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津门砑花葫芦第四代传人 林凤梅春节订单有增无减
春节临近,原本以为可以轻松一下的林凤梅却更加忙碌,催货、要货的人有增无减。“过年了,大家都图个吉利,葫芦和‘福禄’谐音,寓意好,要是再有个吉祥的图案,就更好了。” 林凤梅说。
工作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作品。林凤梅将外公的烙画工艺与彩绘相结合,又在葫芦上采用“堆漆”、“掐丝”等工艺进行创作
林凤梅创作的异形葫芦更加别具一格。她专爱残次葫芦,通过一双妙手,重新赋予其生命力和灵动感
砑花要求手劲儿很大,一般都是男性来干。多年的创作让林凤梅右手拇指不仅磨出了水泡,还变了形。反刀正砑是其门派独创绝活
林凤梅在顺义杨镇沙岭村的工作室,俨然一个葫芦世界
有瑕疵的葫芦在林凤梅手中完全变了样,这两个极具中国元素的葫芦就是残次品经过林凤梅之手起死回生
林凤梅的创作不仅有工艺繁复的重器,也有价格低廉的小玩意儿,小葫芦制作的“拨浪鼓”就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1974年出生的林凤梅是顺义杨镇沙岭村人,从小酷爱绘画并跟随外祖父学习烙画技艺。“小时候家里种葫芦是拿来吃的,有的长老了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那时候我就喜欢葫芦。”后来凭借自己在绘画方面的造诣,自学了葫芦烙画,并研发了烙画和彩绘相结合的艺术作品。“我弄烙画葫芦也纯粹是喜欢,开始并没有觉得能怎么着。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创作,干到夜里一两点是常事儿,高兴了到凌晨也不困。后来开始和外省市的同行交流。2012年我组织全国的葫芦同行在天津举行‘全国葫芦烙画交流会’,得到著名葫芦砑花大师张福来先生指点,并主动收我为徒,我有幸成为他唯一的女徒弟、津门砑花葫芦第四代传人。”
砑花工艺源自清代,不同于一般的去皮雕刻,砑花没有刻损皮质,纹理的产生不见丝毫的斧凿痕迹,而是用金属刀片、玛瑙等制成的砑花刀具,在葫芦表面压挤出花纹。
林凤梅的葫芦作品不局限于一种技艺,她先是将烙画和彩绘结合在葫芦上进行创作,之后又潜心研究葫芦砑花技艺,现在她使用的工艺还包括“堆漆”、“掐丝”、“雕刻”等,使她的葫芦作品风格十分丰富。
老天的眷顾,让林凤梅拥有一双慧眼,“我从小就喜欢奇形怪状的葫芦,只要想做就没有做不成的,所以在我眼里没有不能用的葫芦,都是有用之材。” 如今,林凤梅创作的葫芦作品近万件,其中许多异形葫芦颇受欢迎。
今年,林凤梅准备扩大她名为“匏艺轩”的工作室,在周围种植更多的葫芦。同时,她还担任着顺义九中、第十一中学等多所学校的葫芦艺术、掐丝粉彩画校本课程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把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程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