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易到”变“难到” 互联网资本游戏下谁是农夫谁是蛇?

2017-04-19 20:09 编辑:TF008 来源:公道

这两天,网约车平台易到创始人周航,与大股东乐视之间的“口水战”逐渐升级——4月17日,周航回应资金链传闻,表示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最直接原因是乐视挪用易到13亿资金。

“烧钱”本身就是一场资本游戏。

当天深夜,乐视、易到发布联合声明,称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元”,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元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其中仅1亿用于易到,周航对此知情。

随即,周航深夜在朋友圈再回应:“希望乐视能直面易到的困境,清者自清”,在把“脏水”泼向他时,真正去解决司机和用户的问题。

而对于周航的表态,乐视则直斥以“现代版农夫与蛇”。

与此同时,易到司机排队提现却取不出钱、用户账户有钱却打不车的消息持续发酵,从现实维度注解着这场“口水战”的严重性,印证着资金链濒于破裂的事实。这场闹剧就像拉开了一道口子,叫人看见易到与乐视背后的满目疮痍,以及,那个被七彩泡沫点缀着的互联网游戏的真实模样。

从“白衣骑士”到“农夫与蛇”:利字而已

要说易到与乐视间的恩怨情仇,曾经也是颇具浪漫色彩的一个故事。

两年前,周航的易到虽是网约车领域的先行者,被人认为是“用户体验最好的一个”,但融资能力却不够强。彼时,无论是神州专车还是滴滴专车,其背后都站着腾讯阿里联想这样的产业大玩家,可谓财大气粗。当补贴价格战打得火热之际,周航为寻求资金,接受了乐视抛出的“橄榄枝”。2015年10月,乐视控股宣布乐视汽车已正式签署对易到用车的股权投资协议:7亿美元,占股70%。

乐视成了“白衣骑士”,易到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获得了充足资金加入“烧钱”大战,补贴幅度逐渐向滴滴靠近,一度风光无限。

当年这“恩爱”的一幕,与当下的“互撕”形成鲜明对照。不过,在商业的逻辑里,从来都只有一个利字。如今因利益纷争而“战”,当时也不过因利而“和”:一个急需资金,一个迫切想要扩张,各有所图,于是“一拍即合”。

据业内人士表示,乐视的商业逻辑是,一方面放血扩充子业务,一方面靠子业务搭建生态,讲出一个更饱满的资本故事,再吸引更多资金。

这看来似乎幸福的开端,从头到尾其实“利”字驱使,其中早已埋下祸端,注定了今日的结局。

“易到”变“难到”,谁戳破了七彩泡沫?

回头审视易到发展一路走来,“烧钱”是不能错过的一个情节。

据易到公布的数据,从2015年11月起开始的“100%充返”活动,共有653万人参与,总充值金额超过60亿元。也就是说,易到在过去这段时间相当于补贴了6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令人咋舌。

“烧钱”本身就是一场资本游戏。在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中,这是它们为了留住用户而惯常使用的一招。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领域等等,都曾或者正在上演“烧钱大战”。在这样的角逐里,逻辑相当简单粗暴,那便是有钱者胜。通过前期的大量投入,将资本不够充足的竞争对手挤垮,然后形成堪比垄断的行业地位,再依靠业已形成的用户消费习惯慢慢回本。当成为行业老大,变成卖方市场,即使服务没那么友好,用户此时也无计可施,这看着似乎是“如意算盘”。

只是,很多人根本等不到回本的那天,就倒在了烧钱的过程之中。易到就是这样的例子。它所选择的乐视,可能正是这样的情况:“A有10口锅9个盖,来回盖,其实还不错,盖着盖着就变成100个锅9个盖。”在极速扩张之下,当拆东墙的节奏赶不补西墙的速度,那只能面临创业神话轰然坍塌的结局。

就像吹着泡泡,起初会看见它那七彩好看的样子,可一旦超出了水的张力能够承受的程度,根本不用谁来戳,自会破灭。砰!

“烧钱”是条不归路,脚踏实地才是正途

易到与乐视当下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互联网行业的普遍现状。在这个充满“神话”的故事里,有着太多残酷的现实,让众人难以分清谁是农夫谁是蛇。

“烧钱”是条不归路。企业竞相补贴用户,不过是为了留住人。殊不知,在同质化的服务选择中,用户最是现实、最是薄情,很多时候就是在补贴中来回转移,谓之“薅互联网企业的羊毛”:今天A补贴得多,就选择A的服务;明天B又补贴了,那就用B好了。已经有太多满怀信心的互联网创业者,倒在了烧钱之路上。

应该考虑的问题是,难道没有留住用户的其他办法么?其实有。

产生烧钱这种恶性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产品过分相似。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独一无二”,那用户便会自然留下。在当下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实在太容易出现模仿者。可能一个很好的创意才刚上线,第二天就有很多人做出了同样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真正留住用户,那必然需要不断地更新产品,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随时保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条路很难,确是脚踏实地的一条正途,也是那些老字号给我们的启示——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历代继承者恪守的“祖训”。三百多年风雨,同仁堂早已成了百姓心中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样的地位,烧钱大战换不来,金杯银杯买不了。这样的农夫,招不来居心叵测唯利是图的蛇。

不务“正业”,不务“实业”,纯粹陷入简单粗暴、投机取巧的资本游戏里,十有八九都会自取灭亡。只有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回归品质增值、服务增值的根本,方是长远之策。

 

来源:北京日报公道 胡宇齐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