来参加沙龙的人坐满了整个报告厅,据说台上台下藏着许多学界的大咖。

美国人通常没有把宝贝压轴的概念,第一个就让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托达特教授出场了,他来自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而宣讲的,正是他获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课题--分子机器。讲台上的斯托达特教授已经80多岁了,头上顶着几缕稀疏的白发,穿一身休闲西装,背也有些驼了。然而,讲到他的“分子机器”研究时,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据斯托达特教授说,他的这项研究一波三折,历经五十多年,最早的论文在1991年的《美国化学会志》发表,而最终的成功,则用的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方法。斯托达特教授讲完了他的课题,便小心地走下讲台,安安静静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当起了听众。

接下来出场的乔纳森·西斯勒(Jonathan Sessler)教授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主题是“扩展的卟啉:个人旅程”。与方才斯托达特从头到尾的严肃气氛不同,西斯勒教授的展示是从他的个人经历开始的。1980年代,致力于癌症治疗药物开发的他,被诊断出了癌症,然而,罹患癌症并没有阻止西斯勒教授继续他的研究。他一边在病痛中挣扎,一边在实验室里尝试制造一个大型分子,这个大分子可以进入癌细胞内部,并可诱导癌细胞程序性死亡。这样的 “两面针” 设计,非常棒地实现了延缓癌症发展的目的。这不觉使我产生了疑惑:想当年,导师带着我们在中科院搞靶向药物治疗癌症的课题时,我们和西斯勒教授的目的相同,但怎么方法竟然如此迥异呢?这既令我兴奋,又令我好奇,心里已经把手举得高高的,但终究还是把问题记在了小本子上。嗨,这也许就是东方人的内敛吧,改不掉的。

后面,耶鲁大学的克雷格o克鲁斯(Craig Crews)教授的课题也是关于医学的。克鲁斯教授主攻II型糖尿病、帕金森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症。他找到了这三种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并设计出了应对的方案,这些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的课题,使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振奋。

讲座内容虽然对于我们这些圈内人是饶有趣味的,但接近4个小时的报告时间,对于听者的体力和脑力都是不小的挑战。一上午下来,坐在我前排的几位老专家似乎已经有些倦意,讲座中间,他们真是撑不住了,竟靠在椅背上,枕着外套进入了梦乡。

午餐有一小时的时间,之后,几乎没有人溜号。全场如上午一样,座位仍是满满的。最后半场出场的几位学者讲演的主题都是我极感兴趣的领域,加上刚刚喝过一杯咖啡,所以精神头大了起来。

特劳纳教授在奥地利出生长大,母语是德语,已经在美国工作近五年,但仍改不过来一口飞快流畅而经常会发错重音的德式英语。特劳纳教授的研究内容是利用光化学手段控制分子机器,核心在于调整光的波长来控制光的能量,令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分子的顺反异构体,通过反复吸收和放出能量,瞬间完成相互转化。他的报告非常精彩,以至于我们感觉还没听够,讲演就戛然而止了。和流利的学术讲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劳纳教授在向听众道谢时突然停顿了一两秒钟,而后才继续把话说完。原来,他是没反应过来自己想表达的内容用英语该怎么说了,竟然一时语塞。台下的听众用善意的窃笑宽慰着发窘的特劳纳教授,想必大家的困倦也因此除去了大半。

讲座中间,透过几排座位,我瞥见今天的明星,诺贝尔奖得主斯托达特教授的背影。黑色休闲西装和稀疏的白发,这一黑一白透出无限质朴。他在自己的报告结束后,一直坐在前区座位静听其他研究者在台上讲演,时而若有所思,时而拿出揣在衣兜里的手账,像个小学生一样边听边在上面写写画画,4个多小时下来仍然精神抖擞。

等到所有嘉宾结束报告,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出了礼堂的门,见天色完全黑了下来,走在街上,已经能明显地感到纽约的秋寒。可回想方才全程5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会,对于在场的科研人员,却似乎是个热能发射地。

这场学术沙龙,全方位展示了当今化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的热点,而美国科学家思路的广度和深度,令我这个中国学生叹为观止。当会议中一个个熟悉而亲切的名词:“旋光异构”“泛素化标记”“天线色素”一次次地出现的时候,捕捉到这一切的我,时而惊愕,时而沉思,甚至偶尔要控制住自己为那些从基础原理衍生出的精妙点子拍案叫绝的冲动。秋日的午后,在中国的同龄人欢度光棍儿节“买买买”的时刻,我竟然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抓到了这么多“大便宜”,想到这里,真是快乐到了极点。

原标题:学术大沙龙

“心里已经把手举得高高的。”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作者 王宇乔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