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香港武侠小说家黄易去世 黄老走了玄幻文学如火如荼

2017-04-14 10:09 编辑:TF006 来源:北京晚报

在金庸梁羽生之外,黄易开辟了自己的玄幻武侠道路。他坚信武侠小说有着旺盛的生命,并以自己的实践显示其无限的可能。4月5日,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黄易去世,享年65岁,海外武侠小说家金梁古温黄再少一人。

作者:张弘


经历:从绘画到写作

黄易原名黄祖强。小时候,他跟着外公看武侠小说,从中得到了从学校和现实中无法获取的乐趣,因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外公去世后,他从书店租书,阅读了金庸、古龙和司马翎的小说。他追读了古龙的《浣花洗剑录》,对于司马翎小说中对人性的刻画,对内心的念头和欲望的描写印象深刻。

黄易喜欢绘画,他下过苦功,深深享受绘画的苦与乐。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专攻中国传统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刚毕业的时候,香港经济很差,他在一所中学教了一年半的书,教美术和英文,之后还做了教务主任。其后,他到香港艺术馆工作了10年,并担任了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广当地艺术和东西文化交流。

黄易的老师丁衍庸,在生时受尽排挤和漠视,他却笑骂由人,自强不息,1978年12月23日病逝。辞世后25年,才由台湾历史博物馆为他举行首个大规模的回顾展。但他作品的生命力尽现在市场上,他的一幅油画以高价港币七百万成交,显示出鉴藏家们的拥戴和肯定。作为香港艺术殿堂的香港艺术馆,也于充满敌意的掌权者退下后,为他举行三十周年回顾展,媒体和大众的反应热烈,广州艺术博物院2009年更再接再厉举办他的大型展览。看到他的老师丁衍庸在午后小睡一觉醒来写下的《午觉册》,黄易憣然醒悟到自己永远不能做到像他那样的艺术家。在黄易看来,丁衍庸是天才,而自己则不是。所以,最终他走上不同的路。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金庸、梁羽生不再创作新作,古龙离世。武侠小说虽不缺创作者,但珠玉在前,金庸的创作达到了武侠小说的高峰,其地位不可动摇,武侠小说的创作一时出现了原创性的枯竭,新一代作者中缺乏领军人物。台湾的张大春认为金庸等于一个黑洞,任何靠近的物体都要化为乌有,连金大师自己也多次表示后来者不成气候。

但是,黄易并不这么认为。起初,黄易想找《武侠世界》杂志帮自己出书的。但杂志社说挣不了钱。他把小说拿给博益出版社,但是老板说新武侠小说是完全没市场。连看都没看,就问他写科幻小说行不行,黄易就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第一本科幻小说。老板说,“我要用你这本书去挑战倪匡”。黄易再接再厉,又写了几本科幻小说,让老板有点钱赚。然后,黄易问他,肯不肯出武侠小说。老板不希望失去黄易,所以就出版了《破碎虚空》。结果发觉,书卖得相当好。接着,黄易写了一本《荆楚争雄记》。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他认为,司马翎的成就被低估了,但司马翎作品真正好的只有三套,《檀车侠影》、《焚香论剑篇》、《剑海鹰扬》。司马翎‘杂学’丰富,奇门遁甲、佛学道家、阴阳五行、堪舆命理、阵法图册、土木建筑、医学药理、东瀛忍术,甚至神秘术数,在他的小说里常有显现。这一点对黄易的启发特别大。

1989年,黄易退隐大屿山专心创作,他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要写很长的题材,一集一集连续出版下去,但出版社不肯冒这个风险。于是,他在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催稿编辑就是他太太。隐居大屿山的黄易深居简出,平时基本上都在家里写作,《大唐双龙传》一口气写了五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写书,中午休息会儿,再接着写。黄易就这么一路写下来,在他去世之前,玄幻系列和异侠系列仍有出版。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