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体育

“冰上蝴蝶”的“新蝴蝶梦” 陈露欲打造完整冰上生态链

2017-05-19 15:15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41岁的陈露正在编织着自己的“新蝴蝶梦”——在以陈露的名字命名的冰上中心在京开始运营之后,这位曾经的“冰上蝴蝶”说,她的梦想是打造一条完整的冰上生态链。

陈露的冰上中心坐落在朝阳区西大望路附近,“这一年来的准备事无巨细,从选址、申报、铺场、招生再到试运营,团队一直是连轴转的状态。”陈露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困难的事情来做,可能梦想就是动力吧。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在冰场上起舞,再后来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世界冠军,便一直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退役后,我又有一个梦,就是希望有一个自己命名的滑冰学校,希望有超越我的孩子出现,继续为中国滑冰作一些贡献。”

退役后,陈露已经从事了12年冰上运动推广和青少年培训工作,她把自己这段人生总结为“从传奇到传承”。“我们这个团队做花滑项目已经有十多年了,即使2022年冬奥会没来北京,我也会这么做。而现在,冬奥会在北京举办更是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加快了我们推进的速度。”陈露在2016年被北京教育主管部门聘为“冰雪进校园形象大使”之后,一直坚持参与培训专业教师的活动。“我们在教学生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养,通过他们督促孩子们训练,辐射和影响到更多的人。”她说。

陈露认为,用最专业的教学去启蒙初学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虽然专业不代表一定要拿世界冠军,但是,用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教学引领青少年步入花滑的大门,既是一种态度,也是对事业的尊重。

事实上,陈露自己就是因为小时候打下了“专业”的基础,才成就了后来的辉煌。“其实我的家庭就是冰球和花滑的结合,我爸爸是冰球运动员、教练员,他一心想要个儿子,然后教儿子打冰球,但是我们家三个都是女孩儿,我是最小的那一个,虽然爸爸有些失望,但没有刻意让我去打冰球,而是让我练起了花样滑冰。”陈露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看来,当年父亲的一个决定,不经意间却开创了中国花样滑冰崭新的历史。

陈露4岁半就被推上了冰场,开始了自己的花滑生涯。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陈露为中国夺取第一枚花样滑冰冬奥会铜牌。1995年英国伯明翰世锦赛,陈露夺取冠军,是中国花样滑冰第一个世界冠军。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陈露伴随《梁祝》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并再次获得铜牌,这是中国女子单人滑在冬奥会上的最佳战绩。当音乐终止,陈露久久地跪倒在冰面,百感交集的她泪流满面。

陈露说:“当初滑冰成为我童年的全部娱乐活动,我从小就养成上学、训练、休息的规律作息习惯。大家比得不是谁更好,而是当大家都要趴下的时候谁还能站起来,运动员生涯使我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也塑造了我的一些优秀品质。”

“小时候,一大早就会被父母从被窝里叫醒,父亲会骑车带我去上课。有一次,我实在是太困了,从自行车后座上掉了下来,直接摔进路边的雪沟里……”陈露笑着说,其实,她的叔叔陈喜光也是中国著名男子冰球队队员,是1981年中国冰球队升至世界B组的主力队员。“你说在这样一个家庭氛围之下,不上冰场怎么可能?我的滑行就是打冰球的父亲教的,而把冰球和花滑结合起来,对冰上运动推广有作用。”

现在,陈露的花滑课程秉承的是以谨慎著称的俄罗斯教学体系,而冰球则采用加拿大的教学体系,相比大多数冰场花滑和冰球混场的运营模式,陈露国际冰上中心采取花滑和冰球两个项目分开教学。陈露表示:“除了追求专业化的理念,我们对每位学员都采取个性化的教学,因材施教,并对学生长期的运动发展进行评估。”

在陈露的计划中,未来她准备在京开设3到5家冰场,“青少年冰上人才的发掘,除了国家层面的培养,社会层面的冰上运动俱乐部也是发展青少年培训的一大助力。”陈露认为,专业人士搭建专业平台,可以更好地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未来我们还要在体能康复,装备服装等领域进一步拓展,打造冰上生态产业链。”而这,就是“冰上蝴蝶”新的“蝴蝶梦”。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孔宁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