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鼓楼警方接到市民报警,称一名老人可能要跳楼。不过,当民警和消防队员赶到现场展开救援时,得知老人并不是想跳楼,而是因为老人独居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饿得跑到阳台上呼救。

上午10点左右,鼓楼公安分局三牌楼警务站接到报警,称一栋居民楼5楼阳台上,一名老太太大声呼喊,听不清她在喊什么,看上去情绪激动,可能要跳楼。民警和消防队员几乎同时赶到现场。“这是一栋老式居民楼,在5楼开放式过道上有位老太太情绪很激动,大喊大叫,但是听不清在喊什么,而且明显她腿脚不便,颤颤巍巍的。因为担心老人的安全,我们商量决定兵分两路,消防铺设救生气垫,民警上楼进一步了解情况。”接警民警江长志一路小跑上楼。当民警和老太太沟通一阵之后,很快发现这是一出“乌龙”。
原来,老太太姓李,今年82岁了,她身体不好,腿脚不便,下不了楼。老太太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饿得受不了,才站在阳台上呼喊。“走近了才听清,她喊的是,‘我饿死了,救救我!’”随后,民警将老人搀扶进屋,就是这短短的四五米距离,老人走了近10分钟。
“老人家,你想吃点什么?”“我就想吃碗面条。”“好,我这就去给你买,你等一下啊!”不一会,江长志在楼下小吃店给老人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雪菜肉丝面,还加了一个水煮蛋。
看着老人颤颤巍巍地吃着面条,江长志稍放下心来。民警了解到,老人平常一个人居住,有一个儿子经常到外地出差,儿媳会时不时来照看老人,带点吃的。不过事发前两天儿媳没有来,家里没吃的了,老人实在饿得受不了,加上她不会用电话,只能挪到阳台上求救。
随后,民警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媳,叮嘱她注意老人的身体健康,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儿媳表示最近因为加班比较多,是她疏忽了,以后一定会注意。随后,民警又将这一情况向社区反映,希望社区多关心老太太的情况。
居家养老,别让老人再饿肚子了
这则新闻让人揪心。因为儿媳加班多疏忽,年逾八旬的独居老人整整饿了两天。
这是“偶然事件”。我们理解,现代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工作忙,生活也不容易。只是,作为子女,再忙也不能忘了给老人弄口饭吃。这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孝敬父母,道理人人都懂,却未必人人都做得好。现在条件好了,绝大多数老人并不缺钱,他们需要的是子女抽出点时间,当他们饿的时候能有人搭句话、弄点吃的。这是基本人伦,却需要子女“走心”,尤其对于那些年岁大的独居老人来说,容不得半点疏忽。
当然,一些女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照应老人的一日三餐,需要社会力量“搭把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从理想角度,把高龄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放在身边照顾,最好不过。很多时候,这并不现实,所以独居养老越来越普遍。照顾独居养老群体,需要子女的悉心关爱,也需要社会力量扶持。
根据江苏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同时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优先满足老年人的助餐、日间照料等基本服务,着力构建15分钟服务圈,让老年人就近享受服务。
建成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可以解决独居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社会养老产业,可以做得更好,但首先要解决的是老人的一日三餐问题。对于那些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的子女来说,可以借助社会之力来照顾老人。用心做好“养老”这篇文章这是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也是服务型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凤凰资讯)
相关新闻
高科技设备进驻居家养老 三道保险守护独居老人
根据北京市人大公布的北京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文娱体育活动、紧急通话设施或紧急救援服务分别以73.6%和79.6%的需求率,列社区大众养老服务和社区特殊养老服务需求首位。其中,对于失能、高龄和独居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的需求则更为突出。今年,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着力推进居家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了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免费配备1万个防走失手环项目,同时为5000户独居老年人安装紧急救援服务设施。这些设施的启用,将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加一道保险。

防走失手环
保险1
防走失手环
实时追踪老人行动轨迹
前不久,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的12位失智老年人领到了防走失手环,成为了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这项惠民工程的首批受益者。据了解,这个形似手表的防走失手环可以提供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运动轨迹、安全区域服务,帮助家庭解决失智老年人走失问题,随时监测掌握老年人的行动轨迹,通过GPS定位或基站定位等技术,实现位置跟踪,在老年人出现走失情况时,子女或亲属可以实时追踪老年人的地点,随时了解老年人的活动轨迹。
“通过技术手段来防止失智老人走失,这对失智老年人是一种保障。”体育馆路街道民政科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从今年3月份开始通过社区报、发放宣传折页、张贴海报等形式在街道进行宣传,前来咨询的老人及家属多达200多人次。他介绍,街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一万人,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失智老人走失的问题。“在社区里经常能看到各种寻人启事,显然防走失手环比寻人启事更有效。”
据了解,因老年痴呆等原因导致老年人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损害在老年群体中比较普遍。根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2014年召集全国有关专家研讨达成的共识文件,目前我国痴呆老年患者已超过1000万,每年老年人因失智导致的走失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将发放一万个防走失手环。凡是60周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或常住外埠老年人(持有北京暂住证或居住证、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患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老年痴呆症,均可免费申请防走失手环。目前,防走失手环除了线上申请、线下申请、电话申请,又增加了项目服务机构申请的渠道。无医院诊断材料的失智老人,可通过北京民政信息网查询,到政府指定的服务机构申请,进行失智筛查与需求评估,通过后进入配发流程。通过这个项目的推动,未来全市将建立起科学便捷的失智筛查与需求评估机制,帮助老年人和家庭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潜在风险。
根据北京益生福祉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后台数据统计,目前通过线上和机构申请的老人已有2000多人,其中一半已进入配发阶段。“益生福祉”防走失手环项目总经理杨飞跃介绍,失智老人的走失风险特别大,目前社会对这部分老人的关注程度还不高。通过防走失手环项目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帮助解决失智老年人走失的问题,保障失智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免除家庭及子女的担忧。“这个项目其实是一种知识的普及,而不是配发一个手环那么简单。”

一按灵
保险2
一按灵
平均每周救助一位老人
相比防走失手环,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简称“一按灵”)的适用人群则更加广泛。从2005年开始,市民政局、市老龄办便与急救中心合作,为独居老年人安装“一按灵”,至今共安装4万余个。
所谓“一按灵”,是一个如同纸牌大小的白色小盒子,虽然不起眼,但是在紧急救援方面作用不小。“一按灵”项目负责人谷雷介绍,去年,一位独居老人突然发病,就是因为及时按下了“一按灵”,急救人员和民警才迅速到达,挽救了老人的生命。“我们现在平均每周都会有一个紧急求助。”谷雷介绍,从2008年到现在,“一按灵”已经实现救助老人2145人次,这些老人都是突发急病的情况。
“一按灵”最方便的地方,是在急救中心预留了老人的住址、紧急联系人等信息,这样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急救车就能够迅速地赶到老人家中,节省了询问门牌号码的时间。“预留信息中还包括老人的病史、过敏药物,这样能大大增加抢救的成功率。”
他强调,安装“一按灵”的前提条件是家中必须要有固定电话,一般是安在客厅和卧室中。除了安装工作之外,工作人员往往还要给老人做工作,叮嘱他们不要将它拔掉,每隔一周或者一个月进行一次测试。“老人按下求助按钮后,急救中心会打过电话来确认是否需要救护车,这样就能够知道设备是否好用了。”

感烟报警器
保险3
感烟报警器
自动监测烟雾通知急救平台
从2014年开始,政府又在“一按灵”基础上加装了独立式感烟报警器,并实现了与999紧急救援中心的系统平台联动。
独立式感烟报警器是安装于用户家中的消防报警装置,当用户家中出现火情或烟雾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感烟设备就会产生报警呼叫,并将老人的信息传输到设施安装服务商呼叫中心和急救中心指挥调度平台。谷雷介绍,目前独立式感烟报警器接到的警报都是因为吸烟引发的,暂时还没有接到火情警报。
据了解,今年,政府将继续为有需求的独居老年人安装“一按灵”和独立式感烟报警器,以保障独居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安全。为实现系统平台的999、120、119、110等多功能联动,使老年人享受到及时、便利、有效的紧急救援服务,紧急医疗救援呼叫器和独立式感烟报警器两种紧急救援设施须同时安装。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凡是北京户籍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赡养人和扶养人不具备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以及城市特困、农村“五保”、城乡低保、低收入等经济困难的独居老年人,均可向所在地区基层政府申请免费安装使用服务。其他在北京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年人,也可向项目方申请安装使用服务,享受政府采购优惠价格,并免交每年使用服务费。
据介绍,已经安装过“一按灵”的老年人家庭,如有安装感烟报警器的需求并符合本次安装条件,可以重新申请更换和安装两种设施,以实现设施的平台联动。
据了解,通过防走失手环、“一按灵”、烟感报警器等设施,可以实现紧急救援服务延伸到家,保障独居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健康安全和人身安全。在北京市居家养老“养十条”中,这三项设施也被提及。未来,北京市将构建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系统化、综合性地解决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和问题。
申请条件:
60周岁及以上的本市户籍或常住外埠老年人(持有北京暂住证或居住证、居住满6个月及以上)、患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老年痴呆症。
同时,本项目优先保障城市特困、农村“五保”、城乡低保、低收入人群、失独老年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失智老年人的配备和使用。
提交材料:
申请登记表、身份与户籍证明复印件、失智证明材料复印件,以下材料提交一项即可:
1.二级及以上医院门诊病历本记录或住院病历记录(有诊断记录、日期、医生签字)
2.二级及以上医院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老年痴呆症诊断证明。
3.精神残疾证或智力残疾证。
申请流程:
(一)线上申请
通过项目服务商网上申请。
2016年项目服务商网址:
线上申请网址为:http://watch.mall.360.com/apply
进行线上申请,填报申请信息,将老年人的身份与户籍证明复印件、失智证明材料复印件等资料进行扫描上传,经审核通过后予以发放。
(二)线下申请
社区申请: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由社区联系服务商受理。
电话申请:4006822360(每日 9:00——---18:00 )
对于审核通过的用户,之后会有相关工作人员电话联系确认后,进行上门配备与功能讲解。对于任何问题,都可通过服务电话或网站等渠道进行了解。360公司将为手环的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三)项目服务机构申请
到政府指定的本项目服务机构申请(机构目录见附件,在详北京民政信息网www.bjmzj.gov.cn也可查询到)。无医院诊断材料的失智老人,可直接在申请机构中进行失智筛查与需求评估,通过后进入配发流程。(北京晚报)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