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教学大缸

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发射成功:系北京八一中学创新

2016-12-28 17:15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6年12月28日讯,今天上午11时许,简洁却有力的口令声开始陆续传来。“5分钟准备!”“3分钟准备!”“2分钟准备!”10,9,8……3,2,1点火!白烟四起,火箭腾空而上,渐行渐远,几十秒后变为白点,开始了接下来的旅程。

11时23分,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任务还搭载了我国首颗中学生全程参与的卫星——在专家和少年们的目送中,这颗“八一·少年行”卫星开启了在宇宙中的征程。

这颗卫星曾受到习近平的关注。今年9月,习近平回母校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曾特别提到“卫星发射时一定要告诉我”。

低轨道卫星搭载四大载荷

据介绍,“八一·少年行”卫星是我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一颗低轨道科普卫星。卫星长约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约20厘米,入轨后其搭载的四大载荷将完成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

在轨期间,“八一少年行”将支持开展多种学生主导的航天科普活动。具体来说,这颗卫星可以跟踪拍摄雾霾、台风等天气现象,进行一定的气象观察数据积累; 支持全球无线电爱好者开展通联活动。此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北京市八一学校校歌等音频文件也将伴随这颗卫星一同升空,地面将接收解码后播放。同时,学生们还将实时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通过观察轨道参数等数据,验证所采取措施对于帮助卫星快速离轨的可行性,为未来清理太空垃圾贡献一定力量。

学生创意惊艳专家

其实,中学生卫星研制项目的发起最初源自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与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的无意聊天儿:去年从以色列考察回国后,周岫彬在与朱凯聊天时,提到以色列中学生参与卫星研制的事情时感慨不已。“我们的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来做这件事情呢?”两个人一拍即合,于是,项目在今年4月24日航天日上正式启动。

经过全校的征集后,学校组建了学生卫星研制团队。暑期时,学生开始前往航天系统各个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开始接受来自各方专家的“知识轰炸”。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进行了载荷的创意设计。“学生们太敢想了!很多创意让我们觉得很吃惊!”周岫彬至今对于载荷答辩时“小总师”们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无限创造力记忆犹新。比如,一个爱好天文的“小总师”提出将射电望远镜作为卫星载荷。这想法可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我们现在对外太空的观测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大气层有很多污染;二是口径很难做得足够大,而只有口径足够大,通光量才大,才能看得清楚。如果能用卫星搭载一个射电望远镜作为载荷,那么无限多个卫星就能实现无限大的口径。 “我说我们很吃惊,我们不敢想,为什么?因为我们一想到这个问题就觉得很难,那么多卫星,要把射电望远镜都放上去,非常困难。而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的,你只需要相信以后肯定能够做到。”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