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芒种教人大智慧 “稻梦空间”民俗多:安苗煮梅送花神

2017-06-05 09:33 编辑:TF008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时雨及芒种,四海皆农桑。南方农民已经挥镰割麦,北方农民还在挥汗插秧。尽管沈北新区的稻田画还“八字没一撇儿”,但辽宁沈阳市民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小兔子”,纷纷跑到“稻梦空间”放牧心灵。

芒种节气将至,全国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田野处处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王继林 摄

中国人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虽然肩头已抖落了高粱花儿,但心底总有一片黑土地。起伏的稻浪稍一招手,就欣欣然跑到乡下。不是迷恋那地,而是忘不掉那时。

那时虽然很穷,甚至买不起笔和本,但不妨碍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有多少人是在吟诵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时,有意无意掀开了古老农耕文明的门帘,与几千年前的智慧祖先撞了个满怀。

芒种芒种,先收后种,连收带种。二十四节气中,没有哪一个节气像芒种这样,让人们同时分担、分享稼穑的艰辛和欢愉。在这个节气里,金黄的麦浪和碧绿的稻田南北相应,如火的骄阳和如烟的细雨相映成趣,成熟的小麦和成长的水稻比肩而立,像母亲的手亲切地拉着孩子。

记得那时候每逢芒种,学校都要放农忙假,黎明,伴着全村的鸡鸭鹅叫,骡马嘶鸣,父兄早早起床下地,母亲的眼中既有对劳作收获的期待,也有对不能让大家吃饱吃好的愧疚。日子在这愧疚和期待的轮回中被揪成一段一段,如今都变成蒙太奇,不断回放在记忆的屏幕上。原来,世界上最美的季节不是秋天,而是站在能够望见秋天的地方,看着种子发芽、出土、拔节、抽穗,知道秋天的地里有足够饱满的惊喜。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过: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也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当人们像抢收麦子一样抢收政绩,抢收GDP,抢收地球的资源,我们是否也像祖先一样,多安排一些孩子,捡拾起我们慌乱中遗失在地里的麦穗?

遥想几千年前,在黄河岸边,那群与黄河一样肤色的先民,没有望远镜,没有温度计,甚至没有纸和笔,他们有肉眼去观察太阳运行,用肌肤去感受地球体温,用耳朵去倾听种子在大地里的每一次心跳,然后用绳子、用甲骨、用竹简把节气精准地刻在岁月的表盘,指导耕织,安排稼穑,甚至教我们做人。

芒种前面一个节气是小满,小满的含义是指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依通例,“小暑”之后有“大暑”,“小雪”之后有“大雪”,“小寒”之后有“大寒”,“小满”之后应该是“大满”。但祖先们深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于是,便告诫人们“小满”可以,但不能“大满”,于是在“小满”之后,下一个节气是“芒种”。芒种芒种,“小满”之后还要更加勤奋地耕种。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世界对中国先民智慧的一种肯定,然而切莫忘了,医院保温箱里放着的都是亟待抢救的孩子。在当下,现代人如何留住并激活祖先几千年前悄悄埋在我们基因里的智慧种子,是一件比“申遗”更艰巨、更伟大的工作。芒种,教给我们的不仅有“春争日,夏争时”的进取心,还有“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的大智慧。

芒种都有哪些特殊民俗

送花神

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安苗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来源:综合光明日报 中国兴农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