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美食

阎崇年:我从来不吃补品 康熙皇帝也是

2014-07-24 11:22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7月24日讯,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很忙。他著述的八百多万字的《阎崇年集》和120万字的《清朝开国史》刚刚出版面世。前天他刚从美国访问回来,明天又要去外地。忙里偷闲,我和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组的记者被安排在一起采访。坐在阎崇年寓所“四合书屋”的客厅里,喝着清茶,当面聆听《百家讲坛》“开坛坛主”阎崇老谈古论今,别有一番意趣。阎崇年已到古稀之年,头发几乎都白了,眉毛间还长出了几根白色的寿眉,据说,那是老人长寿的标志。我请教阎崇老,“何谓‘四合’?”他答道:“天合、地合、人合、己合。”阎崇年认为,历史人物是历史运行的核心,其胜败得失系于处理四合。

 

3

 

从来不吃补品

我采访了不少名家,但请史学大家谈吃的话题还是第一次。阎崇年说:“我吃饭很随意,从来不讲究,碰上什么就吃什么,中餐西餐,荤的素的,冷的热的,干的稀的,中国各地各族的各种风味,还有什么印度、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的等等吃的东西,我吃啥都行。我的睡眠也很好,什么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我走到哪,睡到哪。一位美国学者说我是‘有旅行的天才’。”阎崇老喝了口茶幽默地笑道:“但是我就是不能吃辣子。这些年,赞扬我的话很多,但我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一句话,那是我在美国耶鲁大学时,学术交流后,美国的一位女学者和我说,‘您从中国来,我们就去吃湖南菜吧’?我当时一听,就回答道‘我不吃辣子啊’。那位女学者马上笑道‘我喜欢辣子,辣子不喜欢我。’这句话说得很辩证,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和我口味相投。我哈哈一笑道,‘咱俩一样’,我特别的高兴,就像遇到了知音。”

在和阎崇老的交谈中,还得知他从来不吃任何的补品。他说:“我研究清史,康熙皇帝就不主张吃补品。我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我们一日三餐营养足够了,没必要再吃什么补品。”我当时请教道:“康熙皇帝不是喝鹿血吗?”阎崇老答道:“那是他去狩猎,打到第一只鹿时,为了庆祝狩猎初捷,就象征性地和众将领饮点鹿血。”

为了买书把烟戒了

阎崇年每到一个地方出席宴会,就和大家说,“我人生有两大缺憾,一不吸烟,二不喝酒”。阎崇年回忆道:“我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差,住在六部口,一家四口人,住在十个平方米的一间房里。当时我的工资也很低,每个月发了薪,就先留出10元零用钱。六部口离琉璃厂很近,我又爱看书,一有空就溜达到琉璃厂去买书。”说到这时,阎崇老眉头一扬,脸上流露出惋惜遗憾的神情:“那时的线装书太便宜了,一本线装书才一毛钱啊。百衲本的一套《二十四史》,才80多元啊。我那时的工资70多元,如果咬咬牙,也能凑付买下来,可是买了家里又没有地方放啊。”

纠结的事真是不少。阎崇年既喜欢读书,又爱抽几支烟,真是矛盾。这点钱,买烟就买不了书,买书又抽不了烟。捉襟见肘。怎么办?阎崇年一狠心,戒烟!把钱留下买书,好好读书。阎崇年说:“这烟一戒就是几十年,但戒了也就戒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曾和百亿富翁吃饭

阎崇年说:“我这个岁数的人,真是过来的人。我是民国生人,经历了日本侵略中国、新中国,我又研究清史,可以说,我经历了‘四个时代’。”阎崇年沉思片刻接着说道:“这些年,我始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崇尚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留下的传统美德,从古到今,家家户户都是以节俭为荣。但是,为什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么好的传统就被倒过来了呢?社会上不少的人却以奢靡为荣了。我以为这种风气实在是太不正常了,我很鄙夷奢靡之风!”

阎崇年接着说:“这些年,在国内国外,我见过的有钱的人很多。我还有个百亿身家的富翁朋友。但你从他的外表根本就看不出来,哪像我们有些人挥金如土啊。他曾请我吃过一顿饭。那顿饭,我倆吃的是炒西红柿、炒黄瓜、馒头,还有一个汤,吃的很简单,挺好的,也没花几个钱。”

阎崇老建议我们媒体的同仁,宣传“舌尖上的美味”固然是很重要,但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更要宣传节俭。他说:“困难年代,我也被饿得浮肿过,我知道粮食的金贵。我走南闯北,看见真正的豪富有钱人花钱都很仔细。在国外,那是相当有钱的人请我吃饭,我就看他们在那里一分钱一分钱地抠,一毛钱一毛钱地算,能省就省,能少花就少花。为什么?节俭,这是融入血液的观念!还有,他们送礼也是且算计呢,送的礼是什么呢?一张小卡片或一本书。但是人家送礼的目的和意义达到了,表示敬意的心情也表达了,礼轻情意重,物薄情厚嘛。”

说起节俭的话题,阎崇老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他说:“我去香港时,香港很有名的大教授,很有钱那,可就是不打出租车,坚持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品质啊!”

阎崇年说:“回首研史50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研究清史,倡议创立满学,在中央电视台系统讲述历史。”2011年、2012年,阎崇年在忙着做一件事。“这两年的700多天,我白天晚上就做这件事,写和讲《大故宫》。”我问他最近出了两部书后,今后还想做些什么?阎崇老说:“我想喘口气,思考一下,有个规划,后十年的事情还没有仔细想呢。”

看着阎崇老满书房的书,再看他那双紧锁的眉头,我想,阎崇老是不会让自己闲着的,五十年了,每天都焚膏继晷,这样的人,恐怕不会享做神仙的清福。

个人档案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阎崇年集》是阎崇年首次将其多年的研究和创作成果全部结集,亲自批阅增删,包括学术、通俗著作共16部,24卷,800余万字,2000余张图片,主要涉及清史、满学、北京史、宫廷史等领域。 通俗卷包括《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2卷)《康熙大帝》《大故宫》(3卷)《清朝皇帝列传》(2卷)《袁崇焕传》《古都北京》《中国都市生活史》。学术卷包括《努尔哈赤传》(2卷)《清朝开国史》(4卷)《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清代大事编年》。

《清朝开国史》由中华书局出版,上下两卷,单独发行。该书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经,贯穿讲述自努尔哈赤起兵反明,至清迁都北京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大势,完整呈现明亡清兴的历史画卷。全书120余万字,在同类题材著作中,亦是规模最大的一部。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吕隽/文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