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多少北京人的户口落在公路绿地?讲述那些回不来的“城里人”

2017-02-19 17:30 编辑:admin 来源:京范儿

“我家的户籍地址就落在这片绿化隔离带上。”指着二环路内新建的一片街心花园和绿地,王晴(化名)告诉我。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遍布大杂院的老胡同,王晴一家几代人居住了上百年的老屋就在胡同东口,拆迁后居民被安置到昌平的一个新建小区。胡同消失了,挂在这里的户口却没有消失,因为“孩子还要靠这个户口在城里上学。”

像王晴家这样户口“挂空址”的情况目前非常普遍,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的一份报告显示,户口落在商场、公园、商场,甚至公路上的北京人为数不少。2010年全市人户分离的比例已经达到345万人,占常住人口27.5%,主要原因就是拆迁。内城拆迁旨在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可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老房子虽然拆了,却留下“拆不动”的户口,中心城区拥挤状况有增无减,有限的优质资源显得更为抢手。

拒绝奖金

一条胡同没人愿意迁户口

“盼拆迁盼了好多年,真看到拆迁公告贴到墙上了,心里又觉得舍不得。”王晴说起当时拆迁的情景,那种纠结的心情记忆犹新。“尤其是爸妈,在这里过了60多年了,听说要拆,老两口连着几天睡不着觉,高血压都犯了。”

“这20多米的两间北房是上百年的祖产,我爸,我,还有我儿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已经传到第四代。”王晴一家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祖辈是京城做小买卖的,据说王晴的爷爷当年倾其所有置下这处房产的时候非常自豪,因为是在“皇城根底下”。按照老北京的传统观念,房子置在什么地方有很多讲究,甚至可以代表身份地位,所以清末民初才有了“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

然而,这处皇城根底下的房子传了百年之后早没有了当年的体面,“院子里越来越挤,原本有棵石榴树,夏天满树红花,别提多好看了,可是后来,树给刨了,院子里的空地全都盖起了小房,有的人家起了二层,还有的往地下挖了一米多自建了个地下室,因为人太多,实在不够住。”到拆迁之前,这里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脏乱差大杂院。

王晴一家五口住在20多米的房子里,爸妈一间,她和丈夫孩子住一间。“爸妈是老国企职工,不到50岁就下岗,一辈子省吃俭用,我当了10年护士,生孩子之后就全职带孩子了,老公在一家私企公司当会计,一家人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每月6000多元。”因为没房子,王晴和老公谈了10年恋爱迟迟不能结婚,最后还是将就住在女方家里,搞得爸妈对这个倒插门女婿颇有微词,但也没办法,因为“攒几辈子也买不起新房。”于是,拆迁成了越来越迫切的盼望。

去年,由于市政改造,王晴家所在这片大杂院终于拆迁,安置地为昌平一个新建小区,20多米的平房换了两套两居。

“拆迁,我们举双手欢迎,虽然远点,新楼房怎么也比破平房强多了,可是让我们迁户口,整条胡同的人没一个人愿意。”拆迁办鼓励居民把户口迁到新建小区,迁一个户口奖励2万,可是绝大多数居民拒绝了这笔奖金。

户口不走

一家就还算“城里人”

“虽然两万元顶我爸一年的退休工资,可是老两口毫不犹豫地说,户口咱不能迁。”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在不菲的奖金面前说“不”,源于心中那点“城里人”的面子和优越感。

“以前我爸总是自我安慰,说再挤也是在皇城根底下,他爸住上这两间北房的时候,朝海丰还是庄稼地呢。结果这回搬昌平去了,从二环里一下到五环外了,心里怎么都别扭,如果连户口也迁走了,他就觉得自己彻底从城里人变郊区人了。”王晴明白老人的那点心思,“虽然一辈子没享过福,可就是放不下这身段!”可是对于他们这辈年轻人,“面子”不算啥问题,中心城区户口背后那些用钱也买不到的资源显然更为重要。

“我们这条胡同对口的是一所重点小学,全市多少孩子挤破脑袋都想进的,我们没钱又拼不过爹,依靠的就是这一个学区户口,能轻易放弃吗?”而小学所在学区直接关系着中学的质量,“这个学区有10所初中,其中5所都是市重点或者区重点的名校,即使普通校在全市排名也都不错,没有差校。在这儿,胡同里随便一个学校都有上百年历史,其他地方怎么比?更别说郊区了。”教育,目前是拼抢得最厉害的资源,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占住一个好学区就像中了大奖,孩子在起跑线就比别人领先一大截。

一堆麻烦

为了孩子只能忍着

王晴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四处打听了一下,发现“空户口”带来的麻烦还真不少。“像我爸妈那样的国企退休职工,国家定期会调高劳保福利政策,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发放,如果找不到这个人,有可能享受不到这个福利。”而各种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开的证明,也有可能因为人户分离而难以开具,“比如现在很多单位招聘的时候要求户籍派出所开一个‘无劣迹’证明,如果你不在这里常住,派出所就不给开,以后我找工作可能就开不出这个证明。”“空户口”在以后居民换发身份证或者孩子新办身份证的时候也可能遇到麻烦。

但是为了孩子上学这件大事,王晴一家觉得再多的麻烦都可以克服,可上学这件事又包含着无数的麻烦。“按照政策,孩子在户籍所在地就近上学,但学校需要常住证明,我家房子都拆了,上哪住呀?”社区的保健医给王晴提供了另外一个说法,“她说只要孩子的防疫针一直在户籍所在地打,就可以证明常住,学校到时候要查孩子的保健卡,以前就有孩子是这样入学的。”由于无处求证,王晴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王晴抱着两岁半的儿子,从新建小区打辆黑车到了地铁站,再坐13号线转2号线,出地铁步行10多分钟来到社区保健院给孩子打预防针。每次打针都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一年要打十多次。“孩子小的时候跑一趟特别费劲,俩小时要喂一次奶,只能四处找厕所喂。”

回城租房

希望孩子以后做回“城里人”

现在王晴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给儿子找幼儿园,“小区刚建好,我们是第一批入住的,配套设施还没建起来。”由于最近的幼儿园也在几公里以外,接送是个大难题,同时王晴丈夫的工作单位在城里,每天奔波太辛苦,一家人商量之后作出了一个决定,“把昌平的一套房子出租,我们用这个租金带孩子回城租房住。”

王晴打算还是住到以前的老胡同附近,“有个街道办的幼儿园还不错,也便宜,我们户口是街道辖区的,肯定会收。”昌平的这套两居最多能租到2000元一个月,而这个价钱在中心城区能租到什么样的房子呢?“也就是一个小平房,可能还不如我们以前住的大呢。”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点,然而,孩子,是王晴一家的希望。

“我们费这么大劲,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上好小学,好中学,将来考名牌大学?还不是希望他以后别活成我们这样,将来靠自己的能力在城里买上房子,做回‘城里人’!”王晴说,他们唯一能给孩子的,就是这么一个中心城区的户口。

结束语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显示,北京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户口登记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共140.3万人,占跨区县人户分离人口总量的76.7%,因为这4个区域集中了大量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然而,对于人户分离,甚至“空户口”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强制性措施。“如果已经拆迁,居民应该把户口迁到住的地方,可是不想迁的话目前也不会强迫迁走,但是以后因为人户分离造成的问题和麻烦你自己承担。”一名派出所的户籍民警这样告诉我。

关于“空户口”是否可以上小学的问题,我询问了多家学校,按照教委的政策规定,孩子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但是对于一些炙手可热的名校,通常会要求户口本和房产证同时出示,有的还要进行家访核实常住情况,因此靠“空户口”上名校并不乐观。

来源:微信公众号 京范儿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