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慎重!别把法医剧拍成偶像剧 少些对死亡的猎奇多些对生命的尊重

2017-06-09 12:00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是网剧蓬勃兴旺的一年,甚至超过了今年上半年。去年出了不少力作,而刑侦推理剧里有多部都是由原著小说改编的,其中《法医秦明》的网络评分目前最高,战胜了网剧“三罪”:《十宗罪》、《心理罪2》和《灭罪师》。

作者 须叔


《法医秦明》根据安徽省公安厅主检法医秦明在业余时间撰写的系列小说改编。总共五本:开篇《尸语者》只是叙述一个个短故事;《无声的证词》开始用一条主线埋伏起大案件;《第十一根手指》故事明显提升了悬疑性,对叙事手法做了改进,更加曲折和环环相扣;《清道夫》加入了女性角色陈诗羽,人物的感情戏开始增加;最后一部《幸存者》更加娴熟,以男二号大宝的血色婚礼为起点,主线架构带动故事推进,比前几部强不少。秦明自称阅尸无数的“尸语者”,其法医专业背景在书中展现无遗。每本书都从法医学角度细致讲述案子的尸检过程、对案件侦破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仿佛在翻阅一本真实的法医手记。整体看来,秦明的写作水平也不断进步,从业余码字人过度到了专业作家。学会了给小说增加了艺术气氛,叙事和情节构架有了充足进步,角色之间的互动开始和情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不过,情节曲折了、文笔成熟了,随之也带来了故事的虚拟感,之前犹如纪实文学般的震撼逐渐消失,反而让人怀念第一本里那种生猛的真实感。

不管怎么说,小说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在普及一些法医学知识,诸如尸斑是怎么形成的、钝挫伤的刀口与普通伤口有什么不同等等。而且作为广大低调的法医的代言人,秦明也很懂得替专业发声,在小说中、微博等平台呼吁社会对法医的理解、民众对法医的支持。这些都产生了良性作用,也赢得了大量的法医粉丝。根据《第十一根手指》改编的网剧,因此受益匪浅。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网剧也做了大量改编。最不受原著粉接受的,就是秦明的憨厚助手大宝由男变女,还和秦明谈起了恋爱!这是在闹哪样?这明显就是编剧要增加感情戏——可是原著里秦明明明有个女友铃铛啊,两人正是在《第十一根手指》里结婚计划生孩子呢……原来,女大宝可不只是为秦明准备的,不是还有男二号刑警队长林涛吗?这一性别改变,顿时就为三角恋打下了基础。

这样有些“狗血”的走向已经隐隐透露出网剧扑街的兆头。张若昀饰演的秦明俊秀而非儒雅、高冷而非老辣,原作中萌胖子的形象秒变性冷淡男神。无论面对多恶劣不堪的罪案现场,他始终保持着三件套高定西装、锃亮的油头和精致的妆容。对此,导演徐昂解释说秦明是尊严让位舒适:“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即使他面对的是死者。”这逻辑也是感人。再加上为林涛挑选了一位小鲜肉演员,整个破案剧画风突变,妥妥地成了偶像剧。总之看原著的亲生粉乍见网剧都是一脸懵圈,说好的高智商烧脑剧情,怎么成了三人情感滋生的垫脚石?这种人设的大洗牌对原著是比较伤筋动骨的,铃铛的整条线消失、多出来的三角恋要从零开始,要想不对剧情动大手术是不可能的。当然编剧也尽量圆了,但各种生硬桥段还是不少。累积到13集秦明父亲的案子开始,就崩得没法看了。

这恰恰是现在行业剧的通病,一提收视率就只知道拼颜值。近来描写翻译人群的《亲爱的翻译官》、医疗行业的《外科风云》、律政领域的《离婚律师》《继承人》,都沦为了行业偶像剧。引发观众热议的都不是对翻译官、医护和律师这些行业的思考,而是对主角爱情故事的八卦。所有行业的幌子,都是为了演绎角色从暧昧、交往,到分手、复合。明年还有瞄准特效化妆界的《特化师》、商务谈判领域的《谈判官》,看架势还会将行业偶像剧进行到底,想想都心塞。

这都进化到什么时代了,为什么我们的行业剧还困囿在偶像剧里不能自拔?真正好的行业剧就不需要爱情戏——比如美剧《豪斯医生》就是零爱情戏,看豪斯医生干净利落地处理疑难杂症,简直是种享受,一样赢得好评如潮。而同类题材《实习医生格蕾》一开始还能守住医疗剧的底线,后来编剧黔驴技穷写不下去了,就几乎让每个角色和每个角色上床,全院医生护士恋爱谈得飞起,连初代粉丝都大呼受不了,口碑一落千丈。

同为法医题材,美剧真是有不少值得学习的经典:《CSI犯罪现场调查》、《嗜血法医》、《识骨寻踪》等。《法医秦明》一剧就明显借鉴了《CSI》的某些处理。而改编自小说《暗夜噩梦戴克斯特》的《嗜血法医》更厉害,主角法医白天解剖尸体协助断案、夜里就去追捕罪犯并处以私刑,成为一个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正义使者。剧中也大谈感情戏,但法医的每段感情进展都伴随着其刽子手身份可能被揭穿的恐惧。于是观众既厌恶法医的残忍独断又同情他的童年创伤,既希望他收手又担心他暴露,心情跟随剧情忽起忽落,非常过瘾。这需要编剧有相当专业的法医知识,又懂得影视创作规律,让人性在美与恶的两端摇摆,戏就立住了。

实际上,不是哪个编剧都是法医或律师出身,美国每个行业剧在制作时都会聘请专家顾问——所谓的Fact-Checker——保证技术层面没有漏洞。和这样严谨的创作相比,国内只靠某些小花小鲜肉的浮夸演技、五毛特效撑起的行业剧,简直惨不忍睹。

本来每个行业都是个大宝藏,我们的行业剧却白瞎了这些题材。没错,影视剧注定要追求戏剧冲突和情感呈现,而珠玉在前,已经证明了专业知识和它们绝不冲突。相反,越是职业特有的运行规律,越是能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戏剧冲突、专业梗。

我们应该感谢这类作者的存在,他们比职业作家做出了更多行业普及的贡献。想当年,多少人看着《圈子圈套》、《杜拉拉》了解职场,跟着《明朝那些事》、《新宋》脑补历史。而另一方面,行业类小说的写作对作者本人也是很好的出口。秦明在业余时间码出这么多字会不会影响工作?其实他自己都说过,写小说的这几年正是他出勘现场最多的几年。《心理罪》作者雷米已经身价百倍了,为什么还坚持在公安大学教基础课?正是和一线干警的频繁交往,为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

当法医成为网红

作者 沈沣

在2005年热播的《大宋提刑官》,就让人们知道北宋不仅有宋词,还有宋慈。此后十多年层出不穷的法医剧无疑助推了对法医行业的社会关注。说起法医剧,全世界同好。港剧有《鉴证实录》、《法证先锋》;日剧有《ZERO的真实》、《法医物语》,韩剧有《死因》、《神的测验》,英剧有《尸研所》、《无声的证言》;美剧更多,《犯罪现场调查》、《不死法医》、《嗜血法医》、《逝者之证》……就说那一部《识骨寻踪》,和《大宋提刑官》同一年开播,到今年拍了13季才算完结。这些法医剧往往被称为“烧脑神剧”,大家讨论其中的各种法医技术细节,然后不免会问道:现实中的法医工作也会像电视剧中那么酷吗?

朋友问法医:“当初你可以去外科,最后为什么选了法医?” 法医深沉地说:“为了生存。”朋友纳闷:“法医整天接触死人,工资也不算高啊?” 法医摇摇手,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医患关系比较稳定。”

这只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比如在知乎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法医的提问。和上面这个段子中的一样,流于表面问题,不外乎是“做法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或是“身为法医曾经接触过什么离奇的案子”。

去年开播的网剧《法医秦明》又开启了一波法医热。该剧上线后,穿着西装、开着豪车、住着大房子、拿着解剖刀吃小龙虾的男主角还是给人违和之感。有人在知乎网上向法医秦明提问“当一个颜值很高的法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法医秦明的答案有点冷:“邀错人了。”要让影视剧讲故事,还要合乎现实,有些强求。美剧里的豪斯医生成天拄着拐棍,不修边幅,穿着牛仔裤运动鞋;《嗜血法医》里的德克斯特白天是笑容迷人的办案专家,晚上却变身冷血杀手,堪称法医版的蝙蝠侠;到了《不死法医》里的亨利·摩根更邪乎,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而且自带重生技能,活了200岁还依然年轻,比之《法医秦明》一剧更属天马行空。如果电视剧里的法医们都是一张大众脸,处理的都是交通事故或是亲子鉴定一类的日常,估计大家早切频道了。

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法医的长相,而是他们探寻真相的能力和努力。十年前来自温州的法医张志浩可以说是最早的网红法医。他在新浪开设博客,撰写法医笔记,讲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这些博客上的文章最终汇集为《我是法医》一书,随后又写了一部法医题材的小说《我是法医:面具》。法医秦明开始创作自己的法医系列小说,同样是通过微博让大家先睹为快的。

越来越多的法医工作者在网络上现身说法,即便在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的百度贴吧中,也能看到法医作者脑洞大开的帖子,从法医学来分析游戏中各种英雄的技能。这样的网络“普法”,既能澄清电视剧对法医的神化,亦能让法医学知识得到大众化的传播。

在知乎网和果壳网这样的知识网络平台,如今都有众多法医作者的活跃身影。比如法医工作者吉驰,他以“死亡代言人”的网名成为知乎网的名人。今年2月,知乎推出了他的《法医现场笔记》,是一部电子书。去年知乎还曾推出过另一本电子书《重返刑侦现场》,汇集了有关法医和刑侦话题的一些热门问答。

“果壳”网有个兴趣小组叫“谋杀·现场·法医”。这个小组中的话题专业性十足,汇集了一群法医学专家和忠实的爱好者。他们不间断地发帖讨论和研究连环杀手、著名犯罪案例以及法医学技术。今年5月,这个小组的讨论精华汇集成《让一部分人先法医起来》一书。小组组长“馒头老妖”是法学学士、化学博士,自称“误入歧途”喜欢上了犯罪史研究。其在2015年还推出过一部悬疑小说《线》。

人们应该意识到,法医工作日常面对的是死亡,却可以让我们认识生命。法医成为网红是好事。希望人们由此少些对死亡的猎奇,多些对生命的尊重。

去掉“法医”两字,我一文不值

作者 蔡岫

一起婴儿失踪案加上一桩离奇越狱案,法医秦明刚刚问世的新作《守夜者》就这样开了头。

《守夜者》放弃了秦明以往作品一直以来的立足点——法医视角,对案情进行了包括了行动策划、调查线索、网络侦查、痕迹物证、追踪围捕等的综合视角来观察:重重压力之下,一个尘封已久的神秘组织“守夜者”获得重启,与罪犯一起进行了一场倒计时的追捕游戏。

这样的改变是为突破自我还是难在法医的角度出新?结果是格局更大还是失去独特性?还有,肩负法医和作家两大工作压力,秦老师为什么还胖了?我扔了一堆问号给他。

《守夜者》故事核心是真的

《书乡周刊》:从法医职业系列转为涵盖全面破案的《守夜者》,是为了挑战自己,还是证明给别人看自己很全才?

秦明:不敢,我哪是什么全才。开辟新的系列,自己的原因是希望通过尝新来突破写作瓶颈,享受更多的写作乐趣。

《书乡周刊》:作为在编的公安,对写作内容有没有限制?《守夜者》案件原型来自卷宗、传说、纯虚构、还是经历?

秦明:《守夜者》的大体结构都是虚构的,但是故事核心都是真实的。我记录点点滴滴平时破案的感悟,而这些感悟用到了我所有的作品当中。

公安是纪律部队,我非常清楚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也会严格遵守纪律的。

《书乡周刊》:你写法医小说不仅用真名,男主角也是同名同姓。是不是自恋啊?不怕过于高调?

秦明:这个事情就比较尴尬了。“法医秦明系列小说”的开篇作《尸语者》是2012年初我开始动笔的。说白了,我是个文学界的门外汉,别说搬上荧幕了,就连出书,当时也未曾想过。我以“记录工作点点滴滴”的本意,在自己的微博上连载了这些故事。承蒙读者朋友们的厚爱,它就在不知不觉中萌芽了。因此,这一本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里的主角,也就被读者们认为是“法医秦明”。随着后续小说的完成,这一个系列也就被命名为“法医秦明系列”。因此衍生出的影视剧,也就被称之为“网剧法医秦明”。总结说,后面事情的发展,完全脱离了我的掌控。

其实,我是多么想起一个很牛的笔名啊。

《书乡周刊》:在《守夜者》里,你的名字终于退居幕后了,除了法医不是男主角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诸如心态变化啥的?

秦明:虽然两个系列的人物之间有一些小的交集,但是我还是希望新故事、新人物,才能让读者们跳出对我的固定思维。

《书乡周刊》:法医在破案中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以往的法医系列是否夸大了法医的作用?

秦明:没有夸大。法医不仅要尸体检验,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死亡时间、致伤工具等,还要进行现场勘查,对现场进行重建,划定侦查范围,刻画犯罪分子。但是任何案件的破获,都是需要多警种精诚配合的。有的案子法医的作用大,有的案子别的警种的作用大。我只是挑出了法医发挥作用的案件来写,所以感觉是在夸大法医。

《书乡周刊》:法医系列和《守夜者》里的案子,都有现实原型吗?

秦明:我是个缺乏想象力的人,你也可以理解为死心眼的人,总觉得真实发生过的案例逻辑上更说得通。推理的亮点,其实都源于实际案例。

《书乡周刊》:影视剧里的法医工作,哪些和现实中的不太一样?

秦明:一、不是所有案件,法医都能发挥关键作用。从美剧《犯罪现场调查》、港剧《鉴证实录》到网剧《法医秦明》,都只是挑出了法医发挥主要作用的案件来拍。二是电视剧只能表现视觉的冲击,现实中法医要面对视觉、嗅觉和触觉的多重冲击。三是颜值有区别,很大区别,你懂的,哈哈。

《书乡周刊》:法医在现实中经常会跟人聊耻骨、蛆虫吗?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法医工作,有现实中吓人吗?

秦明:我一次吃饭时候不自觉说过那火锅漏勺,跟一次捞蛆虫的工具一样,嘿嘿。艺术作品中的法医可没有现实中吓人,影视作品就更要考虑观众的胆量和胃口。现实中每个法医都会遇到一些恐怖的事情,比如遇见“假死”,比如被关进停尸间等等。

干了法医,会练就一身好胆量!

《书乡周刊》:《守夜者》已经有一个团来找你买版权的了吧?你期待拍出什么样的影视作品?

秦明:我期待一个充满诚意、初衷正确、三观端正的团队来影视化这部小说。我期待一个大家看过之后能有收获、有感悟的影视作品。

《书乡周刊》:你这么多才多艺,勇于尝试,会不会参与演个角色?还是就想演法医?

秦明:多才多艺、勇于尝试,好吧,对于这些赞美,我默默地接受了,可是可是,无奈颜值不达标啊。我觉得我可能会在今后的影视作品中客串一下,以我的体形,估计和雷米差不多,演个黑恶势力的小头目吧。

我就是一个法医的人设

《书乡周刊》:为什么会当法医?

秦明:我父亲是刑事技术专家,母亲是护士长,填报志愿前,父母一度在当“警察”还是当“医生”之间进行争论,我何其机灵,哈哈,想到了法医专业,谁也不得罪。

《书乡周刊》:第一次出现场害怕吗?

秦明:我第一次旁观解剖全程,尸体是一起因群殴事件引发的死亡者。当尸体的面容浮现在他眼前时,我倒没害怕,我蒙了,死者竟然是我的小学同学。

解剖后发现,在死者被捅的四刀中,致命伤只有一刀,戳到了肋骨,刀卷刃了,法医由此断定:刀被拿出来时会留有皮瓣。而谁拿了这把刀,意味着他将会接受比其他人更严重的刑罚。

那个案件,法医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让我对法医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

《书乡周刊》:忙着破案还有空写书,精力这么旺盛?

秦明:虽然我经常被拉到荒郊野外出现场,忙得团团转,但是在我有限的能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把打游戏、打麻将、喝酒聊天的时间都省下来写作了。

我只是有点缺觉而已……

《书乡周刊》:领导有没有说你不务正业?

秦明:我的领导都非常支持我写书,他们看到了我写书的积极作用,认为我对法医职业的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书乡周刊》:为什么这么忙你还胖了?

秦明:哎,你不知道“过劳肥”这个词吗?睡眠不足导致饥饿激素增多、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使人肥胖。

《书乡周刊》:没考虑当全职作家?

秦明:我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过:法医秦明,去掉了“法医”两字,一文不值。

首先我喜欢法医这个工作,第二只有这个工作领域里,我才能接触到这么多疑难案件。失去这个土壤,我也会失去创作的源泉。

《书乡周刊》:据调查,你的读者里姑娘特别多,这是什么原因?

秦明:这也是我一直很纳闷的事情。可能姑娘们适应能力强,所以能很快适应我的文笔晦涩吧。

《书乡周刊》:法医是看啥都想解剖和分析吗?

秦明:我只解剖死人。法医的工作和生活是不同的档位。如果说联系,我觉得法医在生活中,可能会比较喜欢用逻辑推理的思路来推断一些事情。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