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讯,据媒体4月11日报道,10日,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校的一位体育老师发了一张照片,说在学校操场发现了一只白色的像狐狸一样的动物,由于当时学校正在考试,为不影响正常考试,学校总务主任和保安队长马上赶到操场,这只动物看到很多人围过来就跑了。

资料图 白狐 刘平摄
李航说,学校操场经常会跑来一些流浪猫、流浪狗,老师们都收养好几只猫狗了,狐狸还是头一次出现。如果在平时,老师们会试着先抓住狐狸再通知相关部门,但那天怕影响同学们考试,只好把它赶出了学校。“前段时间有个学校在考试时广播没声音了,后来发现是电线被(狗)咬断了!”
最早发现狐狸踪迹的体育老师说:“我正从办公室下楼,听到有一位同事说操场上有只白色的动物,我就跑去看了看,这个动物个头不大,跟狗差不多,嘴巴尖尖的,尾巴又长又粗,看起来又不像狗。我慢慢靠过去,它没跑,而是发出呜呜的叫声,感觉身体有些虚弱,两只眼睛一直盯着我。
离萧山十一中最近的某小区保安说,4月9日下午,他曾看到这只白狐从西往东跑,毛发不像照片上那么干净,有点脏,后腿一瘸一瘸,好像受伤了。最后看到它的网友也称,原本干净的白狐皮毛已变黑了,脏兮兮的很可怜。
10日,杭州动物园副园长江志看了宣老师和网友拍的照片后,肯定照片中的动物就是白狐,也叫蓝狐、北极狐,身长达50-75厘米,尾巴有25-30厘米长,主要分布于北冰洋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
江志表示,从照片中那只白狐的皮毛、头部特征看,它不是普通的杂交品种,也不是市民饲养的品种,而是一只血统纯正的野生白狐。这样的白狐一般都由北极地区直接空运过来,多作为展示用途,比较珍贵,价值与国内的杂交品种差距很大。
江志说,白狐在国内比较常见,它是允许饲养的经济型动物。这两年很多年轻人流行饲养狐狸,他们在网上购买狐狸幼崽饲养,但狐狸长大后,有的身上有臭味而且凶悍,攻击主人,有的因为每天进食的鱼和肉量实在太大,主人不得不放弃饲养。(大洋网)
(原标题:白浅下凡历劫?白狐闯入杭州一高中 或来自北极)
延伸阅读
生日特刊29:数百狐狸从哪里来 不得随意放生从此写入法律
去年三月份,怀柔汤河口镇汤河口村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三四百只狐狸和貉从山上跑下来,咬死家禽,扰乱村民生活。“在这里住了快一辈子了,从没见过这么多的狐狸,它们从哪来的?”村民纳闷。

《北京晚报》59周年生日特刊版面赏析
北京晚报记者跟随村民上山搜寻,弄清了“不速之客”的来龙去脉。最终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狐狸和貉被抓住了,村民们的财产损失也得到了赔偿。更重要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草案时,关注到“怀柔狐狸被随意放生”事件,最终通过的法律中包含了“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一条款。
傍晚进深山寻找狐狸
采访此事的记者是我的师傅许前程,他回忆,当天他正在南三环外采访铁路沿线有违建的专题稿件。这时接到了突发线索:怀柔一村庄出现大量狐狸,咬死家禽……挂掉电话,他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随即打开地图查看目的地,怀柔区汤河口村在130公里外,开车大约需要2小时20分。“当时第一反应是,手边的采访还没弄完,到怀柔也有些晚了,是不是可以明天一早再赶过去。”记者转念一想,在北京出现大批狐狸这种情况很少见,另外村民也非常焦急,急需帮助,他决定将专题采访先放一放,立刻开车前往怀柔。
幸运的是当天的路况很给力,记者下午4点进了汤河口村。村民王云芳(化名)家是最靠近大山的一户。一进她家院内,记者就看到鸡窝里有只被狐狸咬成重伤的鸡,头一直无法抬起来,也无法进食。而在院子中央,还有一只被抓住的貉,正无精打采地趴在塑料桶里。王云芳说,每到晚上,狐狸和貉就成群下山来,家里已经有多只家禽被咬死了。实在没办法,只能用鞭炮吓唬这些“不速之客”。
采访一个多小时后,外面天色有些暗了,记者掌握了事件大概的来龙去脉。“一方面想赶紧往回赶,省得夜里跑山路;但另一方面又想掌握更多的证据,了解更多的细节。”记者考虑了一下,决定跟随王云芳再进山看看。
成群狐狸看着“瘆得慌”
傍晚,记者小心翼翼地开着车进山,绕着陡峭的山坡,从山底到山顶有一条不宽的水泥路。据王云芳介绍,这片山地被一个大老板承包了,还专门雇了人看着,有村民直言估计包山的人肯定知道是谁放生的。
越往山里走,天色越暗。更让人有些紧张的是,越往山里走,看到的狐狸也越来越多。有时候路中间的狐狸,看到人根本不怕,按喇叭也吓不跑它们,反而一直瞪着人,倒是把开车的司机吓一跳。
开到半山腰时,几处废旧的房子附近出现了大量的狐狸和貉。有的在一起撕咬,争抢一点食物;有的在奔跑追逐。一位看山的大爷称,这些狐狸和貉都是包山老板的朋友放生的,总共得有三四百只,他们偶尔会送食过来。但包山老板却称不确定是谁放生的。
最终记者在山沟深处,见到了悬挂的大量彩色旗帜,有的旗帜上画有图案,有的上面写有经文。山沟里,至少有15只狐狸和貉正在四处游荡。看到眼前的景象,脑海中再想起过往看到过狐仙之类的影视故事,他顿时觉得有些“瘆得慌”。王云芳及家人在旁边说着话,记者安心不少。他一边拍照、录像取证,一边观察地面,果然在地上发现了很多白面馒头和胡萝卜,他判断这群狐狸肯定是放生的。
回到家后,已是晚上十点多。记者赶紧吃了口饭开始赶稿,他想着越早报道,越能推动事情的解决,村民的损失就会越小。他不断回想在汤河口村的所见所闻,凌晨2点多终于写完了稿。“脑海中全是狐狸满山跑的画面。”他说。
村民又能上山放羊了
第二天,《北京晚报》以“三四百狐狸貉大闹汤河口村”为题,整版报道此事。这篇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从中午开始,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专门给记者打去电话,让他讲述采访经历,并在央视播放他拍摄的采访视频。这件事同时也引起了森林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放生的人被找到,村民得到了经济补偿。
十天之后,记者再次来到汤河口村王云芳家,隔着篱笆看到院子里的家禽正在“闲庭信步”,村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看到记者,王云芳满心欢喜,她说北京晚报报道之后,连外国记者都来了!政府部门的人也来了,向他们询问情况,一只鸡还给了他们100元补偿。“已经有好几天没见到狐狸了。”王云芳说。
离开汤河口村后,记者又进了一次山,山沟里已经看不到狐狸的身影,放生处挂满的彩旗也逐渐变了颜色。远处,当地的村民撵着羊群,不时传来抽鞭声。
从大山里出来,记者并没有回城,而是来到了顺义区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那些幸存的狐狸和貉被抓住后,这里成了它们的暂时住地。最终,幸存的狐狸和貉因为没有野外生存能力,通过放生者退回了原来的养殖场。
这一组报道完成后,记者写下了自己的感想:“3月27日放生,在进行了一趟20多天的‘京郊游’后,狐狸们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其间的代价却是惨痛的,从刚放生的380只,到眼下还幸存的40多只。狐狸们在伤痛之余估计会很困惑,这么折腾一圈,还死伤了那么多同伴,这究竟是杀生还是放生?而对放生者来说,300多只狐狸和貉付出的生命的代价,是否能唤醒他们去认真思考一下:放生的意义在哪里?盲目放生和残忍伤害有何区别?狐狸的伤痛,放生的人们会懂吗?”
助推法律规范放生行为
此次“怀柔狐狸被随意放生”事件,北京晚报独家报道之后,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追踪。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同时还引起了诸多人大代表的关注。
去年4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多名委员以“北京怀柔区狐狸被随意放生”事件为例,提出不当放生会给生态造成危害,甚至对他人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建议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中,增加“禁止随意放生”的相关规定。
2016年7月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对“放生”等行为进行了规范,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