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因校园“伪创业”陷入校园贷魔窟:学生不愿说 家长没听说

2017-04-27 10:56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日前,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款压力自杀。在连声唏嘘之外,人们发现悲剧并非该女大学生虚荣攀比、超前消费而致。相反,该女生可能在努力“创业”做微商,因为生意不好亏钱才陷入了校园贷泥潭。

当代理、做微商、搞“投资”……有专家认为,这算不上创业,而是一种“伪创业”。事实上,类似“伪创业”在高校中并不少见。而大学生一旦吃亏受骗,往往也不愿寻求外界帮助,只是忍气吞声,自己承受。

代理“机场内部票”,四人被骗十多万元

不到半年时间,西南某高校大三学生李玲瑶的“创业”宣告失败。她不仅没有赚到钱,反倒损失了数千元。不过,李玲瑶还不算最惨的,与自己一起“创业”的一位闺蜜,由于拿货最多,损失了近十万元。

李玲瑶口中的“创业”,是帮上一级商家代理售卖“机场内部票”。去年11月,李玲瑶一个朋友告诉她,自己室友在卖“机场内部票”,生意很好,赚了不少钱。一直想创业的李玲瑶心动联系了商家,邀约自己的另外三个闺蜜共同“创业”。何况,这种“内部票”的诱惑还很大--不但保真,顾客还能在购买前与网络当天售卖的机票对比,每一张都能便宜几百元。

在每个人缴纳几百元“保证金”之后,她们的生意正式“开张”了。每天,四位朋友都在朋友圈发布特价机票的消息,一旦有人购买,就把行程发给她们,她们把相关信息发给上一级商家。一开始,因为价格便宜,机票卖得很好,商家出票速度也快,四位姑娘很快就将成本赚了回来;另一边,商家也赚得了她们的信任。

慢慢地,由于感觉“很靠谱”,四位姑娘的投入越来越多。今年元旦开始,商家推出国内国外各种优惠套餐,为了拿到套餐,她们投入的成本也不断增高。与此同时,商家出票的速度却慢了下来--要么声称自己在外有事,要么宣称暂停出票。再后来,四位朋友卖了几个国际大套餐,成本加起来十来万,当她们把机票钱转给商家等待出票时,商家却突然蒸发了。察觉可能受骗后,四位姑娘便去派出所报了案:“商家展示给我们的营业执照显示姓名是张嘉文,人在广东,但这些资料现在来看,很可能是假的。”

气愤和后悔自不必说,对于“创业”上当受骗,李玲瑶曾犹豫是否该告诉父母,当她鼓起勇气说出这一切后,却被父母骂得够呛。“她被这件事伤得很深,我都不敢再问,害怕她爆炸”,李玲瑶的男朋友说。

做微商代购,却把身边同学坑了个遍

“她的创业就是做微商代购,而且卖的东西是假货,我们好多同学都被骗了。”谈起自己的室友史某,福建某高校管理学院四年级的安悦吐槽道。

据安悦透露,史某从大一开始做微商代购,主要在朋友圈代购日韩的化妆品和保健品。史某在正式做代购之前,还在网上进行过定期上课,交纳了一定数额的钱做抵押金。安悦认为,做微商代购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史某赚钱的途径主要是忽悠下家疯狂拿货。有的人货物堆积得多了,卖不出去就亏本不做了:“学校里有很多人是他们那个团体的,我舍友也只是一个小喽啰。”

在忽悠下家加入卖货之外,让安悦特别不满意的是,史某代购售卖的东西并不货真价实。之前,安悦在史某处买了一个化妆品,然而实物和网上宣传的图片有不小的差别,安悦上官网进行防伪验证,验证结果是假货。此外,班上也有同学出国旅游买回同款化妆品,只经过肉眼一对比,安悦就发现“假得不能再假了”。

曾经,也有同学对史某的货物质量表示怀疑,很快遭到史某的语言攻击,彼此之间闹得很不愉快:“刚开始她也不知道货物是假的,但后来有同学指出货物质量问题后,她却一直都还在售卖,就让人很不可理解了,估计是被洗脑了吧。”

声称创业投资群,进群才知是网络传销

杨正成是四川某校大二学生,由于想创业筹措资金,他每天都会留意各种消息。去年的一天,他浏览贴吧时,偶然看到一个“创业投资群”,便加了进去。

进群后,杨正成发现,“投资”赚钱的方法很简单--“投资”一定数额的钱,每天都会有返利。杨正成观察了几天,群里每天都有人发图展示自己得到返利多少元。后来,他按捺不住,“投资”了400元。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网络账面显示,他赚了1000多元,这让他十分激动。

不过随后,群主声称,要想赚更多钱,没有一定等级不行,只有“投资”更多的钱等级才更高,赚钱才能更多更快。为了尽快获得创业资金,去年5月,杨天成终于一次性转了5000多元过去。过了几小时,他就发现自己已被清理出群,甚至被对方拉黑微信。

北京某高校的马进也有类似经历。去年4月,马进听朋友说,有一个微信群可以“投资”创业,他便心动入群。基本规则是,进群时,马进需先给群主发300元红包,等到再有三个人进群,马进便可以拿600元并退群。此后,第二轮开始。马进后进来的人,需再等三个人进群才能领走600元,如此“击鼓传花”下去……

“这就是一种网络传销啊。报不报警也很纠结,报警吧,拉着进群的是好友;不报警吧,又心疼钱。”马进说,自己没告诉父母此事,“不想让父母头疼,而且告诉了又能怎么样,他们还不如我知道得多。”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辅导员李永坤介绍说,类似案例在高校中不少,并且大多都是通过亲近朋友互相介绍。学生受骗后出于爱护面子、担心自己的经历被传播等原因,普遍不愿意告诉家长和老师,只会选择自己承担。解决类似受骗问题,陷入了一个“学生不愿说、老师不知情、家长没听说”的尴尬局面。

【专家声音】

“创业失败”,不妨先找老师、辅导员

解廷民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教授:

卖机票、做代理、做微商等等,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恐怕更多可以算是一种社会实践,而非真正的创业。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好的,应予鼓励和肯定。但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仅凭创业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恐怕还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其次,创业实践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有一定前瞻性,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在校大学生,包括毕业生,能在短期内创业成功的例子非常有限。对多数学生来讲,在校期间更多是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团队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没有谁一个人单打独斗就能轻易获得成功。因此,怎么组织团队,如何进行团队协作,这些能力都需要大家在校期间主动去锻炼提升。一句话,创业之路仅凭激情远远不够。没有一定的把握,我建议一些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要慎重,多听听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了解考虑清楚再开展创业行动。

而一旦遭遇上当受骗甚至创业失败亏损,不妨先找学院的老师、辅导员,学生创业指导部门等寻求帮助。曾经,某校有一位同学因为种种原因借了“高利贷”,通过学校有关部门出面,使事情得到了比较妥善的处理。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显然比你一个人单独面对要好,也能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 李松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