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英语变质:为了3岁孩子家里禁说母语 每年至少砸2万

2014-07-17 10:22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7月17日讯,90年代席卷而来的出国热,让英语学习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也成为许多大学生出国的敲门砖。而后的时间中,英语学习在国内变得更加火爆,学习者的年纪也不断变低。英语开始变得不再是一种语言,而变得更加功利,出国、毕业、找工作······让英语学习失去了本来的样子。

 

1

 

出国热 啃“红宝书” 不考“寄托”人生不完整

90年代的出国热,比起80年代来,热度更高,波及范围也更广。42岁的许先生在外企工作曾经历过那段火热的出国热潮。“许多人出国的念头是被逼出来的。许多青年知识分大国内罕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与条件,而一旦出国一趟,立即脱胎换骨,镀上一层金身,让同胞刮目相看。”

“新东方”以“红宝书”为蓝本,有一整套速成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应付美国式的托福和GRE考试的能力,让美国的考官们也大吸一口凉气。在许先生看来,无论怎样变化考题,中国学生依然以不变应万变,以一本“红宝书”而稳操胜券。“一些90年代的大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啃着自己的‘红宝书’,以在托福和GRE考场上过关斩将为人生之最高目标。”小学学好英语是为了考初中,初中学好英语是为了考高中。高中学好英语是为了冲过高考那座独木桥,考上理想的大学。大学学好英语那就是为了考研,考GRE考托福,为了考出国。“出国镀金后的许先生回到国内,在一家外企成为一名管理者。

到底为了什么学习英语的问题时常在许先生的脑子中出现,“有人奇怪,为什么我们学习一种语言不是为了和人交流,而是为了考试。也有人说了,考试不就是为了学好英语吗?那么到底是为了学好英语而考试,还是为了考试而学好英语呢?”

与许先生不同,王丽丽则更加不愿提起英语,“那时候保送研究生必须要通过英语6级,我考了几次都没过,最后一次,老师都不敢告诉我成绩了。”王丽丽说,她也有过出国深造的理想,但想到还要考托福考GRE就知难而退了。

出国的热潮并未消退,为了圆自己的出国梦,24岁的肖涛来到北京一家培训机构开始培训英语,几个月时间后,他最大的印象就是那些极具个性、幽默风趣的老师。“其实知识点永远只有那些,任何的学习都只是一个过程,是否得到收获更多在于个人的投入。”

补习潮 孩子学英语每年至少花2万

在一些小区里多了不少英语早教机构。快乐英语、亲子英语的宣传册摆满桌子。只要家长留下家庭信息,即可免费获赠光盘和英语学习书籍。随后就是推销员不厌其烦的电话营销。

近几年中,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一股补习英语的热潮开始涌向家长。

一家培训机构的培训师张媛媛就曾见到过一位家长,为9岁的儿子报名学习英语,“这个孩子从3岁就开始学习英语,最开始是听英文歌培养兴趣,英语听歌课程一次一小时,每周一次,一年下来花了1万多。”

去年开始这名家长便让儿子和其他三位家中有同龄孩子的邻居一起请了一位美国老师来家中授课,每周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每人学费是200元/次,一堂课下来,四个孩子的家长一共付给美国老师800元人民币。每年的花费超过3万元,“说这名美国老师有小孩教学的经验,不过价格也是挺高的。”张媛媛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厌学了,可不学又不行。

一名家长同样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在给孩子不遗余力地英语补习后,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却变得很低,“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提倡让我们参加课外英语培训,说她自己的口语水平不行,让我们到外面补习,还给我们推荐了培训班呢。课后更要补习了,英语还是重要。如果不是尖子生,要想进入重点中学,就要参加英语口语考试,打破头也得学。”

但是在张媛媛眼中,虽然参加了很多培训,但始终还是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填鸭阶段。

低龄化 3岁便报英文补习班

为了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为孩子上小学报了很多辅导班,一些幼儿园也不得不“被小学化”,教起了拼音、识字、数学、英语。

朵朵妈给6岁的朵朵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为她早早打下基础;又报了一个趣味数学,增强数学兴趣;再来一个故事新编,锻炼她的胆量;还报了一个围棋班,练她的定力和思维;最近又加报一个幼小衔接班,学习识字、拼音、加减法。“算下来两万来块钱就没了。”朵朵妈说,自己就是不想让孩子起步阶段掉队。不过现在的情形还是让人着急,朵朵周六和周日都被辅导班占据了,她干脆就在辅导班的课堂上玩。“老师告了多少回状,她思想不集中,上课没效果。”

金女士家里轮回播放着ABC字母歌,爸爸说英语,妈妈讲汉语,剩下一头雾气的宝宝,3岁的宝宝舌头都不知该直该卷了。

如何维持孩子的英语兴趣。为此,金女士下载了幼儿英语歌曲,在家中轮回播放,“整天不是字母歌就是《铃儿响叮当》,我现在让他上英语班,让他听英语歌,看英语动画片,给他创造一个学英语的氛围。等上了小学不至于跟不上。”金女士说,她日前已决议重拾英语,营建家庭“双语”交流的环境,每天要坚持跟孩子用英语说半钟头话,并时常将电视转换为国际频道。“这样多好啊,我儿子回家能唱很多英文歌,还能读故事书,显得比同龄孩子懂得多。”金女士颇为自豪。

除了家里和幼儿园里的英语熏陶,“除了幼儿园里每周两节英语课,我还花了1万元给孩子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又买了1000元的英语点读机。咱也不是为了考试竞赛,就希望能从小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金女士说,花钱让宝宝从小学英语,主要是为了给孩子找感觉,让孩子有这个意识。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交流工具,特别是今后中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今后肯定会有用的。

在张媛媛看来,在中国,很难存在真正的“第二语言”环境,如果不能保证孩子持续地与说英语的人接触,那么英语终究不过是“外语”而已,而且学习“外语”既非幼儿生活的必须,本身也无动机。因此,也会有家长反馈感觉效果不明显,认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英语并进行灌输,不是什么好方法。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3英语教育网络调查报告》,近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喜欢英语。数据显示,家长评价自己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成人自己评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偏低。接近五成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太喜欢、很不喜欢英语学习,超过四成的成人被调查者持相同的态度;表示自己孩子比较喜欢、很喜欢英语学习的家长约占四分之一,评价类似的成人被调查者则占26.88%;比较来看,觉得兴趣一般的群体均接近三成。

金女士已经看出了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不大,但是她仍旧坚持自己的意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尽早地学习掌握英语,“现在他可能不喜欢,也觉着很累,但是真正到了他以后用到英语的时候,他就会理解我们的用心了。”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赵喜斌/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