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伦敦艺展中的中国古籍

2017-06-14 17:24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6月14日讯,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伦敦曾举办过一次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品均为当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以及北平图书馆收藏的古籍。这些展品如此珍贵,以至于英方动用萨福克号重巡洋舰运送。不可否认,当时中国正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以文物为纽带展开文化外交,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尊重与支持,是可行的一个方略。令人遗憾的是,战争胜利后,这批参展的文物与古籍,多数被运到台湾,留在大陆的并不多。

作者: 肖伊绯


赴英参展的宋版《文选》

这次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史上被称为伦敦艺展,展览时间为1935年底至1936年初,总共14周,展览地点为伦敦伯灵顿宫。中英双方按照高规格政府活动的方式组织了此次展览会。有意思的是,展览会以中国艺术为名,但其他国家也有参展意愿,于是中国成为主宾国,而参展国家达15个之多。因此,此次中国艺展也成为一次国际性展会。

早在1934年10月23日,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就正式成立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并决定展品将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1935年初,伦敦艺展筹委会以故宫珍藏的古代铜器、书画、瓷器等艺术品为主体,基本选定了赴英参展的中国古物千余件,规模堪称空前。然而,筹委会仍感送展古物不够丰富,品类还不够齐备,于是又征调北平图书馆的古籍珍藏。

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收藏了许多古版书籍,其中有不少堪称孤本的宋元明时代的绝世书籍。为了参加伦敦艺展,北平图书馆选送了五十余种宋元明绝世书籍,分两批运往南京。第一批运送的是宋刻本《乐书》、元刻本《通志》等二十余种,第二批运送的有三十余种,其中包括北宋眉山刻本《册府元龟》,北宋天圣监本《文选》,南宋庆元刻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元至大刻本《宣和博古图》,明正德锡山华氏铜活字本《艺文类聚》,明嘉靖锡山安氏铜活字本《颜鲁公集》,明隆庆福建游氏铜活字本《太平御览》,明崇祯五色套印本《十竹斋画谱》等等。此外,还有敦煌石室六朝写本《大般涅槃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宁夏出土之西夏文《金光明最胜五经》,元刻本西夏文《经律异相》等经文古籍也送往参展。

1935年7月25日,满载着众多“国宝”级中国珍贵文物与古籍的英国萨福克号军舰,缓缓驶进了朴次茅斯港。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英国皇家艺术院伯灵顿展厅中,隆重展出了这批中国古代瑰宝。故宫珍藏的顶级古代艺术品与中国古籍一道,首次大规模以官方名义正式跨出国门,接受西方世界的观瞻与注视。

曾亲临会场的中方人员庄严(又名庄尚严),在《赴英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记》中忆述称,“展览期限,共十四周,观者统计达四十二万零四十八人……最后数日,观者拥挤,日有二万余人,开艺术院前所未有之记录”。毫无疑问,此次展览会为那个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悠久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之国际展览,盛况空前,轰动一时。经历了盛况的庄严一生都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迁到台湾后,他担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曾回忆道:“自从宣统出宫,我便入宫,当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个维护民族文物国家重器的老宫人。”

1936年4月9日,满载着在伦敦艺展上流光溢彩的中国古物与古籍的“兰浦拉号”巨轮,在英国军舰的护送之下,驶向归途。5月17日凌晨,“兰浦拉号”抵达上海,所有“国宝”完整无损地归来。之后不久,这批“国宝”由上海运至南京展览,与已经陆续分批运抵南京的故宫文物一并保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北平亦沦陷于日军之手。此刻,曾赴英参展的中国古物更无北返可能,旋即向地处偏僻但相对安全的西南地区迁徙,最终转运至台湾,至今仍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而曾赴英参展的那批中国古籍,则更为命运多舛,有着更为颠沛流离的迁徙历程。

据考证,赴英参展的古籍与战前先后运到南京的其他古籍,曾分流为三处。一为部分版本独特、堪称孤本的古籍,被北平图书馆驻上海办事处选入战时赴美寄存古籍名录,曾被专机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暂存,后来与中央图书馆大批善本古籍一道运往台湾;二为部分有文献研究价值的古籍被中央研究院调用,随之迁徙至云南昆明、蒙自及四川宜宾、重庆等地,最终多数运至台湾;三为部分有地方特色的古籍曾配送至地方图书馆,抗战胜利后未再征调者,得以留存于大陆,保存至今。

这批曾参加伦敦艺展的古籍,如今分存于海峡两岸,不太熟悉或根本不知这段历史的参观者,也无不为古籍本身的珍罕与难得,而衷心地发出啧啧赞叹。殊不知,这些中国古代文化与文明的珍贵载体,曾经历经劫火、渡尽劫波;殊不知,这些“纸寿千年”的静好,却凝聚着多少国家运命、民族兴亡的心史。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