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禁毒第一人” 林则徐与北京的渊源

2017-06-22 17:2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6月22日讯,今年6月26日是第30个“国际禁毒日”。说到禁毒,人们首先会想到有“禁毒第一人”之称的林则徐。178年前的6月,奉旨禁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约120万公斤。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这位禁烟斗士还与北京有着不少的渊源,他21岁首次进京参加会试;27岁时与龚自珍等友人寻游陶然亭并题写楹联;曾8次被道光皇帝召进宫中商讨禁烟大计,受命钦差大臣南下时曾“传牌”于良乡……

作者: 户力平


27岁以庶吉士身份进翰林院庶常馆
撰写《北直水利书》提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代进士,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并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毒第一人”。

据《林则徐日记》及有关史料记载,林则徐第一次进京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初, 21岁的林则徐首次来京参加会试,客居于曾任福建学政的恩普家。三月,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林则徐出师不利,名落孙山,七月离京,年底回到福州。

林则徐第二次进京是嘉庆十三年(1808 年),十月底,林则徐再度赴京参加会试,十二月底抵京,寓居于友人陈隽卿家中。次年四月十三日,参加了在贡院(今建国门内贡院东街、西街一带)举行的会试,共考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结果再次落选,五月离京南返。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林则徐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四月二十七日终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被赐进士出身。此后,经历一年多的回籍休整,于嘉庆十八年(1812年)五月初六抵达北京,寓居于莆阳会馆,开始以庶吉士身份到翰林院庶常馆,学习如何为官、做事,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被任命为江南道监察御史前往浙江,林则徐除短暂出任学政外,这七年基本上都是在京学习并相继任职庶吉士散馆编修、国史馆协修等。

在京师这七年中,林则徐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中明确提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林则徐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等问题。

曾与龚自珍等友人游陶然亭
即兴题写楹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初二,37岁的林则徐由原籍启程北上,赴京补官。六月四日抵京,寄寓莆阳会馆。在北京等待召见期间,曾与怀抱共同理想的好友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文人墨客到城南的陶然亭郊游。那天,当林则徐一行人寻游到慈悲庵时,看见了三年前龚自珍于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见林则徐赞许,龚自珍也请林则徐题诗留念。林则徐并未推辞,想了想,便提笔写了一副楹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林则徐的楹联为流水对,上联“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三径”典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下联:“弥陀”为梵语“阿弥陀佛”简称,此处泛指佛像。“龛”,供奉神像的石室或柜子,这里指佛门。联语用“陶令”之典兼指陶然亭之“陶”,并以陶渊明淡泊的田园生活来形容陶然亭的幽静。后来,这副楹联被僧人制成匾额,悬挂于门柱上。只可惜林则徐所题楹联早已无存,现在的楹联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

十日后,道光皇帝召见林则徐并赞许道:“汝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有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受到皇帝褒奖后,林则徐心情愉悦,于五月初一日离京。

曾寓居莆阳和福州会馆等处
暗访骡马市大街“烟馆”,深感鸦片“渐成病国之忧”

林则徐进京赶考、在京任职和赴京述职期间,曾在北京多地落脚,只是缺少全面的记载,且遗迹已荡然无存,所以对其寄寓之地颇有争议,难以考证,只能从《林则徐日记》等资料中大致梳理他在京的足迹。

有资料记载,林则徐1811年中进士后,返回福州接家眷,于1813年6月4日重抵京城,住进骡马市大街贾家胡同的莆阳会馆。但他在此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当年年底就搬到了距此不远的粉房琉璃街。另传,林则徐在京任职时,最初的寓所是高家寨胡同内的莆阳旧馆,该会馆在贾家胡同东边,始建于明代,光绪年间江春霖等人倡议售旧购新,卖掉高家寨胡同的旧馆,又集资购建贾家胡同新馆。林则徐携妻子郑淑卿进京任职后还只是一个清贫小吏,住在这老旧的会馆中是极有可能的。

在骡马市大街南侧高家寨胡同北段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称福州馆街,因街中有福州会馆得名。馆址原为明万历年间重臣福建福清人叶向高的府邸,后来他将府邸一分为二,建了福州会馆和福清会馆。明清时闽侯人进士极多,进京多寓居于福州会馆。馆内曾存有林则徐传记近五千字,因此有人认为林则徐很有可能居于福州会馆中。据《林则徐日记》记载,1816年4月13日“早晨赴福州新馆商议修屋”(今骡马市大街51号),购得三进住宅;于1816年12月9日下午携妻儿入住此处。此后他一度被推举主持北京福州会馆馆务,常在宅中与同乡聚会。他把润笔所得全部捐赠给福州会馆,用于装修和日用。馆中最大建筑取名“榕荫堂”,取福州多榕树、庇佑乡亲之意,为福州同乡议事、文人雅聚的主要场所。另据《林则徐与北京》称:福州新馆共有三进院,林则徐住在第三进,如今尚有遗迹,被公认为林则徐在京活动留下的重要遗迹。另有学者考证,林则徐1823年在京述职时,曾暂住在三貌庵(位于广安门大街261号),也曾到三官庙(今右安门附近)小住。

林则徐在京寄居之地多在南城,此时正值晚清,鸦片等毒品日益泛滥,京城烟毒几乎无处不在,南城一带为鸦片烟馆、白面(儿)房子聚集之地,供瘾君子吸毒、贩毒,林则徐时有所闻。一天傍晚,林则徐路过骡马市大街北侧的一条小巷,见一家名为“九霄楼”的鸦片烟馆门前人来人往,生意兴隆,便想暗中查看一番,于是走了进去。当他来到一间硕大的房间时,见几十个“烟客”正东倒西歪地吸食着鸦片,一个个面黄肌瘦,睡眼惺忪。正在他查看之时,有个伙计将一小包鸦片举到林则徐面前:“这位客官,请您尝尝这新到的鸦片膏子,保您抽着过瘾!”林则徐急忙连连摆手。耳闻目睹了鸦片“渐成病国之忧”,使林则徐沉思良久,由此产生了禁毒之念。

林则徐八次奉旨进宫
南下禁烟时在良乡“传牌”,通告沿途州县“不准迎送”

从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十一日开始,道光皇帝连着八天八次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问题。道光皇帝召见林则徐时,先赐其紫禁城骑马,但林则徐不太会骑马,于是改赐乘轿;因拜见时林则徐跪在地上腿痛,所以特令人铺上毡垫。十一月十五日道光皇帝第五次召见林则徐时,特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励行禁烟。十一月二十三日,林则徐离京赴粤。

林则徐南下时途经的第一站是良乡县城(今房山区良乡),因他是钦差,所以刚到良乡,就有人登门拜访,有送门包(红包)的,有送特产的,有大摆宴席的,还有花钱买官的。正气凛然的林则徐于是向京畿良乡发出一道“传牌”——《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本部堂奉旨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清代传牌相当于上级对下属发布的通告,面对当时社会的贿赂成风和官场腐败,林则徐特发传牌表明自己轻车简从、严于律己的廉洁之风。传牌由良乡县开始一路传到广州,通告沿途州县,不准地方官员迎送;不准置办酒席,还特别申明不准用“燕窝烧烤”之类的高档佳肴;随行人员的车马费用全部由自己承担,随行人员也“不许暗受分毫”。2014年6月,这段故事还被排成过廉政题材话剧《林则徐传牌良乡》。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