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四十年前,沈从文下江南(上)

2017-01-12 22:2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月12日讯,1976年8月,受唐山大地震影响,沈从文开始了他的人生中第三次“突然而来的大事”(第一次为小学毕业后的十五岁,忽被告知明早离家;第二次是抗战,晚上八点学校开会,十点通知,明早七点离京),他与家人一起往南方暂居,当时随行者有夫人张兆和、孙女沈红、沈帆等。虽然南方天气正是炎热,但沈从文与家人再三权衡决定南下,他们一行于8月4日到达苏州,当时计划短居月余即回北京,没想到一呆就是半年之久。

作者:王道


 


昆山锦溪镇三贤街河岸旧码头遗址,四十年前,沈从文从这里下船进入古镇。王道摄

1976年,沈从文在苏州光福观梅亭留影。

这半年时间里,沈从文开始真正了解江南文化,并走进了江南的山水和古物中去,继续充实他的中国古代服饰和其他文物研究中,他的身心也得以有了短暂的休养。对于当时曾经接触过沈从文的人来说,则是一种难忘的教益,他们中有的后来成长为文物研究学者、作家、书画家等,四十年恍惚过去,再忆起往事更觉沧桑,难忘的是沈从文对江南文化的“一见如故”和深深眷恋。太湖东山、昆山锦溪、吴中甪直、苏州园林等地都留下了沈从文的足迹。在书信里,在他的研究著作中,这些江南地名也都隐约出现着,那是一段非常岁月里的慰藉,也是一段不可忽视的文化之旅。

1 九如巷,

永远的欣慰之地

苏州,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便写在了沈从文的履历中,那是他的爱之地,福之地,也是他曾经的勇敢和忐忑之地。因着特殊的情愫,他在困顿时,疲累时,总有意往江南去,每次去,也总有着新鲜的收获。

早在1974年,沈从文就因为眼疾与夫人回到苏州小住,真正做到了“不看书不写字”,当时他致信徐盈、彭子冈说到处看山石、看园子,满眼翠绿,十分清靖。吃的湖鲜鱼虾,“有的超过了一生所吃数量”,身体也健康很多。只是蚊子有些欺生,而当地人则很文明礼貌,“公共道德的水平,似比北京的就高得多。”

苏州九如巷,张兆和的娘家所在,那是沈从文爱情见证的圣地,多少年走过来,沈从文每次到苏州大部分会住在这里。这里住着“小五哥”张寰和一家,他会摄影,了解本地文化,早年他随着沈二哥东奔西跑逃难,他的文学爱好多少也受了沈二哥的影响。他们一家,给予了沈从文一个贴心的休养场所,使得非难之时的沈从文在江南有个歇息之地。

1976年8月中旬,“文革”运动尚未完全收尾之时,沈从文从苏州致信巴金,说8月4日老幼四人到达苏州,暂住九如巷三号张寰和家中。北京住房受地震影响,文件图书乱成一堆,估计九月中旬北方地震告一段落即谋北归矣。到苏州后得知好友左恭去世,为本年故去熟人第十五位。左恭曾在胡也频、丁玲被捕后暗中协助多方营救。“良友之故,诚可伤也”。此时,沈从文更是感到时间紧迫,“我近一年来身体似乎大有好转。只是迷到工作里。”他希望除了业已成型的《中国服饰资料》外,再来个八个专题一同送交给周恩来总理,作为个人的下一步四年计划。这八个专题包括“球类竞技的进展”、“马技和百戏的进展”、“扇子的进展”、“狮子在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进展”等,很多都是文物研究中的“空白点”。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