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缅怀韦江凡 往事难忘念师

2017-06-22 17:3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6月22日讯,时光过得真快,一晃韦江凡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去年6月19日,先生过世时刚刚度过他95岁的生日,他的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也刚刚落下帷幕。先生的这次画展,是他从艺七十年来唯一的一次个展,是首次,竟也成了他此生的最后一次。令人无比感慨。与韦先生在一起的一幕幕往事,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无法忘怀——

作者: 张仁芝


韦江凡《初上征途》
韦江凡 《老检车工》

班主任
调动人脉广约名家授课

我是1962年从中央美院国画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的。一同来的还有王文芳、马瑔两位同班同学。当时的院领导崔子范先生在与我们谈话时说,我们到画院后,将作为插班生进入画院举办的学员进修班进行学习,今后的工作,待学习结束后,再做进一步安排。而进修班的班主任老师,便是韦江凡先生。

所谓“插班”,是因为在我们来画院之前的1961年,这一期学员进修班就已经成立了。学员中有高我一届从中央美院国画系毕业的吴休,有低我一届同样是国画系毕业的周思聪,以及从院外招考进来的王庆升、王培东、田镛、李颖等。我们这一期学制定为四年,任务是向院内老一辈画家学习传统。我当时和王文芳一起,被安排跟随传统山水画代表人物之一的秦仲文先生学习山水画。

我们的班主任韦江凡先生那时还不满四十岁。他早年曾师从现代著名画家赵望云,也是徐悲鸿先生的得意弟子。上世纪40年代中期,韦先生就从陕西老家澄城来到北平,在徐先生的关怀和资助下,考入北平艺专国画系学习,后留校任助教。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继续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直至1959年调入北京画院。

韦先生作为进修班的班主任,除了要落实院领导布置的教学计划,协调学员和老先生的关系,对学员的思想和吃住行各方面进行管理外,还负责安排与联系院内、院外有成就的画家和学者,来画院讲课。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地多学些东西,韦先生广泛地调动他在中央美院和画界朋友的人脉关系,聘请著名画家来给我们做讲座。这种讲座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谈,而是结合创作经验和绘画技巧,现场做笔墨示范。比如,他的老朋友黄胄和石鲁先生,还有中央美院的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田世光等先生都曾讲过课。像著名人物画画家黄胄,当年和韦江凡一起随赵望云先生学画,他们是师兄弟。经韦先生联系,黄胄先生很快便来到画院给我们上课。

在韦先生安排的这些讲座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国画大家傅抱石先生的那堂课。那是1963年的冬天,傅抱石先生来京开会,韦先生亲自找到傅先生的下榻处,邀请他抽时间来院里讲课。傅先生慨然应允。当时,我正在鼓楼医院住院,韦先生特意到医院通知我,让我到时“请假”来听讲座。我们能如此近距离地与大画家接触,这是不曾想到的事情。记得傅先生勉励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勤思考,特别向我们推荐要读一读郑板桥的诗文集。那堂课使我们大开眼界的还有傅抱石先生的作画示范。目睹前辈大师的作画过程,令我们受益匪浅。这种现场示范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教学传承里极为重要。这么丰富精彩、内涵深刻的一课,如果不是韦先生亲自安排,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的青年学子,上哪里能聆听到如此精彩的讲座呢?就在这次授课的两年之后,傅抱石先生就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了。每当我们回忆起这段往事,都十分怀念傅抱石先生,更对韦江凡先生当年的安排,怀有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在学员进修班的日子里,为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韦先生还请到了齐派篆刻名家刘冰庵先生来给我们讲授印学理论和篆刻技法;还和中央戏剧学院联系好,让我们到那里的舞美系,听取程永江先生的苏联和西洋美术史论课。韦先生还联系到故宫博物院的古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请他亲自带领我们参观故宫绘画馆,逐幅讲解古画,领会原作,传授鉴赏知识。能身临故宫绘画馆,参观学习,对照实物听名师讲解,既便于领会,又记得清楚。

甘付出
走出课堂临摹壁画

为了让我们多方面吸收艺术营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韦先生还组织我们走出去,考察和临摹古代寺庙壁画。从1963年冬天开始,先后去了北京的法海寺、石家庄的毗卢寺、河北正定的隆兴寺和曲阳的北岳庙。韦先生本来的主要工作是组织教学,这样一来,其实他又直接参加了教学工作。韦先生传统绘画功力深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专门赴甘肃敦煌考察临摹莫高窟壁画。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期间,还曾参与组织学生到山西永乐宫进行元代壁画的抢救性临摹工作,画了不少作品。当时的物质条件很差,租不起交通工具,我们一行十多个人的来回往返、食宿和参观,事事都让韦先生操心受累。

他在做我们班主任的四年时间里,总是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做着这些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无疑挤占了他很多宝贵的创作时间。对此,先生从没有怨言。

一次,我和韦先生谈话,坦言我喜欢方济众先生的山水画,希望有机会能见见方先生。韦先生立刻说,这好办,济众是我的师兄弟(他们当年都是赵望云的学生),我找机会满足你的愿望。1973年秋天,趁方济众先生到北京开会的间隙,方先生到韦先生家串门。韦先生特意告诉我,让我到他家和方先生见面叙谈。在韦先生家里,我见到了方先生并一起吃了午饭。在轻松随意的聊天中,我倾听方先生介绍自己的艺术生活和创作经验。方先生还当面为我做示范,画了一幅《林间山溪》的小品,并把这幅画赠送给我。画面上一只母鹿和两只小鹿在河边的藤萝下嬉戏玩耍,意境清新,色彩冷暖关系很好。四十多年的时光过去了,每当我拿出方先生的珍贵墨迹欣赏时,都倍感亲切。对于多年来承受韦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对年轻人的扶持提携,让我永怀感恩之情。

勤创作
体验生活创作一批力作

学员进修班结束后,我们都转为画院专业创作人员。我也由学生变成了韦先生在画院的同事,师生关系更加密切,感情也更加深厚了。1973年,我随韦先生和画院油画家辛莽先生一起到铁路部门体验生活,韦先生又相继创作出了《初上征途》(见左上图)、《老检车工》(见左下图)、《女列车员》等一系列人物画作品。有的颇具经典意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此外,他还创作了表现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的大型人物画作品《东方欲晓》。这幅作品堪称是一幅博物馆级的优秀作品。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韦先生离休后,创作题材集中在画马上。他遵循恩师徐悲鸿先生“师真马”的教诲,经常深入到养马场写生,画了大量速写。他笔下的马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构图富于变化,强调书法用笔,笔墨奔放,简洁有力,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格。

这时的韦先生早已不再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了,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还经常给我们的创作出主意,见到我们创作出好的作品,会由衷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我也多次带上我出版的画册到韦先生府上请教。每次他都认真翻阅,提出宝贵意见。后来得知我搬迁新居,韦先生和夫人时玉梅老师还专程跑老远的路,来看望我,分享我的乔迁之喜。这些往事,不论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让人倍感温馨亲切。我在画院工作三十多年直到退休,能得到韦先生和像韦先生这样可敬可亲的前辈们的关怀和爱护,是我此生的幸运。

2017年初夏写于双清楼

韦江凡

(1922年5月至2016年6月19日)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马艺术研究会顾问,北京画院任专业画家。

早年师从赵望云,后得徐悲鸿指授。出版有《韦江凡画马》、《韦江凡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韦江凡》。

2000年荣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从艺五十周年老艺术家”奖牌。

(原标题:韦江凡 往事难忘念师)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