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北京劝业场今年十月将重张开业 见证京城百年商业发展

2014-07-26 10:29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4年7月26日  北京 最近多家报纸报导,位于廊房头条的北京劝业场经过几年精心施工,复原修缮工程已结束,今年十月将重张开业。劝业场始建于1905年,是当时京城首幢西式风格的大型综合商业楼,比久负盛名的天津劝业场还早建20多年。

 

shenliyuan

沈理源

xinxinbianguan

老北京商业第一楼--劝业场


ertongjuchang

真光剧场是现在的中国儿童剧场。

yinhang

盐业银行北京分行也是由沈理源设计的,同样建于1926年。银行位于北京前门西河沿7号。

现存北京劝业场的设计者是谁?因年代久远,很少有人知道了。他就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卓越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沈理源。

沈理源1890年7月12日生于浙江余杭,中学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该校许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英语授课,要求严格,因此在此中学阶段,沈理源就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1908年,18岁的沈理源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经学校推荐,远赴意大利拿波里大学(今那不勒斯大学)学习。他初学水利工程,后改学建筑学,苦读七年。意大利历史悠久,特别是辉煌的建筑艺术使之名扬四海,也使沈理源极为迷恋。古罗马斗兽场、水城威尼斯,还有近在咫尺的庞贝古城遗迹都是他学习古典建筑的最好课堂。当时欧洲建筑界折中主义和新建筑运动的蓬勃发展又给了他强烈冲击,这些都为他一生的建筑活动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1915年沈理源学成回国。他是我国近代建筑师中第一批留学回国的学子,比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等早十多年。他也是留学回国后创办建筑事务所,从事建筑实践最早的建筑师。他所创办的华信工程司1921年前已于天津开业。建筑作品遍布天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仅在北京就有十多处。沈理源还是较早投入建筑教育事业的建筑师。1928年至1934他兼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1938年至1949年兼任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1937年至1949年兼任私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他曾编译《西洋建筑史》,成为中文版的第一本世界建筑史教材。

沈理源1950年10月因心脏病而过早辞世,且他是早期唯一由意大利学习建筑归国的留学生。由于地域及建筑风格等原因未参加上海建筑师协会、中国营造学社等建筑学术团体。他勤奋耕耘留下了许多建筑精品,但发表的学术著作和言论较少……因此逐渐被人淡忘,甚至在建筑界也不被人熟知。

让我们藉北京劝业场重张,欣赏他留下的设计精品,缅怀这位早逝的我国近代建筑的先行者。

老北京商业第一楼--劝业场

廊房诸条在清初已是繁华的商业街。北京灯市明代在东四灯市口,清代移至前门外。廊房头条内有文盛斋、华美斋、秀珍斋等20多家灯笼铺,曾被称为灯笼街。除灯笼店外,廊房头条还有许多金店,专门制作、销售金银、珠宝、首饰并出售金条、金锭。较著名的有天宝号金店、开泰金店、三阳金店等,现路北有几家都曾是金店旧址。它们都是中西合璧的楼房,外立面有西式壁柱,繁密精致的花草雕饰,从中仍可看到当年的富贵华丽。
廊房头条中段路北有一座近代西式商业建筑,北门直达前门西河沿街,这就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北京劝工陈列所”。用以展览各地工商产品,供商人参观为主,同时也销售一些商品,是清政府推行新政,效仿外国,促进商业发展之举。开业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兴盛一时。

这座北京最早的西式商业建筑却命运多舛,屡遭厄运。1908年遭遇火灾,1914年在原址重建。不久再次失火,1918年重建。而后,第三次被焚毁。政府无力修复,将其抵押给北洋军阀魏连芳,由他出资复建。修复后改名“劝业场”,取“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之意,这次复建的设计师正是留学归国不久的沈理源。

沈理源精通欧式建筑理念,劝业场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加钢屋架,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商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内部纵深设三个大厅,四周为三层回廊。沿回廊设开敞式商店。顶层以大型玻璃天窗采光,体现了现代大型商场共享大厅的空间观念。外装修为巴洛克式,以壁柱、窗套、圆拱形山花和阳台装饰立面,尽显华丽与高贵。劝业场是当时最先进的商业建筑,成为一座集百货、餐饮、娱乐、演出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被称为“京城商业第一楼”。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社会动荡,通货膨胀,民不聊生,20世纪40年代末劝业场频临倒闭。

1956年公私合营后,劝业场成为国营商场,国家投资加以装修整顿,商场在经营上采取厂店挂钩、产销结合、批零兼营的方针,劝业场得以振兴。“文革”十年中,劝业场又遭厄运,曾数年停业,后改为信托旧货业务。1975年,改组为新新服装店,后又改为新新宾馆。

多年来,劝业场缺乏维护保养,外观被广告牌遮挡。作宾馆后,内部被分隔成许多房间,破坏了旧有的格局。在前门大栅栏的整治中,劝业场的保护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1年底,新新宾馆停业,劝业场开始精心维修,将后加的隔断等拆除,力争恢复其原貌。据说,重张后的劝业场将不再单纯是一座商场,它将以大部分面积展示、传播北京仍至全国的优秀商业文化,如历久弥新的老字号,经久不衰的老手艺等,它将定名为“劝业场1905文化艺术中心”。

劝业场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座百年商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百年的商业发展与变迁。

开明戏院和真光剧场

清代北京戏曲演出场所有宫廷戏楼、王府戏楼、会馆戏楼、饭庄戏楼等。在民间,戏曲演出主要在庙会和乡间戏台,而商业性演出多在茶园或茶楼。茶园标榜以饮茶为主,兼看戏听书,只收茶资,不售戏票。茶园内设施简陋,秩序混乱。
清末民初,茶园逐渐改为以看戏为主,名称也去掉茶字,改称某某园或某某楼。民国初年,北京戏曲演出场所,设施逐渐有所改进,相继兴建了多座新式剧场。舞台装置、演出制度和经营方式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这许多新的剧场中,设施最先进,建筑最精美的是沈理源于1920年至1922年间设计的开明戏院与真光剧场。它们可以称为北京近代剧场中两朵最艳丽的奇芭。

1920年,在今珠市口西大街东口路南建了一座新式剧院名开明戏院。开明戏院地处珠市口闹市,寸土寸金,门面占地很窄,沈理源借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某些公共建筑转角入口的构图手法,把门面设计为外凸的圆弧形,高两层。底层开三道弧门,二层设计外廊,以八根爱奥尼柱式和大的圆拱形窗装饰,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剧场内舞台也是半圆形台口,黑丝绒幕布。楼上楼下都是新式座椅,可容纳800余名观众。

开明戏院一建成即成为北京重要的演出场所。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他演出新排京戏《洛神赋》,令他叹为观止。1928年京戏泰斗杨小楼亲自向市政府递呈子,邀请王瑶卿的入室女弟子新艳秋合作,在开明戏院同台演出《霸王别姬》。这是北京第一次男女同台演出京戏,开风气之先,轰动一时。

当时称为“京戏三贤”的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经常在这里演出。后来被称为评剧皇后的白玉霜也常在此演出。当时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艺人特别是在天桥演出的艺人要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首先要能进入开明戏院演出,仿佛鲤鱼跳龙门一样,登上开明戏院的舞台便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在天桥演出的梁益鸣、新凤霞等都是在开明戏院演出后走红的。

开明戏院每逢盛夏还在屋顶开办别开生面的屋顶消夏晚会,举办曲艺演出和戏曲清唱。马三立、侯宝林、郭启如、关学曾等都曾在此献艺。

1938年,开明戏院改名市立剧院,解放后更名为名民主剧场,后改为珠市口电影院。但它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一直未做大的改变,这在北京的剧场中是极少的。但这座80年来极少改变的剧场在2001年两广路打通、拓宽工程中被拆除了,但它会长久地存留在一些老戏迷的记忆中。

东安门大街中段路南有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式样最新、设备最先进的剧场叫真光剧场。真光剧场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建成后轰动一时,当时的北京《晨报》载文,称其工程宏伟,“诸国之剧院,亦不多观。”

真光剧场的外观华贵端庄,装饰繁多,属西方晚期古典式或称自由古典式,运用古典建筑的语汇如柱式、山墙、花饰等,追求的却是自由、活泼的构图。入口以上的大型圆拱窗极为突出,成为视觉中心,两旁塔楼顶部开小圆窗与其呼应。塔楼外侧的墙面成圆弧形,也与整座建筑的圆润线条相协调。剧场内部的设施也是当时绝无仅有的,内设包厢、大客厅、酒吧、茶室、衣帽间及女宾化妆室等,让人大开眼界,更可贵的是场内没有回声,音响效果极佳。

真光剧场还制定了新的观剧秩序,要求观众“注意公德,安守秩序,入座脱帽,守静少谈,不乱扬拳,不作叫好,不要吐痰,不疑他人,自重自爱”等。因而场内秩序好,没有往来叫卖及递送毛巾茶点等现象,使观剧秩序为之一新。

真光剧场1951年改称北京剧场,老舍先生的《龙须沟》在这里上演,轰动一时。1961年定名为中国儿童剧场,由宋庆龄亲题院名。1987至1990年剧场曾扩建,但外立面仍保持原貌,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清华园中的建筑作品

在现在的天津解放北路及周边街区曾汇集了世界各国的著名银行及洋行,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等都相继在这条街上建造了宏伟高大,风格各异的银行大楼。它们大都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但就在这些风格纷呈的大楼近旁,竖立着沈理源设计的多座银行大楼:天津浙江兴业银行、天津盐业银行、中华汇业银行(中央银行)、新华信托银行、金城银行等,它们都是西洋古典风格的作品。对于西洋古典风格的圆熟掌握,对古典柱式的运用,建筑布局和构图的严谨与灵活,使这些建筑毫不输于外国建筑师作品,多座建筑堪称经典。

沈理源设计的天津盐业银行位于赤峰道12号。盐业银行创办于1915年,创始人张镇芳曾任长芦盐运使,主管河北、山东一带盐政,是袁世凯的亲信。盐业银行成立后他任该行的首任董事长兼经理。该行将政府所收盐税纳入,因而取名盐业银行。民国时期不少军政首脑入股该行,使之实力雄厚,与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并称“北四行”。

1917年张勋导演了推翻共和、拥戴溥仪复辟的丑剧,此次复辟活动所用大量款项,全是由盐业银行筹措的。1922年溥仪大婚,钱款不足,便以故宫中16个金编钟做抵押,向北京盐业银行借款。这些金编钟黄金总重达一万三千六百七十四两二钱,为稀世珍品。为妥善保存国宝,北京盐业银行将编钟运往天津盐业银行。后溥仪无力还款,未赎编钟。日伪时期,日本人千方百计查访宝物,银业银行将其转移至四行储蓄会地下室,外面堆放煤炭,才躲过一劫。天津解放后藏匿多年的金编钟交给国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天津盐业银行大楼建成于1926年,平面近于矩形,以临街的南立面为主力面,由六根变形的混合柱式组成巨柱柱廊,通高三层,柱身不作凹槽。第四层的外廊韵律与中段柱式空廊上下呼应,雄伟壮观。主入口在西南角,入口门廊仿希腊山门手法,由台基、巨柱、山花组成,雄浑而又典雅。整座建筑充分显示了罗马古典复兴式的建筑风格。现在这座建筑仍保存完好,由工商银行使用。

盐业银行北京分行也是由沈理源设计的,同样建于1926年。银行位于北京前门西河沿7号。

银行大楼完全是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地上三层全部为红砖墙面镶嵌白色石边,建筑轮廓十分鲜明。正面有贯穿两层的爱奥尼克柱式,做工精细,三层中间为突出的钟楼,成为全建筑的视觉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的办公处。1984年后为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西河沿分理处的办公楼。

清华园中的建筑作品

清华大学是由最初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改组而成。它的校园清华园是在清代皇家园林基础上发展而来。自1911年建校至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园经过两次规划和三次集中建设时期。1914至1917年是早期规划建设期,主要规划和建筑是美国建筑师墨菲主持。他留下了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和科学馆。1929年至1930年再次规划建设,主要规划师和建筑师是杨廷宝,留下了新四大建筑:图书馆扩建、气象台、生物馆、明斋宿舍。1931年至1937年清华又迎来了一次较大规模建设时期,时间比上两次都长,长达七年,单体建筑数量也更多。但遗憾的是这次没有统一规划,由多个设计与施工单位参加,各自在校方提供的地块中进行单体设计。在第三次建设时期,设计建设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沈理源。

化学馆是沈理源在清华园中第一个设计建设的作品。1931年7月开工,1933年夏竣工,面积5722平方米,是旧清华最大的系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校园内除气象台外最高的建筑。化学馆中除教室外,有15个实验室,包括理论化学、工业化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是当时国内重要的化学研究中心。我国著名化学家张子高、黄子卿、高崇熙等都长期在这里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

稍后沈理源又设计了机械馆、电气馆、航空馆等系馆。在这些教学设施中他没有沿袭银行建筑中的西洋古典风格,而是逐渐向造型简单、注重功能、经济合理的现代风格过度。它们都是砖混结构,立面简洁明快,功能合理,方便使用。

除教学设施外,沈理源还设计建设了大饭厅和清华教员宿舍新南院。

大饭厅又称为四院大食堂,建于1934年。在投入使用前清华园只有几个小饭厅,远不适应学校的发展,于是兴建了这个大饭厅,面积超过两千平方米。学生称它是“宏伟建筑,具有精美之外表和周到完善的内部设施”。1934年除夕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梅贻琦校长亲临讲话,校长夫人亲自剪裁。1935年元旦正式开业。几十年来这里留下了师生许多美好的回忆。几年前,大饭厅被拆除。在旧址上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饮食广场。

新南院始建于1934年,是花园式西式单层坡顶住宅区,共建30套。住宅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著名学者陈岱孙、俞平伯、吴有训、闻一多等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抗战胜利后,这片住宅改名新林院。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在新林院8号院居住8年之久。北平解放前夕,他们在这里秘密接待了解放军干部,在军事地图上标出了北平需要保护的文物建筑。后又编制了一份《全国建筑文物简目》及《古建筑保护须知》,很快被发送到前线的解放军各部队。

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就是以这份简目为重要蓝本而制定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梁思成夫妇仍在新林院8号这处寓所中,为新中国建筑忙碌,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国徽的草图都是出在这个小院。

这片既有建筑艺术价值又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现在虽然大体存在,但早已面目全非。许多院落已改为出租屋,租用者任意改动住宅和院落的平面布局,随意私搭乱建,房屋长期遭受自然摧残与人力过度使用的双重损坏,岌岌可危。整体实施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陈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