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北京最新鲜

京城三月梅花开聊梅赏梅您进来 看看哪家梅花最艳丽

2017-03-03 17:47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最新鲜

梅花以其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婀娜多奇的风姿,或与兰、菊、竹并誉为“四君子”, 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生得娇嫩,既不喜暖,又不喜热,而且还喜欢潮湿,在人们印象中,多盛开于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苏州邓尉山知名。可您知道吗,随着南梅北移工程的多年实践,赏梅不再是江南的专利,也可以是大北京的雅事。就在长城脚下,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抗寒梅花迁地驯化实验,就有近2000株精选出来的各类品种梅树入土,今年开春就能看到新芽与花苞了。其实北京引种梅花早已有之。快来跟小鲜涨涨姿势吧~

古籍中燕地种植梅花首现元朝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缀耕录》中记载:“初,燕地未有梅花,吴闲闲宗师全节时为嗣师,新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扁(匾)曰‘漱芳亭’。”

吴闲闲,即吴全节,元代著名道士,字成季,号闲闲,酷爱梅花,有“梅花道士”之称。他于至大三年(1310年)赴江南祀茅山及归省双亲,回京时,移植梅花数十株于大都。因大都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遂建漱芳亭于齐化门(今朝阳门)外,并设毡帐将梅花植于其中。吴全节所移植的梅花至少有红、白两种,因当时的文人范梈所作《次韵赋吴尊师漱芳亭白、红梅花二首》中对白、红两色梅花均有赞美。同期的另一位诗人张雨在漱芳亭观赏了梅花后,“恍若与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觉熟寝于中”。

此前,史籍中未见北京地区有梅花种植的记载,可以说吴全节移梅进京,开创了燕地种植梅花的先河,故元宫词中有“绕罗亭植红梅百株”,“红梅初发,携尊对酌”之诗句。由此可见,至少在700年前,当时的元大都内已有梅花种植了。

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种植

据史料记载,西郊香山碧云寺在万历年间已有梅花栽培了。明代《宛署杂记》收录了御史朱孟震的《游西山诸刹记》,其中就有关于梅花的描述:“万历丁丑(1577年)日近暮,舆夫行不前,促之行,至碧云……循池而出道右,幽洞敞明,贮花树其中,时春已半,盆梅盛开,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恍惚若罗浮故人,千里会面,又奇矣!”

作为南方人,他对在京西香山一带能看到梅花感到惊奇,并予以“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的赞誉。随后在《碧云寺山房次日喜雪》中写到:“梅花开未落,相对玉为标。雨声方沥沥,雪意复萧萧。”从诗句的描写来看,当时碧云寺三仙洞(遗迹尚存,位于该寺东侧水泉院)内摆放的盆梅应为白色品种。

天坛里也有梅花栽培,嘉靖年间儒学大师、散文家唐荆川在天坛观赏梅花后,欣然写下《咏天坛梅花》:“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飞窥玉女镜,舞扑羽人觞。拟结千年实,先呈五出妆。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

此外,明代史料中还有昌平小汤山、北郊满井、西直门外高梁桥极乐寺和丰台草桥等极小范围种植梅花的记述。《京师杂忆》中说“草桥偶见梅树,妖艳而幽芬,别有景观。”《帝京景物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由此可见在京城众多的初春花木中,梅花开放的最早。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