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猫儿胡同

小时候胡同口有一片冰场 望坛居民度过平房区里最后的春节

2017-02-13 17:51 编辑:TF006 来源:猫儿胡同

70年代的冬季,整个侯庄最热闹的地方,乃是胡同口一块5米见方的空地。因为这里有个水龙头,远近的居民都要在这里打水,于是水龙头前面的队伍会从天亮排到天黑。入冬之后地面上的积水逐渐结冰,让这里成为一处小冰场。即便水龙头前有了短暂空闲,马久利和小伙伴们也要偷偷来放水,地上的水坑经来往的人们将自然“抛光”之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幸福乐园。别看地方狭窄,几个冰车在上面阡陌来往,欢笑声,爆竹声,预示这里迎来了新的春节。

望坛地块,小院前落着爆竹灰。

今年这个春节,胡同里挺安静。去年下半年这里已经开始了拆迁改造的调查工作,春节前已有居民到郊区查看了搬迁的样板房。永外望坛地区的改造,让侯庄、郭庄、琉璃井、安乐林这一地块的居民们,迎来了最后一个在狭窄的平房院里度过的春节。

小巷里挂着拆迁的横幅。

水管子早已铺进了自建的小厨房,马久利和不少街坊都选择不再放炮。三十这天,一缕阳光恰好照射到了马家饭桌上的饺子馅,80岁的老母亲放弃了晒暖的机会,一家人在桌前边包饺子边聊起了往日的生活。

老奶奶坐在床边,马久利和妻子、姐姐、姐夫围在桌子旁包饺子。

胡同口是一片冰场

据北京地方志的《崇文区地名志》记载,侯庄因侯姓居民居多而得名,至解放初期,这一带是大片的农田、坟地。1953年开始建设一些居住用房,至1965年形成规模。

桃杨路边的一个小院院门

1971年,两岁的马久利随父母、大姐二姐搬来乙51号这个“排子房”小院。院子的北房一共三间,每间约有20平方米,南侧则是各家自盖的小厨房。老母亲住在最内侧的一间,马久利则住在加盖的一间小房里。后来两个姐姐出嫁搬家,马久利则一直跟随二老居住,在此成家生子。

“天气这么冷,孩子们都猫在家里玩电脑呢吧。”望着院外胡同口的那块空地,马久利回忆起小时候的春节,那块“自制冰场”上曾经留下了小伙伴们的笑声。那是在刚搬来后不久,工作在附近印刷木厂的父亲,从单位找来几块木板下脚料,一通乒乒乓乓,马久利便有了个小冰车。

生活景色。

只此一回,往后很多年他自己做冰车或是给小伙伴们做,从来都没让父亲出手帮忙,“那时候孩子手巧会干活,看一遍全看会了。找不到角铁做冰刀,就用8号铅丝把木头包一圈。”接着便有了水龙头前孩子们故意放水造冰场那一幕。

“那个时候孩子们总是在琢磨怎么动手,而不像现在,只守着电脑、拿着平板。”漫长的童年,马久利的记忆中没有更多的城市生活,虽然家就在二环路边,但他更喜欢去如今南三环附近的铁营、方家庄,因为那里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可以抓蛐蛐、抓麻雀。

“往北嘛,只是常去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的大雪山,而且咱一帮孩子,从来没买过票。”寻找栅栏损坏的地方、翻墙进去,都是乐趣。

马久利站在狭窄的小院子里,自家门前。

冬天孩子们常玩的游戏,还有“得劈柴”,即地上画条线,孩子们扔劈柴让其互相碰撞后赌个输赢。赢了的孩子高高兴兴抱着劈柴回家烧火,直至70年代后期普及煤炉,这种游戏才消失。又是很多年过去,煤炉也已经被淘汰,居民们普遍使用着更便捷的“煤改电”电暖器。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