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调查

北京老旧小区存车棚大多废弃或拆除 能否发挥余热作他用?

2017-06-20 10:48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自从2009年买了汽车,赵女士就没再进过楼下的自行车棚。不久前她收拾屋子卖废品,想把一堆东西暂存在车棚子里,“进去一看,很多自行车都落着厚厚的土,应该很久都没动过了。”北京晚报记者在玉林小区、劲松小区等地走访发现,这些老旧小区大都保存着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建设的车棚子。曾经让自行车主倍感安全的车棚,已是少人问津,或是堆放东西甚至拆除,仅有部分车棚还发挥作用。

有车棚管理员建议,可以适当引导人们将共享单车停放进来,避免它们被到处停放、影响交通。

车棚有人看管就相对安全

赵女士家以前居住在附近一家医院的筒子楼宿舍,四栋小楼围成一个院子。上世纪80年代初,赵女士在这里成家,她家的窗外便是车棚子。

“砖头砌的柱子,上面支着石棉瓦,很多年没人修理,顶上都是大洞。”这处车棚当时无专人值守,其他三栋楼的居民们都把自行车推到楼道里。不过,没人看管的车棚并不安全,赵女士自己新买的自行车,放在里面一夜就丢了。她对车棚的回忆更多是孩子小时候,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半米见方的兔子窝。

她工作单位那家医院则是有车棚的,且传达室24小时有人值班,没有丢车的担忧,居民们更愿意把车放在那里。车门门口还有电打气,供职工、家属们免费使用。

即便有车棚能用,赵女士和家人还是丢过不少自行车。“西单商场门口、天桥商场门口、儿子的学校门口……”算来算去,不下五六辆。至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现象仍然普遍,“没丢过自行车,就不是北京人啦。”好在当时自行车已经敞开供应,人们收入也有所增加,丢车“习惯了”的赵女士,也只能“糟心一星期,然后就过去了,提醒自己无论到哪都找车棚,哪怕花上毛儿八七的存车费。”

车棚和车现在都已废弃

筒子楼于1993年拆迁,1995年赵女士搬回来时已建成新塔楼。楼下建设了值班室和新的自行车棚。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晚上有人锁门。2009年她买轿车之前,仍然用着这个车棚子,这处约有二三十米长、六七米宽的车棚,每天晚上会摆满两排自行车,连中间的过道都会塞满。

买轿车之后,赵女士除了买菜,几乎就没再骑过自行车,家里的一辆自行车挺破旧,平时就停放在楼门口。尽管车棚距离楼门口不过十几米远,但很多居民都这样做,反正没有人偷自行车,即便偷了也不再当回事儿了,因为自行车也不再算是“金贵”的“大件儿”生活用品。

直到几年前的一个夏天,赵女士骑车去买菜,回家时候眼看天要下雨,才把车顺手放进车棚。等她想骑车时,却发现车胎瘪了,“懒得修了。”

这一“懒”就是三四年。不久前她想起这辆车,再到车棚里一看,颇是惊讶。车棚墙面上还留着“x区山地车”、“x区自行车”的字样,然而前面停放着的自行车,大都是落满灰尘,钢圈上长满铁锈,只有少数自行车看上去还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这个车棚好像快没人用了,这些年,只有家里收拾废品时才会想起它。”

楼门口倒是放着几十辆自行车,其中约有10辆共享自行车,有的斜靠在铁栅栏上,有的倒伏在垃圾桶旁。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