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中国美术馆开春大展名画争辉 大师作品让你一次看个够

2017-02-23 11:13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2月23日讯,昨天上午,走向现代——张立国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的1、8、9号厅开幕,美术馆一层的这三个展厅向来是最重要展览的地点,也是观众一走进美术馆首先看到的展厅。此次除展出艺术家张立国自上世纪50年代至其晚年创作的油画、水墨等作品共120余件,其中《非限定性的空间》,《在海滩上》等作品还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收藏。

昨天上午,走向现代——张立国绘画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的1、8、9号厅开幕

画展开幕式现场名家云集,著名画家、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长靳尚谊感慨到:“上美术学院的时候是1960年到1965年,所以大好环境给他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是80年代、90年代接触的,我们从他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出来,他的作品色彩基础非常好。改革开放以后他的思想很活跃,有很多思考,特别是对人生,后期他的作品从写实到现代转化。看了这次展览我觉得我没有想到,他对于意念的表达、形式的探索上有很大的发展,整个画面轻松单纯,是我们整个油画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很特殊的案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看过画展后回忆,自己是1978年入校的,正好与张立国先生是同一年入校的:“虽然我了解他的作品,但看到今天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展览,我看了一圈下来,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这里面大家能看到张立国先生有自己独特的内容,我祝他的艺术长存。”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感谢张立国的家属将作品捐献给了中国美术馆。“他从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滋养起来的,他每年过年都会以临帖、写书法的方式作为过年的仪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生经历。”安远远说,张立国热爱哲学,他在担任美术编辑的过程中也有这方面的融入,“我特别要感谢家属的无私捐赠。”

张立国1939年生于辽宁省岫岩,2014年逝世于北京,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张立国自幼受到家庭中国传统艺术熏陶,在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了系统性的美术教育,于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此次展览展出其艺术人生各个时期创作的重要作品:《打麦场上》,《白线上的形态》,《天长地久》,《升起安宁的曙光》,《少年与大海》,《旁观者》,《空间秘密的持有者》,《超越语言的静默》等。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我喜欢自然、真实、面向未来”展出油画创作系列作品17件;“心中的风景——新美学的批判性重建”展出油画创作系列30余件,“影子——去空间化的表达”展出油画创作系列20余件,“艺术年表”展出素描、油画创作稿、油画及水墨作品共计50余件,还包括一些实物文献。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张立国是一个比较独特的艺术现象,具有代表性。他是中央美院毕业的,学习了以法国油画为代表的写实主义,也学习了以苏联油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但是他又在改革开放的这样一个风潮中到德国去办展览,与德国的对话过程中感受世界现代美术。“张立国先生是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闻名于画坛,其创作的《天长地久》《升起安宁的曙光》《少年与大海》等为大家所熟知。几十年来,他潜心艺术,积极创新,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个人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吴为山说。展览将持续到3月5日。

心香飞梦——傅狷夫的艺术世界特展

2月23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美术馆承办的 “心香?飞梦”傅狷夫艺术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从傅狷夫家属捐赠的傅狷夫书画作品、旧藏近现代名家作品和文献中遴选84余件展出。展览展至3月5日。

傅狷夫先生1910生于浙江杭州, 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90年定居美国旧金山,2007年逝世于美国。他的后半生身居海外,直到逝世没有回到家乡。在他生前时时怀想家乡,以不能回乡而抱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常署“杭人狷夫”,以志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为实现傅狷夫先生的遗愿,自2010年以来,傅狷夫先生的家属先后4次向浙江美术馆捐赠傅狷夫先生的书画作品、旧藏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和大量的美术文献资料。分别是2010年5月捐赠的傅狷夫书画遗作192件、印章135件,同年又捐赠陈之佛致傅狷夫信札69通和陈之佛作品。2013年,旅居美国的傅狷夫先生长子傅励生先生来信,表示愿意再次将傅狷夫先生旧藏清末民国书画名家作品99件捐赠浙江美术馆。这批藏品包括近现代书画大家任薰、于右任、徐悲鸿、黄君璧、丰子恺、赵少昂等精品,弥足珍贵。

2015年12月,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赴美国旧金山,与傅狷夫亲属正式签署征集协议书,对作品进行了清点移交。这批藏品的成功回流,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2016年7月在展览前夕,傅家又一次向浙江美术馆捐赠傅狷夫先生的美术文献70件。前后四次捐赠共捐赠傅狷夫作品、藏品与文献500余件,可谓倾其所有,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

2月23日,它山之石——张仃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3号厅开展。今年是张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此展是为缅怀张仃先生。张仃先生在漫画、壁画及工艺美术设计领域,作出了诸多重要贡献,而中国画创作在其整个艺术生涯中或有间断,但从未放弃过。20世纪50年代初,张仃先生即与李可染、罗铭赴江南写生,探讨以对景写生的方式革新中国画;到了70年代,张仃先生逐渐开启了自己的焦墨艺术生涯。通过数十年的探索,张仃先生将焦墨发挥到极致,开创出中国画的崭新风貌。展览粹选了馆藏张仃先生的中国画作品30余件,并将以时间为序,期望通过对张仃先生中国画创作历程的回顾,向观众呈现其丰富而具开创性的艺术之路。展览将展至3月5日。

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邀请展

2月24日,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开展。此项目是2016年文化部组织的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的展览项目,旨在探讨发展中的亚洲当代艺术家如何使用艺术语言找到与西方及全球的对话方式,如何传承传统文脉的东方精神如何在当代语境中生长。“物”作为此次展览的方法论线索,在艺术语言上彰显出艺术家们对材料、空间、尺度与自身本我关系的表征。展览将展出包括绘画、装置、影像、雕塑等当代艺术形态的作品。参展艺术家具有前卫的构思、丰富的想象,细腻的观察,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当下艺术家如何将继承本国文化与吸收发展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展览展至3月5日。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陈梦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