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大学生创业坚持瞄准“头顶之上” 打造适合东方人头型的帽子

2016-12-28 09:11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12月28日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的“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签约项目——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于4年前落成。当时就读北京服装学院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专业的硕士生李姗,成为创新园里首批入驻的学生创业团队。这位从校园里走出来的设计师,瞄准“头顶之上”,在看起来有些“小众”的帽饰领域演绎工匠精神。她说,她不为追求爆款,只是努力为每顶帽子寻找适合的主人。

这位从校园里走出来的设计师,瞄准“头顶之上”,在看起来有些“小众”的帽饰领域演绎工匠精神

打造适合东方人头型的帽子

西装革履,头戴礼帽,手握文明棍,外表体面,谈吐不凡,彬彬有礼。说到世界上最爱帽子的国家非英国莫属,英国的帽子似乎已经成为“绅士精神”的载体和工具之一。伴随着流行“帽子文化”的,是随处可见的定制作坊。与之相比,帽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也曾作为权利、社会地位的象征而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帽子似乎正在逐渐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李姗对此很不解。

现在中国人怎么就不戴帽子了呢?李姗发现,“戴帽子不好看”是一种普遍声音。然而,佩戴一顶帽子是否好看和帽形存在着极大的关系。东西方人种的头部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方人的头形属于“前后长,两边窄”,亚洲人的头形是正圆,甚至偏扁;此外,在佩戴习惯上也有所不同,西方人喜欢在头顶偏额头的位置佩戴帽子,但是亚洲人喜欢戴在后脑位置。因此,很多西方人佩戴起来非常好看的帽子却并不适合东方人,很多爱美的女性虽然想要尝试帽子造型,却不得不因为这种差异而放弃。

李姗敏锐地发现了这“头顶之上”的市场潜力。

实际上,李姗正儿八经的科班专业是北服“服装设计”。然而,大四以服装设计师的身份实习时,心怀壮志的她却受到了不小打击——在实习的服装品牌里,一位服装设计师的创意和想法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尊重和重视,急功近利的“拿来主义”才是被很多服装品牌奉为成功的不二法宝。因此,设计师的使命也不在于创意的碰撞,而变成了以研究其他品牌样衣为己任的“模仿”和“追随”。做自己喜欢的设计,坚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李姗学习设计以来一直坚持的事情,她决定寻找新的突破口。

“头顶之上”寻找突围

失望的李姗暂时放弃了服装设计的梦想,但是也并未放弃突围的希望。大多数品牌很少会有自己的配饰部门,这给了本科毕业走出校园的李姗不少机会,她开始遵循着自己的心意,成为了一名“自由设计师”,从事围巾、帽子、礼品等配饰的设计。创意上可以天马行空了,但是李姗依然有苦恼。“我发现很多没有被选中的设计是自己很喜欢的作品,看到它们就那么被遗忘在角落里感觉到很可惜。”

2012年,李姗重新回到母校攻读研究生,她也在开学之前做好了自己创业的打算,创立自己的同名品牌“SHINE LI”,她要为自己设计的每顶帽子都找到适合的主人。

对于自己的创意和作品,李姗自然是自信满满,让她发愁的是怎么推广。由于所有的作品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李姗将市场定位为高收入、对生活有着高要求的都市女性。都市女性的消费场所在哪儿呢?李姗瞄上了北京SKP(原新光天地),想在这里开设一家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店铺。“你疯了吗?这怎么可能?!”听到李姗的“野心”,身边朋友第一反应就是给她泼上盆冷水。也难怪,以她一个起步设计师的资质,想要赢得如此“高大上”商圈的青睐,的确有些难度。不过,还没尝试过的李姗不死心。经过朋友的引荐,李姗找到了商场的负责部门,以自己的梦想打动了对方,给自己品牌争取到了一个月的“生存期”。“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遇到了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愿意支持我的梦想。”

一个月的关键期决定了李姗这个初创品牌的生死存亡,她内心的压力可想有多大。更加不利的是,当时的位置是传说中的“死角”,很多品牌在这里来来去去,却都失意退场。“那一个月天天跟打仗一样!”没有有经验的销售人员,李姗只好亲自上阵。白天除了带领销售团队还需要兼顾生产的环节,傍晚提着新鲜出炉的作品摆到货架上。常常到了晚上关门的时候,货柜已经是一清而空。“那段时间心情真是挺矛盾的,东西卖出去了,心里当然高兴;可是这也意味着自己得赶紧赶货了。”卖得好的系列要补货,还要抽时间推出新的设计,“每天过的都不知道是星期几,只知道白天要出门做帽子,晚上要去店里卖货。”进驻第一个月期满,李姗品牌的营业额超过所有人的预期,也创造了商场开业以来地下一层的销售奇迹。看到第一个月的业绩,李姗当场就哭了。而有了第一个月的“超额完成”之后,李姗的品牌开始了迅速的“野蛮生长”,第一年就拿下了商场内同品类的销售第一,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李姗的品牌活下来了。

追寻帽子赋予人的个性

如今,不少时尚圈人士都成了李姗帽饰品牌的忠实粉丝,大胆的设计是品牌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李姗认为,她追寻的从来都不是帽子本身的美感,而是帽子所赋予人的个性。“我大学期间的专业方向不是帽饰设计,这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个优势。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我设计起来更加自由,因为不知道对错,所以就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

李姗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金属耳朵帽子”。当时提出在帽子上添加上金属元素的想法时,李姗没少遭到周围人的反对。首先,工艺特别难,为了减少金属重量带来的影响,就要将两个金属片无缝粘合后打造成中空。粘合的精细度如何,直接影响到后续电镀工艺的成败。“因为粘合口很小,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特别高,一开始得有个60%到70%的报废率,经常到了电镀液里才发现两个金属片之间有缝隙。”

尽管如此,李姗对这个设计却很坚持。在李姗看来,人的五官都有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耳朵却没有这样的功能;与之对比,动物能用耳朵的形态来表达情绪。李姗想用金属的质感,为佩戴者赋予一定的性格,来表达俏皮之外的小叛逆和小坚韧。

“有的人可能觉得我的设计有些夸张,但是所有的作品都体现了与我的情感联结,我没有想到去讨好任何人,只是觉得能打动自己的产品肯定会有人产生共鸣,所以我一直在说,我的每一顶帽子都在等待它的主人。”

如今,李姗的帽饰品牌“SHINE LI”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手工工坊,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流程的监控都有着严密的把关,她也已经在西单老佛爷百货、三里屯太古里等多个商业开了自己的分店。在大把的机会面前,李姗却很清醒:不急于开网店、不追求爆款。她说自己不想被商业绑架,始终记得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体验才是品牌的根本,她愿意用工匠制造来演绎当代时尚。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牛伟坤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