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旧照

北京六月六洗象节史话:曾发生大象伤人事故

2014-07-15 11:25 编辑:TF000 来源:网络

小暑一过,马上就是三伏,北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吹空调、吃冷饮、游泳……如今人们祛暑的方式很多。不过早年间,没空调、没冰箱,洗澡成为人们防暑降温的主要方式。农历六月六,虽然不是什么节气,但民间历来非常重视。这一天,人们洗浴、晒物、看谷秀,就连家里的动物都得洗个澡、避避暑。俗话说:“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这一天,除了家里的小猫、小狗、骡马牲口得洗澡,皇宫里养的大象也得洗一洗。于是,“洗象”成为每年“六月六”北京城必不可少的节目。

 

1

 

“六月六”当天,皇宫里饲养的大象在“象奴”的牵引下,排着队从宣武门西侧城墙根儿一路走来。

 

清代诗人杨静亭诗云:“六街车响似雷奔,日午齐来宣武门”。对京城百姓而言,大象是稀罕物。因此,每当看到大象结队而行,人们便会奔走相告:“象来了,象来了”。久而久之,这条大象洗澡的必经之路,就被称作“象来街”。

自元代,暹罗(泰国)、安南(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每年都要进贡大象。“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大清会典》记载,明清卤簿都有象的角色,一为导象,一为宝象,主要区别是宝象驮瓶,而导象不驮瓶。宝象驮瓶取“景象升平”之意。据《钦定大清会典图》光绪本记载:“鞍髹朱饰金,上载宝瓶,铜质镀金,亦饰珠宝,深一尺六寸五分,口径八寸六分,腹围五尺七寸六分,镂垂珠纹,底径一尺一寸三分,足径一尺七寸,镂朵云纹,盖径一尺三寸,冠火焰顶,座高一尺三寸。”据说,宝瓶里放有火绒、火石、火镰,都是满族旧俗用品,以示不忘祖先。

为了驯养大象,朝廷建起了专门的象房和驯象所。清代负责管理大象的是皇室的銮仪卫。驯象所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也就是现在新华社大院里。据清宫档案记载,清代养象数量在乾隆五十八年达到顶峰,有39头。每头象每天吃掉官米三斗、稻草160斤。每头大象都配备有一间象房和一个象奴,还有毛毡、被子、饭桶、水桶等生活用具。据记载,当时仅负责照料大象的象奴和驯象师就多达百余人。这些大象都被授予了不同的等级官衔,低至武士,高至大将军,按级别享受不同待遇。

 

7

 

虽说北京在元大都时期就有大象了,但“洗象”活动直到明万历年间才成为京师民俗。

 

清承明制,每年的六月六也是法定的“洗象节”。每到这天,驯象师便会骑在大象背上,用一根红色的木棍引导大象前进,敲鼓示意大象蹲下,敲锣则是让大象起来。等大象到了护城河里,人们便会用7种不同的工具给大象洗澡。“笛”用声音指令大象进退,“校”缠象脚以防止大象乱动。

 

SONY DSC

 

为了营造节日气氛,驯象师还会指引大象做出各种动作,或扬鼻声吼,或举鼻喷水。

 

每年,“洗象”活动都会吸引不少看客围观。早在大象出场前,宣武门外护城河边就搭起了彩棚。四周聚集起一片临时设立的茶棚、小吃摊,前来看热闹的车轿人马更是拥挤如堵。为了更好地观看洗象,有钱人家会提早订下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不过,普通百姓就只能曝晒于烈日之下了。

 

SONY DSC

 

光绪十年(1884年)春,京城发生了一起大象伤人事故。

 

据《天咫偶闻》一书中载,在一次午门外班列时,一头大象突然发疯似地踏毁了一个将军马车,一路逃出午门。路上这头大象又将一名正在行走的太监卷起扔到墙头摔死,直到黄昏才被捉回象房。这次大象疯跑事件,吓得城西一带的百姓都不敢出门了。从此以后,朝廷典仪再也不敢使用大象了。

光绪年间,朝廷将所剩无几的大象送往北京农事试验场(即动物园的前身)养老送终,京师的象房里就再也没有大象了。正如清代文人周毓桂《城南洗象》所云:“夏日犹传洗象谣,少时曾见两三遭。”从此,人们只能从前人的画中领略“洗象”的热闹景象了。

 

邓超超/文
图片由仝冰雪、徐家宁提供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