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全国房价此消彼长 调控如何跳出“打地鼠”游戏?

2017-05-20 08:37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日报公道

2017年5月20日讯,冰火两重天。公道君(ID:bjrbplb)说的不是最近的天气,而是全国的楼市。今年以来,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热门城市,都祭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房价调控举措。

一套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的组合拳下来,人们切身感受到楼市之变。房价不涨了,中介降费了,人心更稳了。有统计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第一季度,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6.3%,北京从“317新政”出台一个月后,房价出现18个月来的首次环比下跌。

颇具戏剧性的是,一二线城市房价开始“退烧”,三四线城市房价却开始“发烧”。第一季度,三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了35.84%,多个三四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大涨。比如广东清远3月房价环比上涨了18.28%,位列环比涨幅榜第一,福建漳州房价也环比上涨了15.76%。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此消彼长?房价调控怎样跳出“打地鼠”的游戏?

在公道君看来,这说明猛药可以去疴,但治标不治本。此轮楼市调控政策调整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群联动的方式,如对城市圈“炒房”的全面封堵,同步打击投资需求。以如此严密的一张大网来围猎畸高房价,收获如此成效是可以想见的。

严厉的调控措施导致部分资金外溢,这就引申出谁来接盘的问题。在大多数投资客眼里,尽管相关部门反复强调要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但这毕竟有一个不短的过程,房产依旧是当前最好的保值产品。资本的特性在于追逐利润,限购、限贷等政策可以阻止资本在一二线城市进行投资投机,但是无法阻止资本流向三线四线城市。

着眼现实,目前楼市火热的三四线城市,或是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圈中,或是位于一线城市周边,受到产业、人口、房价等外溢影响。这正验证了上述判断,即新兴房价高地的生长动力并非源自本身。一个地区对于房价的承受能力,显然与其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可以想见,对于那些三四线城市而言,这种房价上涨是不可持续的,再繁荣的销售景象也存在大量泡沫。

全国范围内,此类能够在房价上借力一二线城市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任务仍然艰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库存量依然很大。在公道君看来,在去库存的路上,还有很多块短期内难以搬走的绊脚石。比如,三四线城市在人口流入、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影响房价的关键因素上劣势明显;相对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土地财政问题更为突出,土地的无限量供应不但使得房价上涨不可持续,相反还可能进一步加大库存量。

可见,目前全国楼市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新老问题交织,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治理智慧。既然市场机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失灵,我们就不能寄希望于楼市的自我修复,政府干预是推动其回归正常的核心力量。决策部门必须坚定政策干预的信心和合法性。

从短期来说,分类调控、精准施策应该是重要着力方向。个别房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的强三四线城市,已经开启了控房价与去库存双轨运行的模式。而大多数城市,则应依然将去库存作为工作的重点。除了从需求端入手,也可以从供给端发力,比如控制新建住宅数量、改善住房供给结构、促进租赁市场专业化,等等。总而言之,调控不能用一个模板套一百个城市,原则性与灵活性要互相结合。

从长期来说,去库存和产业发展要结合。是什么导致了库存积压?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出现了趋势性的变化,三四线城市产业发展不充分,没有就业机会,吸引不了人口。所以,如果不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培育不起来三四线城市的内生动力,去库存的效果就注定有限。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短期的行政措施不宜也不应放松。

此外,如何做好资金引导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实体经济处在转型期,市场上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保证各类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下,房地产被迫成为“资金蓄水池”。如果没有替代品,这股热钱注定会到处乱窜,跟调控政策玩起“打地鼠”的游戏。这个意义上,必须通过合理的土地、财税、金融、住房制度配置,让房地产市场“资金蓄水池”开闸放水,为更加需要资金的领域“解渴”。

有人说,谁解释清楚了中国经济,谁就能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很大程度上,房价问题就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缩影,千头万绪、殊为复杂。我们显然对房价上涨的一些“反常识现象”尚未搞明白,而它又关切着每一个人的利益。我们只能边干边摸索,尤其是利用好制度优势,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相互配合,倒逼房子早日回归居住属性。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公道”,还有更多精彩在里面。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公道  作者 崔文佳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