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平心而论:范雨素为什么刷爆朋友圈?

2017-04-27 14:19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在熙熙攘攘、信息爆炸的朋友圈,要说谁能独领风骚小半天,就已经实属不易。可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的小时工的文字,这两天却横空出世,让人们不仅持续关注,看过之后还禁不住要深思和一探究竟。这位奇人,就是范雨素。她的文章《我是范雨素》近日在朋友圈爆了。她用平实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对于范雨素的“走红”进行了角度各异的分析。

范雨素是湖北人,来自襄阳市襄州区打伙村,44岁,初中毕业,目前在北京做家政女工。她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20岁到北京后,蹉跎了两年,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带个两个女儿回到了故乡。她现在住在北京东五环外的皮村,为了接待媒体的采访,她还专门请了一天假。

《我是范雨素》,就是实实在在地书写范雨素的人生。从一个爱读小说的农村少女,到大都市的小时工,不管是乡间的光阴、高档公寓里的时日、皮村的日常片段,她一点点把她的生活展现开来,让人看得细致,看得投入,却一点都没有大起大伏、大悲大喜,没有诱导、没有煽情,甚至在描述亲人和自己曾经艰难日子时,也只是波澜不惊地展示。在她的故事里,一切都是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没有拷问、没有挣扎,甚至没有抱怨和无奈。有网友评论称:“没有激烈言辞,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作者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

再看范雨素的文字,一不华丽,二不奇幻,也并没有所谓的泥土气息。她只是干净平实地写自己的生活,间或有一点灵动俏皮,却一点也不扎眼。与以前走红并引起争议的农民女诗人余秀华那些触目惊心的诗句比起来,范雨素的文字真算得上是朴素无华。她接受媒体报道时的表达,风格也是如此。她说她没想到文章会有如此效果,说自己靠苦力吃饭,不靠写文章谋生。她还说自己的文章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因为她还敲不好字。

对于范雨素的走红,各种分析都有。有用“惊艳”来形容的,有用“坚持”、“对抗”来赞誉的。更有个别讥讽的声音,说是因为这位四十多岁的阿姨生活多么多么坎坷还坚持写作,把大家都看哭了,然后她就特励了,就成网络严肃文学了云云,意思是,弱势群体就容易“卖乖”了。不知这些评价,范雨素本人怎么看。她倒是说过一句话:“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仅此而已。

其实,范雨素的宝贵,可能就是在她的真实和平静。面对生活,无论什么样的境遇,她都不放弃不绝望更不怨天尤人,只是在做力所能及的努力,还带着一些平凡的梦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态度或者是逆来顺受。她故事中的许多画面,人们可能并不陌生,甚至遇到过更激烈更极端的表达。但也许人们心里明白,抱怨、愤怒、发泄,其实都于事无补。真实的力量,没有人为的加工可以替代。正如范雨素为人们细细阅读甚至成为焦点,是因为她没有刻意矫饰的习惯、没有惊世骇俗的初衷、没有对名利或者赞誉的贪欲。真希望范雨素就这样平静下去、真实下去,别被瞬间的火爆搞得浮躁起来,别在各种分析中迷失掉。一个在自己租来的小小陋室里踏踏实实生活、写作、供孩子上学、有时间就去旧货市场淘点二手书的小时工,比“高高在上的作家”,比愤世嫉俗的文青,比不择手段的网红,对这个社会,要有意义得多。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