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北京南中轴地标正阳门 城楼与箭楼间的瓮城内有何秘密?

2017-01-02 12:0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在南中轴线上,前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其它诸多城门皆无法与之相比,成为元、明、清三代帝都城垣的一个标志,备受瞩目与珍爱。前门也是历史的载体与见证者,它承载了过去,连接着现在,展望着未来。它历来是京都的一处盛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历史的吸引力。它是一部浓缩的史书,因此使更多的人去探索,去追寻历史的脚步,探求北京文化的源流。

作者 陈溥


正阳门领袖京师诸门

在天安门广场南端,正阳门的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五牌楼曾是北京城最雄伟壮观的一组建筑群。正阳门是明、清两朝都城的正门,俗称“前门”、“大前门”。它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具有内向拱卫皇城,外向隆示万邦的“国门”地位,皇帝每年到天坛祭天和皇帝大婚才开启正阳门。这座城门无论从位置,还是建筑形制都是北京内城中规制最高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建设、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现存城楼与箭楼。

正阳门自始建至今,跨越元、明、清三朝。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城,城周长60里,辟11门,丽正门是南正中之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将元大都南城垣南移1公里,丽正门则迁建至今正阳门的位置,仍称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改名正阳门。明代北京诸门经近二百年的改造,规模壮观,形制完备,成为“里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而正阳门以“宅中定位”的优势,以崇楼巍峨、雄视八表、籍壮观瞻的国门地位,一直领秀京师诸门。

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加强京师防御,在京师各城门外添建箭楼,正阳门箭楼也是此时建成,是九门箭楼中最高大的。此箭楼为京城内城九门中唯一在箭楼开设门洞的城门,以专供帝王龙车凤辇通行。箭楼上下四层,东、南、西三面墙及两檐间共有94个箭窗。门设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具有防御功能。

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座巨大的瓮城,又称月城。瓮城为东西宽108米,南北深85米的小广场,与箭楼共同组成了前门正门的重要屏障。瓮城内城楼前有两座坐北朝南的小庙,始建于明代。当时内城九门瓮城修建后 ,均在瓮城中建有小庙,只是正阳门瓮城内建有两座,其他瓮城只有一座。

1900年,八国联军用炮火击毁了正阳门城楼、箭楼。1902年1月慈禧“西巡”回銮时,正阳门箭楼、城墙损毁,只留残败的城台基。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回来,照例也要从前门进入皇宫。无奈之下,迎驾的官员们想到搭建彩牌楼的应急办法,能工巧匠在正阳门的残基上搭建席棚,按照正阳门城楼的样式,用五色绸缎绫罗包裹,生搭起一座“彩绸正阳门”,使人哭笑不得。现存正阳门为1906年重建,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

1906年重建时,参照崇文门城楼修建了正阳门城楼,重修了箭楼。1915年为缓解正阳门外交通,拆除了瓮城,由德国建筑师罗思凯格尔设计了箭楼平台上的汉白玉栏杆和突出的眺台,在箭窗上修建了白色弧形华盖。这次改建,使中国古老的建筑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构思,标志着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儒家思想在外来文化的入侵下发生了改变。如今的箭楼是改建后的样子。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