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不可方物:月过洞门深 月亮门里外各有洞天

2017-04-21 19:26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在经历和家人的一系列斗争后,执意在新房子的客厅外装了一座月亮门。阻力来源的原因很简单:“别人家没有这样的”。但我不买这账。别人家有没有与我何干?别人又不住我家。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约定俗成地固化自己的生活,甚至连作为私人领地的家里都能渗透进来。其实没什么好诧异的,只是一个现代中国人想装一扇月亮门,一道在中国传统建筑立了相当长时间的门而已。

作者:晏藜


月亮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能见到

月亮门又称“月洞门”,因状似“一轮满月”而得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能见到。它往往立在花园深处的小径中供人过道,或将园子一分为二,或隔绝两院,门里门外各有洞天。《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一处景同一处景之间常有此门相隔,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里,贾政一行人就是“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走入大观园的最深处的。门外是“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门里则两边都有游廊相接,“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这段文字描绘得很美,但也不会令人感到陌生,因为江南古典园林中就常见这样的景致。月亮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园林建筑整体中的一部分存在,隐含着中国人向“圆”的情愫,又柔化了建筑物锋利的棱角。如果没有这扇月亮门相隔,园林景色再美,也不过是把一幅一目了然的美画抛出来给人看,园林会缺少几分浪漫的韵味,游人也会缺少许多峰回路转的惊喜。
尽管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古典园林变得稀少,月洞门已不再有那么多的载体,但只要还能见到,“孤月明秋空,清影跨洞门”的氛围就依然有迹可循。家里的月洞门,当然呈现不出“洞门烟月挂藤萝”那样自然与人工相谐的美,我只好在保留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良。但就算只有形态也够有意味了,而且它也是用来过道和分隔,和从前月门的功用也相同。坐在里面读书,随之联想到许多月色下的氛围;坐在里面和家人谈笑,在圆圆的拱形下面感受“团圆”的快乐。

现代人住在楼房中,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只能毫无悬念地安装安全系数高的防盗门。这无疑是处于“陌生人社会”的、缺乏安全感的现代人所需要的。但古代的门却不尽相同。毫无疑问,门在中国的历史当然非常悠久了,当人类形成自己的居所,门就同时产生。先秦人在《诗经》中唱道:“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论语》中孔子也曾感叹过:“谁能出不由户?”户,按照 《说文解字》中的说法“一扇曰户,两扇曰门”,门是两扇对称的大门,而“户”指的是单扇小门。

《博雅》中把门解释成“守”,也就是防护,这倒是古今通用。过去防各种袭击,现在防盗窃。古代人说某地风气良好治安井然,还会用“夜不闭户”做比喻。门还有诸如“阖”“扉”等等的别称,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有了门,才有了门里丰富的私人生活。人在群居环境中有时不得不做些约定俗成的样子,但只要掩上房门,就能回归真实的内里。俗话说“家丑不外扬”,当然不止丑,家里头不足外人道的私事太多了,总归都要被关在这一扇门中。就连一门里头的家族风气,也被人称作“门风”。当然不会是家宅中才有门,家门之外,还有“里门”“巷门”“坊门”,以及“衙门”“府门”“宫门”“师门”等带有比喻色彩的名目。

进进出出都要不经过门户,天天眼见着的东西,在防护之外,也须不失其美。于是一张门上,被古人隔出了各式各样的花样。唐代开始,中国庭院中就能见到各种雕花图案的隔扇门。花卉、动物、琴棋书画、甚至神话传说,万般世界,都能出现在那窄窄的一方门上。甚至门的形态都能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月亮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琴门”像一张古琴,“瓷瓶门”像一个瓶子,“竹户”如几枝竹节,“画中扉”门户是被置于一幅画中。种种变法其实都是作为月亮门的变体。

说回家里的月亮门,我总是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把过去值得怀念的和现在不该忘却的联结了起来。

(原标题:月过洞门深)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