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共享单车风靡自行车王国又回来了?忆那些年的“人民座驾”

2017-03-10 22:57 编辑:TF008 来源:猜你会好奇

共享单车红了。一时间,在大城市拥堵的街头,骑着辆亮色单车兜兜风好像成了桩赶时髦的事儿。然而,倒转几十年,自行车是中国人“人手一辆”的代步工具。作为“自行车王国”,最生动的名片,就是清晨与黄昏的长安街两侧,自行车洪流绵延无尽、滚滚而来。

1950-70年代
大件儿之首“二八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自行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属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稀罕物。谁家有辆自行车,可比现在有辆汽车还显“土豪”。人们生活富足、喜购年货的象征,就是“骑着倍儿新的自行车,带着彩花的暖水瓶”。

当时,一辆自行车售价一百多元,一般工人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四十元,买车很不容易,有的大单位就出面,替职工向国营商业部门办理“赊购”。1953年4月29日,北京日报《我国工人的物质生活已有很大改进》报道:“自行车、手表、钢笔、收音机等比较贵重的商品,已经在许多工厂、矿山中开辟了市场。不久以前,国营天津钢厂的职工就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购买了五百三十多辆自行车。”


1964年,人们在东四人民市场买自行车。冯文冈/摄

那会儿,自行车除了用于上下班乘骑,更有个任务是负重运输,一大家子都指望这辆车。尽管也有轻便车型,但最受大众欢迎的,还是异常扎实、能驮一家三口的载重型28英寸男车。十岁上下的孩子偷偷学骑车,也都是用这种大块头的“二八车”。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有童年握定车把、稳着车架、斜着身子,把小腿穿过横梁下方空当努力去够脚蹬子的练车记忆。

人们对自家的自行车都是精心呵护。许多人一买到车,就赶紧拿颜色不一的塑料条把大梁、车把等部位缠起来,以防磨损油漆。即便没淋雨,隔三岔五也要用碎棉纱或旧布头把自行车精心擦一遍、打上油,生怕生锈。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