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围观群众”爱看什么? 对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标准不一样

2017-02-10 12:4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孙策平江东,围攻吴郡即今日苏州时,孙策名将太史慈城下一箭,射中苏州城上敌将的手,城上城下将士齐声喝彩。毛宗岗这里评论时脑洞如神,说了段话,大意是:城下为太史慈喝彩就算了,城上喝彩是什么鬼?苏州人就这么爱看热闹瞎起哄!

作者 张佳玮


围观群众对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标准不太一样。

毛宗岗自己就是苏州人,可见清朝时,苏州人已经很爱看热闹了。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说那年秋天,武松打了老虎成了英雄,游街时,阳谷县人民看得高兴;次年春夏间,又斗杀了西门庆,官司判王婆给剐了。不到一年间,两番热闹。金圣叹说:阳谷县人何其乐也!

《金瓶梅》中,孟玉楼要改嫁,因为经济问题,被亲戚张四拦住。老太太出来对骂时,围观群众起了作用:先是众街邻给老太太喝彩,各自高声道:“姑娘见得有理!”等事情完了,张四吃了亏气傻了,“众邻舍见不是事,安抚了一回,各人都散了。”

自古围观群众,便是如此了。

宋朝人爱看斗蟋蟀,南美人至今爱看斗鸡,古罗马人爱看角斗场。当然,最好看的,还是看人。相比于慢条斯理、温文尔雅地对垒,人民更乐意看吵架。“撕得好,撕得响亮些。”

但到此为止,其实还只是看客。更进一步,才显微妙。当年《白毛女》上演,有群众看得气冲斗牛,上去拽住演黄世仁的演员就打;多年后有电视剧观众看剧入迷,街上看见扮演容嬷嬷的李明启老师,也恨得牙痒痒的。

这是看热闹的高级阶段,我自己给瞎起个名字,叫做羞辱仪式。

人民很喜欢成群结队地围观,而当一个显然的败者出现时,便泥沙俱下、落井下石地,开始羞辱他。

这种心理,不难猜测。就像球迷躲在群体里,骂对手球队,总是政治正确的。一来可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二来很安全。甚至,羞辱公敌,可能提高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羞辱得越华丽,大家越给他掌声。这也不新鲜:三国时,袁绍手下的陈琳,为他写檄文骂曹操,骂得带花,袁绍就很高兴。

羞辱仪式最微妙的是,围观群众不止喜欢俯视比他们低的,也喜欢羞辱上面的。总而言之吧,上头的人办了下流的事,最好欺负了。

以前,围观群众是靠抨击一些虚构作品人物来取乐的。老阿姨们看电视剧,专爱骂狐狸精,夸小媳妇。但世道演进,人类已经不满足于攻击虚构人物了。所以近两年来,忽然大家都对名人们生了兴趣。名人们的生活,名人们的言行举止,名人们在综艺节目里看似真实的出镜,然后品头论足。当然,最刺激的,莫过于名人们的出轨。

其实这一点需求,早有人明白了。台湾有种人物叫综艺咖,说是艺人,并无多少作品,只是参与各色话题。

日本某偶像团体,也是这意思:口号是“看得见的偶像”。无他,给观众一种“偶像可以近在眼前”之感而已。

同样的剧情,如果拍摄成剧集电影,对现代阈值颇高的世人而言,可能会显得烂俗;但设若揭露是真实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尽管拍摄模糊、语焉不详,依然足以鼓动人民热血。这说明,围观群众对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标准不太一样。艺术作品,则需要高度凝练,推陈出新;现实生活,那越狗血老套烂俗,越让大家觉得有趣。如此方来得及围观,发表观点,趁势推出看法,顺手文字游戏,把玩一番。互联网时代让围观和讨论变得如此方便,以至于现在看作品的人少,看八卦的人多。无他,围观群众看的八卦,也就是通过社交网络的屏幕,看的人生大戏而已。

当初尹相杰老师涉毒,许多人说他现在这状态和曝光率,涉毒等于复出。近两年则是,对某些位而言,出轨等于复出。故休要怪我们的长辈爱看婆媳狗血剧,大众其实都深爱看捉奸。他日若有不红的明星夫妇要分手时,若还有情分,不妨先排好:一方出轨狼狈被捉,一方盛妆出镜海侃。如此舍己扶彼方不枉夫妻一场。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