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去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至73微克/立方米 今年要收获更多“北京蓝”

2017-02-24 15:31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2月24日讯,在今年1月初公布的2016年全年空气质量“盘点”中,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至73微克/立方米,比上一年下降了9.9%,创下自2013年北京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PM2.5年均值的最大降幅。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查、维护空气质量监测设备。本报记者 胡铁湘 摄

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第六阶段车用汽柴油标准,目前全市绝大部分加油站都已经供上了更加清洁的“京六”汽柴油。

同时全市严格高排放车管控,深化老旧车污染治理,全年淘汰老旧机动车44万辆。

此外,伴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一些低端高排放的散乱污企业也在不断消失。

环保·专访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

今年北京七个区平原地区农村“无煤化”

节后上班第一天,在北京市环保局的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步履匆匆的于建华。“新的一年有很多工作需要部署落实。”他指着自己厚厚的笔记本说。在出任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前,于建华担任环保局大气处处长多年,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可谓“门儿清”。

于建华告诉记者,三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首都大气污染治理中。特别是在过去的2016年,本市强有力地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农村散煤治理,663个村实现无煤化,22.7万户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全市燃煤总量降至1000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浓度降到了沿海非供暖区才有的水平。

于建华说,在重污染应急预警方面,本市多次修订应急预案,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各部门联动、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预警应急机制,对于重污染期间“削峰降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是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的大气治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年北京将在七个区的平原地区农村完成“无煤化”,全面提供“京六”汽柴油。在国内其他地区还在努力治理燃煤锅炉高排放问题时,北京已经在对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锅炉进行低氮改造,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

于建华说,去年的“北京蓝”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要收获更多的“北京蓝”,依然需要全市上下齐参与、共努力。环保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北京更多的蓝天。

环保·故事

“我们对重污染过程的预判准确率100%”

2月11日,元宵节。晚上8时,北京城上空稀稀落落地响起了鞭炮声。这是今年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并不十分理想。在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大气室,空气质量预报员程念亮紧盯着计算机屏幕上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全市35个监测站点正不断回传最新的空气质量数据。一条PM2.5浓度不断攀升的曲线正在生成。“很紧张,一怕‘爆表’,二怕污染迟迟不散。”程念亮说,此时他已经忘记了这会儿应该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全市性污染“爆表”最终没有到来,全市平均峰值浓度在夜里10时停留在了231微克/立方米,并且持续时间也不长。到第二天早晨8时,城区PM2.5浓度就已经回落到每立方米77微克,几乎达标。“老天帮忙冷风助力,市民给力燃放减少。”程念亮说,这是所能预见的最好结果。

2013年毕业来到监测中心工作,身为85后的程念亮经历了北京开展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治理大气污染,也见证了北京的PM2.5浓度一路下降,从每立方米89微克降到73微克,“相比国外当年的治污历程,咱们可以说是快步前进。”他说,尤其是2014年以来,对于重污染的及时准确预警,科学应对,显著拉低峰值浓度,缩短持续时间,“少一个重污染日,几乎就能改善全年PM2.5浓度1个微克,效果非常明显。”

这里面预报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去年底北京遭遇一次持续近6天的重污染。程念亮和其他预报员提前6天预见,经过持续会商确认,北京在大蓝天下提前33个小时启动了红色预警的一系列减排措施,“只有对预报非常有信心,才敢这么做。”程念亮说,他们目前对于重污染过程的预判准确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三天临近预报确定具体污染级别的准确率也非常之高,有效服务了市民生活,可以说,他们在不断摸清空气污染的“脾气”。

准确预报离不开大量的案头工作。包括程念亮在内,大气室所有预报员每天都会进行业务研讨,会商预判空气质量。海量的数据汇总到他们这里,总能变成一个个有效指导工作、生活的健康提醒。程念亮说,预报员分主班、副班,早晨7时就要到岗,因为8时要通过官方微博告诉公众最新的空气质量信息和分析,“很多人那会儿还没离开家,用得着。”至于下班,对他们来说则经常没点儿,一次重污染过程到来,忙到后半夜也是常有的事儿。

“幸好,忙到半夜的时候越来越少了。”程念亮笑着说,2016年的重污染就比2015年少了7天,蓝天则多了12天。“这说明现在北京精准治理,区域联防联控的大气治理措施是对的,对于未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我充满信心。”他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航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