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看看港澳台地区怎样过冬至? 暖暖的美味很诱人

2016-12-24 13:33 编辑:TF005 来源:网络

12月21日是冬至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起源与中国人的阴、阳观念有关。冬至是一年之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而中国人相信这天正是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但亦代表“阳”的光明与温暖将逐渐取代“阴”的寒冷,因此,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那么港台地区在这个和谐的节日里有怎样的习俗呢?

%e7%9b%86%e8%8f%9c

香港

享盆菜 无鸡不成宴

香港市民视“冬至大如年”。不少市民早早备好酒菜,一家人一起吃团聚饭,吃汤圆应节。此举也俗称“做冬”。

香港一家人在冬至日聚餐的架势,丝毫不逊色于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年饭,菜式也特别丰富,有盆菜、火锅、汤圆等,香港人一直保持着“无鸡不成宴”的传统,冬至这天吃鸡,更是要取一个谐音“吉”字,讨个好彩头。此外,这一天还要吃“生菜”,谐音‘生财’,节日里吃更觉得吉利。

盆菜拥有数百年的历史,逢年过节的“盆菜宴”也是香港一项传统的饮食文化。到了冬至,盆菜更是不少家庭“做冬”中不能缺少的一道美食。香港各个餐厅几乎都有“盆菜”外卖,但是需要提前数日订购,才能在冬至当日领到。

香港许多家庭主妇冬至一早就前往菜市场,购买食材准备过节的晚饭,也有很多人选择在外面吃,不少酒楼餐馆都会特别推出冬至的菜单。部分居民更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预订,有不少食肆连日旺场,部分于月初已预订爆满。

“做冬”后吃汤圆也是港人的传统习俗,冬至饭前或饭后吃汤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除惠顾超级市场购买快餐汤圆外,爱甜品的香港人还会前往大街小巷寻找特色味道。而保留香港街坊老店味道的“福元”芝麻汤圆、装潢富有时代感的“喜宴”漏黄汤圆,近年来每逢冬至都会受到大热追捧。更有港人在网络上与人分享这家汤圆的味道:“汤圆卖相平实,外皮烟韧不粘牙,一口咬下,清香美味的内馅一涌而出,特别的香味直涌喉咙。”

除了吃,香港也会在冬至日举办祭祖大典,大家一起共同缅怀祖先、祈愿社会和谐。参与祭祖者中,男女老少皆有:出家人身着僧衣道袍,普通人把平日的西装革履换成了马褂;除了香港市民,也有专程从广东等地赶来的内地人。有活动参与者表示,通过活动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教化与祥和之美,因此很珍视这样祭拜先祖的机会,仿佛找到了根。

澳门

放假日 墓前“挂冬”

在澳门,冬至日是法定节日,放假一天。有一首澳门民谣是这样唱的:“冬至大过年,家家食汤圆。先生不放假,学生唔俾钱”,显示澳门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

澳门过节习俗同香港很像,尤其看重一家人“整整齐齐”吃顿团圆饭。

虽然近些年,庆祝传统节庆的气氛较以往简约,为免麻烦,不少家庭都选择外出用餐,但还是有不少居民冬至到街市挑选新鲜食材,为家人精心炮制美味“冬至饭”享天伦。生菜、莲藕等寓意吉祥的应节蔬菜行情大好,鸡、肉类和海鲜等应节副食品也销售畅旺。有人认为,冬至这些传统节庆应传承,并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做冬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都会要求子女回家过节”。这与内地过春节都往家奔有着相似的意味。

有一些早年从内地移民到澳门的人,还保持着冬至吃饺子的传统,所以,除了买肉、菜、海鲜等,在澳门街市,一下买几百张饺子皮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冬至盆菜必不可少。酒楼应不同客源及消费能力推出不同套餐,每位100多元至300多元不等,有虾有鲍鱼,菜式丰富。家中有行动不便长者的,会提早预订盆菜在家中享用,方便快捷。

在澳门,人们在冬至日一般要祭祖,还要到坟墓前挂纸,俗称“挂冬”。冬至有不少人买烧鸡、烧肉等应节食品拜神,因此烧腊店的生意明显较平日好。也有不少人延续鲜鸡祭祀的传统,在街市选购新鲜活鸡。

回归日假期、冬至假期、圣诞节假期,澳门整个12月的下旬基本都是休假日,不少澳门人会将假期连到一起,趁此长假外出旅游,在旅途中度过冬至。

台湾

冬节圆粘门环 九层糕祭祖

台民间认为过了冬至算又添了一岁,凡外出者这天必回家与亲人团聚,合家品尝“冬节圆”,谓之“添岁”。所谓“冬节圆”是指汤圆,因在南方潮汕地区,“汤圆”又称为“冬节圆”。这一天各家族聚集宗祠祭拜祖先,祭品必有“冬节圆”。据说,门窗、仓库、桌柜、牛舍、猪圈、鸡窝、水井、厕所等处,凡人们认为有神的地方,都贴上一两粒“冬节圆”,可求诸神保佑居家平安。

在台湾,说起冬节圆粘门环这一习俗,还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传说。从前,有年冬至节,台湾某地有一家三口流浪街头的乞丐,母亲因饥寒交加断了气,女儿痛哭一场后,决定卖身葬母,可是父亲也饿得难以行走,女儿就把刚刚讨来的几个冬节圆让给父亲吃,父女推来让去好几次,父亲才含泪把冬节圆吃下。临别时,父女约定,女儿不管到哪家打工,每年冬至日都在东家的大门门环上粘附两个冬节圆,这样今后做父亲的就不会找错门了。说罢,父女抱头痛哭一场就天各一方了。

翌年冬至日,在财主家当丫环的女儿思父心切。她心生一计,对东家说:“冬节敬祖宗,也要敬门神,这样才会迎来财神。”东家很迷信,听罢也觉得有理,就叫丫环将两只糯米团粘在大门的门环上。秋去冬来,五年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在门环上粘冬节圆的这户人家,父女团聚了。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家,但每到冬至日,父女俩不忘那段辛酸的往事,总要在门环上粘上冬节圆。后来,乡亲邻居也竞相效仿,以寄托对出远门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盼望他们早日归家,久而久之,便给冬节增添了富有浓郁人情味的节俗内容。

如今,分离在海峡两岸的亲人,更希冀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他们每逢冬节更喜爱在门环上粘上两个耀眼的冬节圆。

冬至日“补冬”也是台湾也习俗之一。冬至日头一天,晚饭过后,各家在厅堂搓汤圆。按古例,搓汤圆时禁忌口出不祥语。搓圆仔后要补冬,米糕是补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龙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红米糕。补品还有雄番鸭、公鸡、猪肚鳖炖八珍或十全大补。

台湾的一些地区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祭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楠楠)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