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脆皮鸡”表情包受欢迎堪比熊本熊 鸡年为何火了一对鹦鹉?

2017-03-09 17:49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农历鸡年的钟声还没敲响,一对来自日本的吉祥物却先在社交媒体上炸了。起初,乐此不疲的粉丝们以为这是两只鸡,一身黄灿灿的羽毛,三只薯条组合的鸡冠,怎么看怎么像邻邦送过来的丁酉新春贺礼。因为同样有着两片喜煞人的腮红,一度有人惊呼这对宠物的影响力马上就要盖过日本吉祥物“一哥”熊本熊的势头。

作者 何姝我


鹦鹉兄弟和熊本熊这类吉祥物,是一种平视受众甚至仰视受众的角度,所以短时间内就戳准了网民的心。

不过,来得快,科普也快。很快就有人抛出观点,说这一对不是鸡,是原产自大洋洲的玄凤鹦鹉,也叫鸡尾鹦鹉。这种鹦鹉头顶上有几根翎子,两颊都有一片腮红,天然就是能和人类打成一片的鸟类,所以养的越来越多,群体也越来越庞大。刷屏的这对鹦鹉兄弟,本来是日本的电信公司DOCOMO为了推广公司积点卡而设计的吉祥物,为商业而生。组合名叫Poinko,由英文单词“point”(积点)和“inko”(鹦鹉)结合而成,早在2015年12月,鹦鹉兄弟已经在日本出道了,瘦瘦的是哥哥,胖胖的是弟弟,一对活宝呆萌无比。也就短短一年时间,迅速通过各种表情贴纸,刷遍了中日两国的社交媒体。这种刷屏速度,比享誉中国大江南北的熊本县幸福部长KUMAMON桑用的时间可短多了,熊本熊能有这种刷屏的成就,足足用了有四年多时间。

为什么这么一对丑了吧唧的鹦鹉兄弟会流行?而我们每年也都会有大量的吉祥物出现,很少有像鹦鹉兄弟和熊本熊能够走红,比如猴年春节的猴赛雷和今年春节的凤尾鸡,前者甫一出世就被吐槽了个人仰马翻,后者连一点波澜都没有激起来。

一件事物的流行,肯定是符合传播学的各种原理的,抛开复杂的学术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姿态,国内的吉祥物设计,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企业行为,大都是端着架子板着脸子,总有一股子要符合传统主流话语要教化大众的味儿,很多都伴随着特定的活动结束之后就迅速销声匿迹,比如那些年代遥远的运动会的吉祥物,时至今日还有谁记得。名字和形象都模糊了,更侈谈商业化运营了。

反观鹦鹉兄弟和熊本熊代表的这类吉祥物,是一种平视受众甚至仰视受众的角度,所以短时间内就戳准了网民的心。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浪潮之下,个性越来越被释放出来,团体操这种东西在加速度退场,能够感触到大众情绪,满足个人的“小趣味”的东西会越来越有市场。虽然这种传播趋势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我们满目花花绿绿充满生活气息的萌物,总比放眼望去都是“灰黑蓝”的世界要精彩得多吧。

在传播过程中自带足够萌足够“贱”的气质,很容易就成了触摸大众心理情绪的那只小手,也具备了二次发酵的基础,经过网民们的集体狂欢性质一般的二次创作,各种各样图片、GIF素材,配以妙笔生花的文字,成了一个个调剂生活、宣泄情绪的小通道,想不红也难。在成为近乎与衣食住行一样重要的生活元素以后,凭借此在大众心目中建立起的认知,一旦背后的运营机构推出商业化产品,那销量,谁能挡得住?这也符合了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所谓的公共传播越来越依靠娱乐化的判断。

所以,凭借此,熊本县、DOCOMO公司以及其他运营吉祥物的日本机构,既收获了人气,也让钱袋子哗哗地鼓了起来。

但是,如果只看到这些就认为运营吉祥物是一件简简单单的赚钱事儿,那就大错特错了。流行的背后是社会化大分工的工业生产,萌的背后是有着严苛标准的操作流程。像鹦鹉兄弟,从设计到推出市场,有着严格的论证过程,在市场运作中,也有着与名人互动、进行生活化演绎等运营举措,还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保证故事层出不穷。更主要的是,请来了1997年出生的当红女模中条彩未,她的元气少女形象也为Poinko家族积累了不少人气。

笔者也曾因为工作关系,与熊本熊的运作方有过接触。在一场品牌活动中,邀请熊本部长站台,在和对方沟通合作过程中,几经掰扯,从合作的框架到活动现场的每一个步骤,甚至于活动过程中每一分钟的细节,都反复推敲论证,他们对于熊本的化妆要求、出场走位、舞台表演都有一套严苛的流程要求,保证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都是始终如一的形象。用“锱铢必较”来形容日方的工作态度丝毫不为过,这里面既有日本人特有的严谨和固执,更多的是在商言商的务实态度。如此的讲求细节,要是不成功,说得过去吗?

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创旅游产业上做得如此耀眼,又萌又丑又撩人,再看看我们的吧,“好客山东、晋善晋美、长隆欢迎你”……每次看到屏幕上蹦出来的这些字眼配上后面那字正腔圆的老干部声音,我都觉得一下子从互联网时代回到了程控机时代。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