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平心而论:为严审“学院”改“大学”叫好

2017-02-27 15:54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2月27日讯,“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典故出自《论语》。子路觉得名分不是什么大事,孔子教育子路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孔子的分析层层深入,让人充分理解了名分的重要性有多大。

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改名风日盛。查阅资料可知:从2008年到2015年这6年的时间里,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名号也越来越“洋气”。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大学,办学质量并没有变,可当年的招生就可能提高录取分数好几十分。同时,如果学院更名为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都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同时,专业学院改成综合大学,获得的资源也就更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更好解决。但是,多数的高校,并没有因为把名字改得“高大上”了,学校本身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也随之提高。当然不能说所有改了名字的高校都存在名号上“假大空”之嫌,但是,正如孔子所说,名分不正当确实会导致很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近期影响最大的“高校改名”事件,可能还要数“泸州医学院更名争议事件”。2015年4月28日,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在与四川大学持续了长达半年的校名之争后,2016年1月17日,四川医科大学再次更改新校名:“西南医科大学”。可是这次更名依然引发争论。不少老专家都表示:“泸医即使希望升格为大学,但弃已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和几十年的传承于不顾,这一做法实令人费解。就其历史源流和发展水平上看,该校毕竟不能代表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水平。”更有研究员和医生认为,泸州医学院的改名行为严重侵害了“西南医院”和“西南临床医学院”的相关权益。

一个学院,两度改名,引发巨大的争论,实际上已经充分说明,“一校之名,反映了该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地理依托、办学定位和规模等级等诸多因素,不可不慎之又慎。”

因此,教育部严审“学院”改“大学”,无疑是明智之举。据媒体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同时明确,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好大学,其地位和声誉,要靠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教学科研上的绝对话语权。“国内有的高校却终日把心思用在改名谋利上。而实际上,这些高校的功利心也绝不仅仅表现在改名上,口头上喊创新,却执着于各种面子工程,校园面积越来越大、在校学生越来越多,但校风学风、研究成果、教学质量和水平究竟如何?所以说,改名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人民日报早前这篇文章,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侯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