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讲述爷爷辈的故事 书写毛泽东三兄弟的革命传奇
2016年12月24日讯,毛泽东嫡孙毛新宇历时三年创作的新著《毛泽东三兄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毛新宇多年来始终以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为己任,并以毛家后人的身份和视角写过多部记述亲人生平的著作。这部新作就是讲述毛氏家族兄弟的传奇故事。
毛新宇说,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用父母教育他的方式去言传身教自己的两个孩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为数不少的红色革命家庭,毛泽东家族中先后有毛泽建、杨开慧、毛泽覃、毛泽民、毛楚雄、毛岸英英勇牺牲。毛新宇这本《毛泽东三兄弟》写了毛氏家族中多个人物生平的传记,篇幅宏大,全书48万字。除了以时间为序,穿插交替叙述了毛泽东三兄弟的生平事迹,还于个别章节记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三兄弟之间交往,同时专列章节简要记述各自的情感、婚姻经历以及毛家后人的基本状况。
全书配有200余珍贵历史图片,其中多幅照片,如杨开慧家族亲属合照、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在苏联时的留影、毛新宇幼年与父母的合照、毛新宇与许世友将军步枪的合照、毛泽东逝世后毛新宇与亲属在天安门广场悼念的留影、部分毛家亲属在中南海与毛泽东的留影、毛家亲属历年访问韶山的留影、毛楚雄幼年照片等均为首次曝光。部分照片如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二子的合影、毛泽建与毛泽覃等人的合影则为现有出版物中最为清晰的版本。
另外,书中还披露了如韶山党支部的创立、秋收起义前的种种情形、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分离、杨开慧及毛泽建的牺牲、毛岸英三兄弟的流浪、中央苏区国家银行的建立及陕北石油矿的开采、毛岸英牺牲前后等珍贵秘闻,这些鲜活的叙述以期生动展现毛家儿女怎样在相互扶持之下走过艰难坎坷的道路。
讲述爷爷辈的故事
十多年来,毛新宇出版过多部书写毛家亲人生平的著作(《爷爷毛泽东》《我的伯父毛岸英》《母亲邵华》等),这些作品多为单人作传,未将毛家儿女作为一个群体来记述。《毛泽东三兄弟》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缺。“我不能说毛家牺牲这么多人,这种英烈家庭绝无仅有,但是我认为在整个世界革命历史上,牺牲这么多烈士的家庭确实不多。”毛新宇说。
毛新宇想要创作毛泽东三兄弟故事的心愿由来已久。2013年9月14日,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于延安杀青,该剧于2016年6月20日在央视八套首播,作为该剧的总顾问,毛新宇出席了发布会并高唱《东方红》落泪,在此之前,毛新宇已有书写毛家儿女的革命故事的想法。
历时三年,毛新宇推出了新作《毛泽东三兄弟》,与电视剧创作允许虚构不同,全书以纪实手法、第三人称视角讲述家族传奇,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我的撰写,也尽量以一种后辈的、相对客观的学术的眼光去写清楚这段个人、家族与国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历史。
“13年前后,这部36集电视剧的拍摄和写这本书,倾注了我大量的感情和心血在里面。这就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爷爷的另外一个侧面和一个窗口,了解红色的晚辈英烈的革命家庭。”毛新宇说,毛家牺牲的还有几位烈士是大家不知道的,所以更加需要写出来,“比如我爷爷的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还有大家知道我们家我很敬佩的一位,跟我奶奶一辈牺牲的毛泽建吗?”
毛新宇所说的毛泽建是女游击队长。1928年5月,毛泽建在战斗中被捕,虽一度被营救出来,但怀有身孕的她为了不拖累同志,坚决要求在当地隐蔽,继续斗争。生产之后,再次被捕。1929年8月20日,湖南衡山县马庙坪,毛泽建英勇就义,年仅二十四岁,就义前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书中详细地写了她的故事。
不神话领袖和烈士
“如果单从亲人的角度,很可能我会无限地拔高烈士的功绩,可能会过多地赞美、不实事求是地评价。我感情最深的永远是我的爷爷,我对两个叔祖父的评价和心态,应该跟评价我爷爷完全一样。”毛新宇说,毛泽东同志和他的事业,要从党和国家的高度客观评价,“对待我爷爷尚且如此,对待我们家牺牲的那些烈士更该如此。所以我既崇敬家里牺牲的这些亲人,又崇敬他们对革命作出的贡献,我也主张他们跟我爷爷一样,是党的杰出人物,但是我反对神话领袖和烈士,要如实、公正、客观的反映历史。”
毛泽覃是朱毛会师的“信使”,后成长为红军指挥员。因为战功卓著,他曾获得过一枚二级红星奖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长征,毛泽覃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在江西瑞金红林山区黄田坑村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九岁。
毛泽民是红色财经工作的开拓者。1921年,毛泽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做过出版发行,当过中央苏区做过国家银行行长,经历过长征,并于1938年接受党的指派,化名周彬去新疆做统战工作。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了毛泽民等共产党员。在狱中,毛泽民表明“决不脱离党,共产党员有他的气节”,“我不能放弃共产主义立场”!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被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四十七岁。
更不用说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失去的流浪在上海的三子毛岸龙,以及先后失踪死去的两女一男,还有其他亲属家中那些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骨肉亲人们。
教育儿女懂得历史
毛泽东曾孙、毛新宇之子毛东东则为本书题写了篆体书法作品:《中国梦》,助力父亲毛新宇的新作。该书法作品被制作成精美卡片,随书附赠给广大读者。这也是毛东东的书法作品首次于出版物中出现。
“每年我都会回韶山。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如今我和妻子刘滨一起,领着东东、甜甜去韶山冲。去看看那祖屋,看看那祖田,二十余亩土地,依旧出产着粮食。还有家门口的荷花池,一到夏天荷花绽放,我甚至能想象童年时的爷爷在池塘中嬉水的情景。”毛新宇说,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用父母教育他的方式去言传身教自己的两个孩子。
“4 月,小雨淅淅沥沥,韶山笼罩在一片迷蒙中。我又和妻子刘滨带着我们的一双儿女东东和甜甜,站在毛泽东广场瞻仰毛主席铜像,并献上花篮,表达我们对毛泽东和毛氏先烈的怀念。”毛新宇说,“在毛泽东遗物馆,我会不厌其烦指着那些遗物告诉我的儿子毛东东和女儿毛甜懿 :这是你太爷爷看过的书,这是你太爷爷坐过的沙发??他们年纪尚小,或许不能全然体会其中深意,然而随行人员问他们 :你是哪里人啊?毛东东和毛甜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是韶山人。”
“从儿子上小学起我就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他讲过党史,比如家里的六个烈士,我还坚持给孩子们以写日记的形式,把我们的军史写给他们。现在我儿子上初中,他现在表现出比较喜欢军事学的一些研究。”毛新宇说,确实时代差得太远,儿子跟他曾祖父差了110岁,“我从7岁起,妈妈就广泛地带我接触大批的老革命家、跟我爷爷战斗一起的那些元帅、第二个就是带我去实地考察很多革命圣地。”毛新宇传承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用实践来教育一双儿女,让他们感受到家族的精神传承。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陈梦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