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财政收入去年突破5000亿元 权威解读:钱都花哪儿了?

2017-01-06 14:39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月6日讯,北京市财政局披露称,2016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081.3亿元,首次突破五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9成。

2016年初,根据北京市公布的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031亿元,增长6.5%以上。从总额和增速来看,2016年的实际财政收入均高于年初预期。

“2016年,本市积极涵养优质税源,不仅收入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收入质量也稳步提高,尤其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九成。” 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各行业贡献率来看,科技型企业、总部经济、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优势行业,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稳步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较强的支撑力。

从财政支出方向看,主要是围绕疏解协同、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五大领域,尤其是民生方面,持续向民生倾斜,继续加大教育、养老、社保、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投入,确保民生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八成以上。

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方面,去年投入了280余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全市保障房新开工5.6万套,竣工6.4万套,棚户区改造新开工4.41万套(户)。

市财政局介绍,截至2016年12月底,北京市89.3万户试点纳税人顺利完成税制转换,97.2%的纳税人税负下降或持平,试点纳税人总体税负下降28.8%,2016年北京市营改增减税641.4亿元,其中四大行业扩围新增减税175.7亿元。

权威解读:财政的钱花哪儿了?

2016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五千亿元大关。财政的钱都花哪儿去了?据市财政局相关人员介绍,财政支出主要是围绕疏解协同、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五大领域,尤其是民生方面,持续向民生倾斜。

8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疏解

市财政局相关人员介绍,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2016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亿元,用于引导各区腾退一般制造业、区域性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功能。同时,高精尖基金合作设立的子基金已完成12个项目投资决策,总投资额9.6亿元,投资项目领域涉及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健康诊疗、工艺美术等领域,不断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5支子基金投资投了830个项目

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设立子基金,充分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今年财政创新的一种资金支持方式。

据统计,市级政府现有子基金共25支,放大倍数约为1比3.5。截至2016年7月底,投资实体经济企业项目累计达830个,所投行业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精尖、创业创新等产业发展领域,又包括助推国企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战略投资领域。

举例来说,城市副中心建设基金积极参与副中心建设,已投资八里桥棚改、“两站一街”项目,并带动社会资本近400亿元。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支持了唐曹高速项目、曹妃甸工人医院PPP项目。

引入PPP建设新机场线

2019年底,市民如果想去新机场坐飞机,乘坐地铁新机场线,从草桥到新机场航站楼全程只需要19分钟。地铁新机场线,也是目前北京首条集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PPP项目。

2016年,市财政积极推进PPP投融资改革。截至目前,北京市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的项目达89个,总投资2440亿元,拟吸引社会资本1438亿元,涉及市政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养老、旅游等领域。其中,已确定社会资本的项目有36个,总投资1518亿元,项目数量落地率40.45%,投资金额落地率62.21%。

“围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我们也积极推动了一批与此相关的交通、生态等PPP项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州水环境治理项目已正式签约,该项目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城市副中心提供生态支持。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已正式开工,完善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及区域路网的需求,可以有效疏解首都交通压力。

停止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给企业送出减负“红包”,也是2016年市财政工作中的亮点。以减费降负政策为例,据了解,自2016年2月1日起,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停止向水泥生产企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自2016年7月1日起,停止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将征收费率降为零,清费立税,进一步理顺税费关系。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涉企收费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实施举报机制常态化,确保各项普遍性降费政策落地生根。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赵莹莹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