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北京邻居》穿越回20年前老胡同 本地人外地人一份共有的乡愁

2017-03-15 21:36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曾经看过一期杂志,有个专题是《生活在北京的100个理由》,写了很多北京让人心动的细节。并非那些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而是带有生活情趣和北京特色的点点滴滴,比如初春后海边新抽芽的柳树,比如冬天一场大雪之后的胡同,比如演着先锋话剧的小剧场,比如天空中的鸽哨声,比如晒着午后阳光下象棋读报纸一口京片子的北京大爷……

后来,又看过一篇文章,叫做《有一百个理由不该在北京生活,为什么还在这里?》。确实,北京也有很多问题,空气、交通、住房……大家虽然抱怨着,却没什么人真正舍得离开。但即便从未离开,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常常会让人有陌生之感。

而这几日,由于有了共享单车,天气又好得让人心醉,骑上自行车,竟然有了一种重新和这个城市恋爱的感觉。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出根据“北漂作家”小说改编的京味话剧《北京邻居》,细细道出了北京城、北京人在经受时代巨变和外来文化冲击中的悲喜与阵痛,还有北京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冲突与情谊。

这部戏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胡同大杂院里冬天得拿热水才能浇开公用水管子,早半晌起来去公共厕所倒夜壶,挨家挨户查电表算账摊钱,街里街坊互相帮忙搬冬储大白菜,窗台儿底下晾着一溜儿蜂窝煤,院子里搭得乱七八糟的小厨房,还有公用电话的小卖部……这洋溢着一片生活的浓浓烟火气,这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家长里短琐事,将人一下子带回到20年前北京的胡同中。

和大多数以北京人为主角的京味话剧不同,《北京邻居》通过一对来自赤峰的“北漂”创业夫妻视角展开,他们由初来乍到北京时的排斥、不知所措,到一路摸索,慢慢融合的过程,也应和了不少北漂人的心路历程。四十多岁撇下孩子放弃老家安稳生活来北京闯荡,怀揣梦想却只能开小饭馆维生的夫妻二人,挤在十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还遇到老家来投奔的亲戚,心中滋味难以言说。而丈夫刘作家的原型就是原著小说作者荆永鸣,因此剧中很多人物情节都得益于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外来人口和北京人代表的本土文化之间的各种碰撞与融合,通过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体现。其中着墨最多的是颇具胡同老北京典型性格的赵公安,他一方面热心肠、爱耍贫嘴、混不吝,重礼数,心里充满了作为北京人的自豪与优越感;另一方面又是个眼高手低的下岗工人,对生活有一定怨气不满的"妻管严"怂人。这种身份与性格上的立体感,让人物饱满丰富。扮演这位四五十岁中年老北京的,是90后的年轻演员松天硕,无论是形体造型,还是语言风格,他的表演都惟妙惟肖,生动有趣,颇见功力。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很多通过人物关系来揭示的矛盾冲突——爱女心切的胡同大爷老杨头儿和女儿燕梅之间两代人对情感的分歧;下岗工人赵公安和面临毕业分配的儿子之间的代沟与冲突;心浮气躁一心想要挣大钱的北京小四儿,和从底层卖烧饼开始在北京打拼转变成开发办人员的东北小胡之间的互相瞧不起;被身患重病的妻子弄得生活疲惫的知识分子海师傅,与六七十岁孤身一人开着小卖部的冯老太之间的相帮相助……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性格,背后是时代的变革和城市变迁的大背景。

最感人之处,是那个雪夜,刘作家和赵公安、海师傅三人在小小的房间饮酒聊天,喝到酣畅时各个吐露心扉,此时又何曾有地域、身份的界限?他们都深爱着“北京的胡同有时安静得像时光在倒流”,对时代洪流和沉重生活既有无奈失望却仍怀梦想和深情。仨人走到胡同中上厕所,漫天风雪中,赵公安借着酒劲儿唱出苍凉的《四郎探母》,让人不禁想到《茶馆》中那场“仨老头儿话沧桑”的经典场景和人生况味。

最终,老街坊们从面对胡同改造时的抗争、无奈与不舍,到四散谋生,在偌大的北京城里找寻自己的安身之地,正如赵公安一句激起全场观众热烈反应的台词:“现在啊,要想听姆们正宗的北京话,您得到五环外边儿!” 让人不知是想笑还是想哭。老北京城的聚气聚情,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被打散零落,那些鲜活的生活特质与京味儿符号,在当下的喧嚣时代中,成为北京人心中无限缅怀的深情记忆。大北京的包容与底蕴,会让所有人都渴望在其中找到一份灵魂的归属感。但无论是背井离乡的北漂,还是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四九城四合院的老北京,面对城市的急剧变化,也都有了一份离愁和迷茫。

脱胎于老舍文学奖获奖小说的剧本,经过编剧傅玲、人艺导演唐烨,和一半人艺班底、一半民间阵容的演员们精心创作,再加上具有人艺风格的舞美设计,让这部现实主义戏剧既有真实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人情味儿,又有城市挽歌的深情诗意。作者写得用心,演员演得动情,老百姓观众更是看得心潮热涌。如果在内容上再有所精简和深掘,对部分情节再细细打磨,最终登上北京人艺首都剧场的大舞台上演,味道将会更足,也将迎来更多观众的感同身受,情感共鸣。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王润 李晏 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