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女儿亚妮》:媒体人父亲笔下的媒体人女儿

2016-12-23 12:11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今年7月1日的《书乡周刊》曾讲述过媒体人亚妮和太行山十一个卖唱盲艺人的故事。亚妮是浙江卫视的主持人、导演,为了追踪这群“没眼人”的传奇,一头扎进大山里十几年,和他们同吃同住,甚至每年春节都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

作者:张玉瑶


%e5%a5%b3%e5%84%bf%e9%9b%85%e5%b0%bc

继中信出版社推出《没眼人》一书之后,新星出版社又出了一本和亚妮有关的书。不过,这本书不是亚妮写的,而是她的父亲、宁波老报人何守先写的。何守先曾任宁波日报社总编辑、记协顾问,去世于2013年。这是父亲的一部遗稿。今年初夏,正是《没眼人》下厂印刷的那天深夜,亚妮受宁波日报社之托,为父亲整理全部遗稿准备出版文集时,在书房里偶然发现了这一摞专门写给女儿的文稿,此时离父亲去世已有三年。

在这本书里,何守先讲了女儿这些年风风火火做《亚妮专访》、拍摄纪录片、寻找挖掘各种民间文化传奇的经历,一共有20万字,娓娓讲来,浸透着一位垂暮之年老者对孩子的深情。亚妮说,她并不知道这些文字是父亲什么时候开始写的。父亲当年走得突然,肝硬化大出血,走时各种工作笔记还摊在桌上。发现遗稿那天晚上,她坐在父亲曾坐过的书桌前,读着稿子,整整一夜。

亚妮说,一开始她并没有出版这份遗稿的打算,因为读着实在痛苦。但新星出版社社长看到了,却反复劝她一定要出。最后定下来的书名就叫《女儿亚妮》,但原先的20万字被删成了9万字,父亲原来写的二三十个故事,落到书里,只剩下14个。其实其他很多故事也极为精彩和知名,包括罗布泊和彭加木、舞蹈家金星、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等等,但为了和“没眼人”故事的“气场”相契,最后都删掉了。除了没眼人,这本书里还有被中国美术史遗忘的疯子画家沙耆、天才聋哑画家丁明、制造中国第一架钢琴的人林炳炎、“剪花娘子”库淑兰、以一人之力穷37年完成苗族英雄史诗的王安江等等。这些故事都是来自民间的文化传奇,鲜为人知,却令人敬佩。

“我的节目有个特质,就是不停地挖掘、寻找、发现。父亲把它们的前因后果都写下来了。”亚妮说,她做节目留下的影像资料、史料非常多,没想到父亲竟然一个人默默看完,甚至抄下对白,来悄悄写成此书。

父亲何守先是个从大山里走出、干过革命的老媒体人,亚妮的很多选题和线索,也是从和父亲的交流中获得的。比如曾有一个农民的儿子带着几幅画去报社,画面细腻臻绝,十足大师手法。这些画是被这家收养多年的一个“疯子公公”画的,何守先告诉了亚妮这个故事,学美术出身的亚妮立刻动身寻访,却挖掘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大秘密。原来,这个“疯子公公”大名沙耆,是书法家沙孟海的堂兄、徐悲鸿的学生,曾赴比利时学画,在欧洲一度与毕加索齐名。不料回国后精神失常,外界很少知道,遂隐没无闻。但他在故乡沙村随处作画,曾有台湾人来,把他画过的门板都卸走。亚妮找到沙耆时,他已经躺在上海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中,节目播出一个月后,沙耆离世。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传递着两代媒体人的文化关怀。

说到最初起意拍摄“没眼人”纪录片,虽被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所支撑,也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巨大付出和牺牲,亚妮回家跟父亲谈这件事,父亲只给她四个字:“有始有终”。于是亚妮就带着父亲的期许进到了山里,开始了十几年的纪录片之路。

“在这个快速的时代,父母们都很茫然。但在我的成长上,父亲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对我直接说什么,从不讲大道理,一直是个聆听者,间或指导我是这样还是那样。”亚妮说,这本书,父亲是写给天下儿女的,而她是献给天下父亲的。“这本书的意义在这里,并不是说故事有多传奇。”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