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北京中考改革:同分不同质 折算分最多相差12分

2016-12-22 15:35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从2016年起,继高考采取知分填报志愿后,北京市中考填报志愿方式也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在公布成绩的同时在考试院网站上公布各区成绩分布情况,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有利于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考生选择学校(专业),降低志愿落空的风险,增加录取机会,有利于考生考前集中精力备考。

Öп¼

2016年4月,备受关注的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方案指出,参与中考的学生除了必考语数外三门主科之外,可以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等副科中选考三科,三选考科目成绩由高到低按照100%、80%、60%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新中考方案从2018年开始实施,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从今年新初一年级开始。

此次新中考方案将改革重点放在了三个方面:一是推进考试科目和分值改革,二是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三是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考试科目调整3必考+3选考+体育

改革方案指出,从2018年起,中考考试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9门课程,总分580分。其中,语数外为必考科目,其他科目实行选考,即从除体育外的5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但是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1门。此外,体育成绩依然为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

此前北京市中考科目相对固定,考试科目为语、数、英、物理、化学五门学科,该方案对于许多不太擅长理科、但人文功底深厚的孩子来说,不仅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且容易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失去自信。此次中考改革,将之前所谓的“小科”——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同时,学生可以在这些科目中五选三,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多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新的方案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

同分不同质 折算分最多相差12分

按照中考新方案,考试科目为3科必考+3科选考+体育,除了基础的语数外三门课,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强项,进行9种科目组合,出现54种分数折算方式。正是由于选考的三科目分值折算权重可选择,实现了中考学生间的同分不同质,即便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相同,折算分也会出现差异。

据介绍,对于原始分数相同的不同考生来说,有可能出现最大12分的分差。比如,三科选考科目原始总分都为240分的两位学生,如果三科成绩分别为80、80、80,按照100%、80%、60%的比例折合后总分为192分;如果三科成绩为100、100、40,折合总分为204分,两者相差12分。

由此看来,“偏科”有弱项科目的考生也不必再惶恐,新的考试改革方案为每个考生都提供了展示自己优势和特长的机会。

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占比10分

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方案中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分数,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据了解,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教委2015年秋季学期推出的新举措,2015年秋季学期共有约43万人次学生参加活动。2016年春季学期自3月17日正式实施,已经有3万余名初一学生来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资源单位进行科学动手实践。本学期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共有1009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渗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含电子与控制、健康与安全、自然与环境等六大领域。

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力争不低于50%

此次中招新政更着力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力争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县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从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新中招政策,中考提前招生中的贯通培养项目指标会分配到区和学校,确保所有的初中校都有机会获得指标。统筹一、二、三中的指标也会分配到所有初中,让留在本区读小学、初中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控制示范高中跨区投放招生计划,遏制名校跨区掐尖,有利于本区县尤其是远郊区县的高中发展和初中校的均衡。

以数据为例,近三年,中招各区县考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有大幅提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通州超过50%。2015年获得优质高中学位的初中校与2013年相比数量上获得明显增长。

余源

原标题:中考改革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