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网约车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空间? 车内有无烟味大不同

2017-04-12 13:38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网约出租车从出现、兴盛到引起争议,一直处于舆论旋涡的中心。现在,它已经褪去繁华,彻底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政府层面的话语体系中,网约出租车已经和传统出租车并列,两者共同组成北京市的出租汽车服务。但两者仍有很多不同。只要上路行驶,传统出租车就属于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哪怕车上没有客人,但网约车并非如此。

如何明确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的界限,这是一个大话题。

载客时,网约车属于出租车,属于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但只要停止接单,网约车又回到了另一层面的属性——私人物品。时而属于公共场所,时而属于私人空间,并且两者的切换在瞬间完成。由此导致的界限模糊,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车上的烟味就是典型一例。

小轿车的密闭环境,可以导致烟味久久难以散去。两三天前车主在私人轿车里抽的烟,两三天后载客时仍会留有烟味,这让一些乘客感到不适。车主抽烟时,这辆车属于私人空间。但乘客上了车,就把这当成公共场所了。

出租车是否属于公共交通虽然仍有争议,但北京市卫生监督部门在检查控烟条例实施情况时,已经把传统出租车纳入禁烟范围。但对于具有双重属性的网约车来说,管理却并不简单。如何明确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的界限,这是一个大话题。但至少在网约车里的烟味这件小事上,管理者应该更高的智慧。

现象
司机抽不抽烟 两种车大不同

如果比较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里的烟草味道,小张有自己的故事。因为摇不到号,他常年以这两种出租车作为出行工具。同时,他又是个老烟民。上了出租车,只要路途不太近,他就会问司机:“我抽一根,您抽不抽?”网约车司机的回答,和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有很大不同。

大多数传统出租车司机会说:“车里不让抽烟,您等下车再抽吧,否则后面乘客会投诉车里的烟味。”有的还会指一指车里的禁烟标志。个别的会说:“那您抽吧,开着窗户就行,我就不抽了。”总之,传统出租司机自己不抽,也基本不让乘客抽。

正是这样的回答,让小张这个老烟民越来越喜欢乘坐网约出租车。因为除非是女司机,一般网约车司机都不阻拦他抽烟,很多人还会和他一起抽。“好啊,憋了半天了,我也抽一根,”这是小张经常听到的回答。

车里的设置,也显示出两种车的不同。传统出租车内没有烟灰缸,点烟器也不能点火用。而网约车的设置与普通汽车一样,点烟器和烟灰缸都能用。虽然两种车的司机都会把烟和打火机放在车里,但传统出租车司机一般会下车再抽,但网约车司机在不载客时,就会在车里抽烟。

法规
网约车是否禁烟尚不明确

传统出租车是禁烟的,车里有标志,法规也有规定,但网约车并没有。2016年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中写明,“出租汽车服务主要包括巡游、网络预约等方式。” 在交通运输部《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中规定,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遵守不得在车内吸烟的规定。该规定是在2016年11月1日经过修正后施行的,但其中并没有对网约车是否禁烟做出规定。2016年12月2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对网约车作出了详细规定,但其中也没有关于驾驶员可否吸烟的条款。

是否禁烟,除了要看交通部门的规定,也要看卫生部门的规定,。201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为“控烟条例”)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

网约车是否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呢?“意见”中有“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出租汽车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的条款。可见,出租汽车并不属于“公共交通”的范畴。不过,在《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后,市级卫生监督部门曾经多次明察暗访禁烟情况,其中包括对传统出租车的检查,但并未涉及到网约车。

司机
在自己的车里 再不能抽烟了吗?

因为可以抽烟,小张喜欢乘网约车。而因为讨厌烟味,他的妻子不喜欢乘坐网约车,而喜欢乘出租车。他的妻子说,网约车里的烟味让她头疼,即使司机把窗户全打开,车里还是有烟味。“司机也挺冤枉,”他的妻子说,“司机是在前一天不载客时抽的烟,那是他自己开车上下班的时间,但车里不像家里,开窗通风也散不掉烟味。”记者采访的几位经常乘坐网约车上下班的市民,尤其是女性都说,乘网约车就像抽彩票,会不会碰上有烟味的车,全凭运气。

近几日,记者采访了很多位网约车司机。对于抽烟,他们也很委屈。一位网约车司机说,现在网约车的准入条件变严了,挣钱也不容易了。他有正常的工作,开网约车只是为了在业余时间增加一点收入而已。

“这辆车是我自己的,也不能因为开了网约车,我就再也不能再自己车里抽烟了吧?” 五十多岁的网约车司机刘师傅烟龄已有三十多年,“我烟瘾不小,要是车上没有乘客我就会点上一根。”刘师傅说,有的乘客十分热情,上车就会递给他一根烟,然后两人再聊上一路。“不过也有忍受不了烟味的乘客,所以平时我都注意开窗通风,或者不拉乘客的时候下车在路边过过烟瘾。”

“有时乘客要抽烟我们也拦不住,比如说10日下午我拉了两个乘客,喝得醉醺醺的,上车就点上了烟。后来他们下车了,车子里还是有一股子的烟味,散了好久都散不掉,最后一看原来是把烟头给扔在我车上了。”面对乘客乘车时吸烟的情况,网约车车司机宋师傅表示既无奈又无语。

另一位司机刘师傅则说:“我本身就很讨厌烟味,而且网约车是要多次承载乘客的,在一定程度上就属于一个公共的场所。前一位乘客吸烟了,后一位乘客再上来,烟味根本来不及散掉。”

观点
公共与私人

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本该是界限分明的,但在网约车内却遇到了难题。

乘客的要求是正当的,因为多年以来的传统出租车都没有烟味,那么按照出租车管理的网约车,自然也应该没有烟味。司机的回答似乎也有道理。昨天在车里抽了一根烟,到今天还有女乘客说有烟味。更进一步来说,开了网约车,难道要求永远不能在自己的车内抽烟了吗?

网约车是市场需求倒逼政策出台的典型案例。尽管有着种种争议,但应该承认,管理部门对于网约车的反应是及时的。在共享经济已经不在限于概念的今天,公共与私人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在共享单车使用、停放上,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只要共享经济继续发展,管理部门就需要拿出更大的智慧,解决越来越多的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界限问题。到那时,网约车内的烟味,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问题。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嘉瑞 实习生 姚惟怡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