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默认 > 2017两会

厉以宁委员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对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解读

2017-03-06 16:47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3月6日讯,中国经济是否已到了拐点?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已经出现“红利枯竭”?……这是87岁高龄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思考的问题。昨天下午,在经济界别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厉以宁桌上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经济界别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厉以宁桌上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昨天下午的小组讨论会,围绕着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展开。厉以宁所在的小组,有李毅中、尚福林等部级干部,有刘振亚、云公民等前央企负责人,还有陈天桥这样的知名企业家,从而颇受外界瞩目。不过,大家更期待的,是厉老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然而,厉以宁在小组讨论会中并没有发言,而是认真地听取委员们的意见。他拿起手中满是标记的文件,不时俯下身子细细阅读,手中的笔则写下了数百字的笔记。

中国正在进行

发展方式的转型

中国经济是否已到了拐点了呢?在厉以宁的笔记中,这个疑问已经有了答案。

他写道:中国正在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就是早日从重数量、重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效率、重质量的新发展方式,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型工作,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型新型中的最重要改革,目前仍在积极推进之中,所以不能轻易地作出已到了拐点的说法。何况,根据中国国情,在新常态中,经济不可能以“V”型或“U”型为目标。今后较长时间内,我们将保持中高型增长速度,不会单纯为实现提高速度增长而回到传统经济发展老路上去。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多少

与工作好坏有关系

委员们仍在热烈地发言,厉以宁却突然起身离席,记者随即跟了出去,终于聆听到了厉老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首次解读。

厉以宁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用了两句话,并突出“左右”两个字,说明增长多少与我们的工作好坏是有关系的。“假定我们在能够促进就业方面取得成绩,假定我们在扶贫方面有更多的贫困村改变面貌,再加上创新创业能够取得成绩,高于6.5%是完全自然和可能的。”

新的制度红利

一直在持续涌出

政府工作报告对实体经济释放了哪些信号呢?厉以宁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提了三点。“一是提出了对实体经济下功夫。二是提出了我们整个经济结构不能离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用这么多篇幅,这是过去没有的。把环境搞上去,是与农村的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三是不要怕困难,现在困难是多,但是我们有办法来克服困难,这样来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我相信大家都会感到这个报告是鼓舞人心的。”信心坚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已经出现“红利枯竭”的问题也便迎刃而解。厉以宁在笔记中提到,“红利枯竭”的说法,是对中国经济的误解。“中国的改革开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从未停止过。”新的制度红利,也就是“改革红利”、“开放红利”一直在持续涌出。考虑中国经济前景时,一定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推进,还在不断地为中国经济开辟新路。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