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管蠡之见:对“微信扫墓”不必苛责

2017-03-22 15:54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3月22日讯,时近清明,又到了祭扫高峰。据新京报21日报道,南京最大的公墓雨花台功德园推出“代客扫墓”服务,并在线直播全程。逝者亲属向公墓方提出申请后,雨花台功德园将开设一间视频直播间,亲属通过公墓官方微信公号,在输入密码后即可观看“代扫”全程。

文明绿色渐成清明祭扫新风尚

与此类似,据成都商报20日报道,成都长松寺公墓也推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祭祀”方式——微信远程祭祀。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上填写寄语,随后寄语可同步到墓地前的一块大电子屏上滚动显示,以表哀思。

对这样的新生事物,有赞有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赞成者对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思路持欢迎态度,认为陵园此举为有实际困难的人提供了解决途径。反对者则认为,越是去克服重重困难,才越显得情深义重;“微信扫墓”不过就是动动手指头的事情,太过于简单方便,无法表达出对于逝者的哀思和尊重。如果扩大一点范畴,把过去曾经出现过的网页祭扫等形式算进来,“互联网+”扫墓也已经悄然经历了几次更新换代。技术带来新思路,这本来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架不住历年来一直有些观点认为没有仪式感的扫墓就是虚伪的,就是流于表面的儿戏,而选择这个途径的儿孙非但不孝,简直道德堪忧。

这种分歧,并不新鲜。比如《红楼梦》里,哪怕是三观高度契合的宝玉和黛玉,在祭扫这件事上观点也是不尽相同的。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宝玉在凤姐生日阖府排宴这天,撒谎挤出时间来亲自带了小厮跑到水仙庵去祭拜因他而死的金钏,不可谓不心诚。但到了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开场,黛玉看戏看到《男祭》这一出,就对主人公王十朋的行为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如果宝黛二位穿越到今天,恐怕林妹妹就是把眼睛哭成肿桃一般,费尽心血写下一句话发到陵园微信公众号那位,而宝哥哥大抵面上还得语笑晏晏,手底下则忙不迭请假排期买了机票说什么也得亲自前往祭扫。但二位到底谁情深情浅,又有哪个说得清呢?追求仪式感和只要心尽到了但不拘泥于形式,本来就是非常私人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不明白为什么有些评论对“互联网+”祭扫如此之不宽容,甚至道德绑架。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曾经对清明祭扫如此描绘:“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但几百年过去了,近几十年人口流动、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远超过去千百年之总和。时移世易,与时俱进有什么不好呢?一味追求仪式感难免陷入比拼祭祀用品多寡以及时髦程度的庸俗化、迷信化窠臼之中。一些陵园以人为本提供一种便利的服务,从现实角度是为客户提供一种帮助,从更高些的层次来讲,也符合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算得上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搭建文明祭扫、生态安葬服务平台,为文明低碳、移风易俗作贡献。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