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女科学家南海逐梦 大洋钻探“直播”到课堂

2017-03-08 14:53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3月8日讯,追求科学梦想,巾帼不让须眉。正在开展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决心”号上,不仅两位首席科学家都是女性,在整个科学家团队中,女性也几乎占了“半边天”。其中,来自北京大学的黄宝琦副教授,与多所学校的学生视频连线,将正在南海开展的大洋钻探“直播”到课堂,深受学生们欢迎。

黄宝琦副教授在“决心”号上研究有孔虫。新华社发

面对一管接一管从南海海底钻取的岩芯样品,有什么最新研究进展?每天中午,“决心”号上的科学团队都要在会议室“上课讨论”。IODP367航次项目经理亚当·克劳斯是“班主任”,事无巨细都要关心;两位首席科学家则是“班长”,每天听取班级里的沉积、岩石构造、地球化学、古地磁、古生物、岩石地球物理等各个小组的汇报,带领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

经常扎着马尾辫的孙珍教授是“班长”之一。这位70后女科学家来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深海地质构造与模拟的权威专家,也是我国第一位担任国际大洋钻探首席科学家的女性。乔安·斯道克教授是“决心”号上的另一位首席科学家,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加利福尼亚湾被动大陆边缘破裂的科学研究,第一次来到南海。她说:“南海经历了新生代拉张和破裂过程,地理位置特殊,通过大洋钻探,和许多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南海大陆岩石圈的破裂,有助于我对加利福尼亚湾进行比较研究。”

孙珍教授(左)和乔安·斯道克教授在“决心”号的钻探平台上。新华社发

在岩芯实验室,科学家们24小时“值守”在一管管从南海海底钻取的岩芯周围。这个团队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国的多位女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所副研究员张翠梅6日在“决心号课堂”上介绍了自己对广东荔湾凹陷扩张前伸展构造的科学研究。研究南海“分子化石”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李丽教授,承担了岩芯样品中“顶空气体”和碳酸盐分析等工作。占据沉积物颗粒间孔隙的“孔隙水”,也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可用来“示踪”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决心”号上研究孔隙水的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毅凤副研究员,曾经在挪威海、日本海槽、墨西哥湾等海域都做过相关研究。她说:“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终于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研究我国的南海,这是我感到最开心的事。”

作为世界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有孔虫是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见证者”、古今海洋环境对比的优越“指示生物”。在“决心”号上,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黄宝琦副教授,每天都与有孔虫打交道,在每一管岩芯样品中寻找标志性的有孔虫“面孔”,进行生物定年。

黄宝琦还是一位十分热情的科普老师。利用“决心”号上的视频传播设备,她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北达资源中学,北京朝师附小西坝河校区,广州天河中学等多所学校的学生们,都进行了视频连线,将正在南海开展的大洋钻探“直播”到课堂。 “每一个孩子都承载了家庭的梦想、国家的希望。我希望能将更多有趣的科学领域介绍给他们。”黄宝琦说,“重视科普,这是我的恩师、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像他那样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将科学精神代代相传。”

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