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教

艺考不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化解“艺考热”有突破口?

2017-02-16 12:0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又一年,数千名素颜又靓丽的少男少女云集蓟门桥,参加北京电影学院2017年度的招生专业考试的初试。今年该校的表演学院本科共有8526人次报考,比去年增加了近千人次,而本科的录取计划只有75人,报录比高达114:1。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还有明星级人物加盟——TFBOYS王俊凯、“奥运女孩”林妙可都报考了表演学院。

作者:万阕歌


“艺考热”现象年年出现 程功摄

“艺考热”现象年年出现,用“高烧不退”来形容相当之贴切。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很多学生学习不好,高考无望,为了获得“大学通行证”,便选择走艺考捷径;二是,有些学生明星情结浓厚,希望自己也能通过上艺术院校,一举成名。化解“艺考热”,或许可从这两个问题上寻找突破口。

不可否认,既然艺术院校公开招生,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权报名参考。然而,报录比高达114:1,却不能不引起各方重视,尤其是相关的学生及家长。在多元化求学、多元化就业的大背景下,还执意走艺考“独木桥”,实在有点不明智,甚至是不理性。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还是要把各种文化知识学好,争取考入对将来就业有帮助的大学。即使短期内成绩上不去,也不能灰心,更不能过早把目标放在艺考上。可事实上,还真有不少学生及家长把“宝”押在了艺考上,学习上松松垮垮一点也不紧张,一门心思冲击艺考。还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通过艺考,甚至不惜放弃文化课程,让孩子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殊不知,艺考也非易事,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要求很高,没有真才实学,同样白搭。

艺考对文化分数的要求是比高考低很多,但对才艺本身的要求却相当高,非一般人所能达到。所以专家提醒,学艺术需要兴趣和天赋,“分数不够艺术凑”只会害了孩子。更何况,随着很多学习好、但热衷于艺术的学生也加入艺考大军,艺考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南艺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考题更加注重考生的专业积累,例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考分镜头改编和运用材料写作。“学生要能将古诗从文学语言改编为视觉语言,去年出的是李白的《侠客行》,结果很多学生不知道‘朱亥’是一个历史人物。”这让老师们哭笑不得。还有一位考生,说喜欢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种黑白片还是很独特的。”而事实上,这部影片上映于上世纪40年代。

很多学生都有一个误区,总认为自己长得漂亮,颜值高,就能演戏当明星。却不知演艺这条路是多么的难走。且不说艺考之难了,就算能如愿考上心仪的艺术院校吧,是不是代表离功成名就一步之遥了呢?恐怕非也!作为艺术院校学生,将来如何从艺或者说就业,依然是场竞争。据悉,从1998年至今,中国艺术类招生人数足足扩大了60倍。以表演专业为例,现如今,全国有数百家大专院校开办了表演系,甚至有些农业大学也设立了表演系。有幸进入表演系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当上职业演员吗?显然不可能。曾有业内人士透露,表演系毕业生的失业率其实高得惊人,隐性失业率更可怕,“大部分表演系毕业生毕业后就失业了,或者处于半失业状态。”

如果再联想到当前影视圈有关整容、替身等方面的争议,就更可见艺人的日子也是多么的不好过了。所以说,作为青年学生,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吧,对于前景不明朗的艺考,理当淡然待之,而不必强求,甚至顾此失彼。作为学生家长,包括学校老师,也应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把握好方向,选择好道路,而不要盲目扎堆于艺考。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艺考,绝对不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标题:艺考不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