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今年发展31个“高精尖”产业项目 让北京成为原始创新“高地”

2017-02-22 15:01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和“瘦身提质”的脚步,促使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发展领域迈上新台阶?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

随着冬奥组委入驻,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从老首钢厂区成功蜕变转型。甘南 摄

 

    对话

本报记者专访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海臣

    趋势 京津冀保持稳中向好

北京晚报:北京三年来产业升级转移总体进展如何?让市民获得了哪些实惠?

王海臣:总的来说,北京的经济结构在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升级,城市发展正由“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提升谋发展”。我们看到,北京正加快“瘦身提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同时京津冀三省市经济合作也日益紧密,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推进产业升级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使百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城六区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肺”面积,使百姓得到了大量的绿色空间;学校、医院等优质公共服务功能在更广泛地区布设,既从空间上均衡了布局,也补充了当地的资源短板;此外,产业的转移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措施 推进升级转移创新

北京晚报:北京如何做到促进产业转移“瘦身提质”?

王海臣:首先,积极打造功能承接平台,推动重点功能承接平台规划建设,增强对非首都功能的承接作用。滨海新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已步入快车道,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和沧州、正定等特色园区建设也加快推进。

其次,产业升级转移正在稳步推进。根据京津冀三地不同地区产业发展定位,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包括北京现代汽车沧州第四工厂已于去年10月竣工投产、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两个数据中心竣工等;一批重点产业合作平台正在加快建设,如: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此外,促进产业升级转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实施。

最后,创新驱动步伐也在稳中加快,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形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产业对接成果。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天津河北两地开展了创新合作和产业对接,共建了多个协同创新平台。

    展望 产业率先重点突破

北京晚报:今年北京在产业转移方面有什么新的展望?

王海臣:今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决胜之年。产业作为“交通、生态、产业”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将有更多实质性的进展,以“高精尖”项目为例,奔着让北京成为原始创新“高地”的目标,今年北京将推进围绕“三大科学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实施中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现代农业4.0智慧温室、通州口岸功能区等重要项目。

 

数据

    市政府常务会议2月12日下午审议通过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思路及重点工程计划安排,其中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产业升级转移方面,提出以下计划: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安排了 62个项目,今年计划投资约577亿元。

●奔着让北京成为原始创新“高地”的目标,本市今年共安排“高精尖”产业项目31个,计划投资将达到约436亿元。

●科技创新平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包,将围绕“三大科学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将重点实施:

●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

●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如:材料基因组研究等;

●17个项目,如:中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等。

●现代服务业将重点实施6个项目,如:北京保险产业园孵化器、现代农业4.0智慧温室、通州口岸功能区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殷呈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