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南海钻探发现40万年前生物有孔虫

2017-02-20 08:3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

2017年2月20日讯,新华社“决心”号2月19日电 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显微镜下,记者邂逅了一群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它们是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从南海海底钻取的科学样品。

这是在“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显微镜下的有孔虫。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研读地球历史的“书签”

自寒武纪至今,这些仅1毫米大小的美丽单细胞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多年,因此成为相应地质年代的重要标准化石,成为科学家研读地球历史的“书签”。

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南海第三次大洋钻探,正在北纬18度、东经115度的南海北部海域顺利进行。“决心”号大洋钻探船从3700多米深的南海海底,钻取的一管管沉积样品到底是什么年代沉积的?美丽的有孔虫有自己的“发言权”。

16日,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向荣,在“决心”号钻取的第3管沉积样品中,发现了几只粉红色的“红拟抱球虫”。这种在教科书中作为定年标志的有孔虫,生活在地球上年代约为12-40万年前。因此可以判断,“决心”号钻取的第3管南海沉积样品,是在这段时间内沉积的。

“大海里的小巨人”

尽管肉眼看上去,有孔虫小如针尖,但却不属于微生物,而是不折不扣的动物,隶属于原生动物界粒网虫门有孔虫纲,壳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

在“决心”号,向荣和来自北京大学的黄宝琦、日本岛根大学的古泽明辉一起,24小时轮流值班。每当一管新的沉积样品钻出来,他们就在钻头处取样,用63微米的筛子,将黏土和粉砂过滤掉。在筛子里剩下的样品中,就可以找到许多有孔虫化石。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原生动物,有孔虫是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见证者”。研究现今海洋中的有孔虫种类及数量、分布,总结其与所处环境因子的关系,科学家就可以推测出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有孔虫是古今海洋环境对比的优越“指示生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地层学、古海洋学等诸多科研领域,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有孔虫的壳体不仅承载了“海洋历史信息”,而且造型变化多端、精美绝伦,几乎可与鹦鹉螺比美,堪称“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国外科学家曾通过计算指出:有些有孔虫是依照“黄金比例”增长其房室的,其精致的内部旋向构造,完全符合“黄金比例”定律。

有孔虫之美也深深吸引了我国科学家。从事有孔虫研究半个多世纪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院士,不仅开创和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荣获世界有孔虫研究最高奖——“库什曼奖”,她还手工绘制了一万多幅有孔虫图,亲手雕琢了数百个有孔虫的放大原模,研制开发了有孔虫雕塑、科研教具、科普展品和旅游纪念品。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