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广告

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下的中国奶业现状及发展之路

2017-06-27 16:21 编辑:文文 来源:网络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发布《中国奶业白皮书(2016)》

近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在“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7中国奶业展览会”上发布了《中国奶业白皮书(2016)》。该中心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于2013年11月发起成立,此次已是成立以来第三次权威发布行业信息与分析报告。该白皮书的编撰汇集了中荷两国权威专家资源,不仅为中心支持中国奶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更为国内奶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全新发布的中国奶业白皮书围绕中国奶业产业链的整体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主要包括:国家相应政策的分析,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的变化分析以及中国奶业科技进展与前景等。

政策解读:国家全方位规划布局,加强监管力度

“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奶业发展,领导多次就奶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对振兴民族奶业、重塑消费信心提出明确要求。1月24日,在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强调,我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

白皮书从养殖与加工两个方面对国家奶业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相关影响进行了分析。奶牛养殖业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发展:补贴政策,发展优质饲草料种植的政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政策和国家重大产业规划。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胜利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养殖业产业素质将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格局也将更趋合理;加工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更加规范健康。正是因为国家全方位的规划布局,监管力度的加强,才使种、养、加全产业链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创良好的奶业新局面。

科技创新:奶牛繁殖育种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2016年,中国奶业在奶牛繁殖育种体系建设、饲料资源与饲养标准建立、疾病与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生鲜乳检测技术、乳制品加工技术、牛场粪污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特别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张勤和张沅团队主持申报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的建立与应用”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完整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自2012年至2015年,该技术应用后,在全国各公牛站选出优秀青年公牛并投入使用,获得大量优良后代母牛,大幅度提高了母牛群的生产性能,使我国奶牛遗传改良速度较成果应用之前提高了一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奶牛业的科技进步,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模化牧场成为主流,成母牛单产复合增长率达6%

据中心研究项目对京津冀地区奶牛养殖的调研发现,养殖规模近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规模牧场逐渐占据绝对地位。2016年,我国荷斯坦奶牛的存栏大约为760万头,比2015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由于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率的提升,生鲜乳的总产量和供给得到了保障——我国牛奶产量3602万吨,成母牛单产达到6.4吨,与1997年2.09吨的单产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6%。

 

图1. 1997~2016年我国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变化情况

目前来看,规模牧场模式已经成为奶牛养殖的主体和主流模式,养殖小区和散养的比例逐渐减少,2016年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53%,万头牧场的数量超过50家。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预测,到2020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将达到70%以上。另外,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2016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规模牛场平均单产达到7.5吨,84%的牛场使用了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简称TMR)设备,44%的牛场自有或租赁了饲料用土地,优质粗饲料推广应用情况大好,如全株玉米青贮的应用比例达到82%。规模牧场的饲养条件、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成为我国奶牛养殖发展的主体模式。

 

图2.100 头以上规模存栏比例(2016年为估计数)

当然,李胜利教授在发布会上也提出,在牧场规模化进程中,难免有挑战和压力。高成本、高污染以及产业链利益博弈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会制约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乳制品产量、质量双双提升,上市乳企利润同比增长

中国乳制品产量持续保持增长,2016年乳制品累计产量2993.2万吨,同比增长2.2%。乳制品种类仍以液态奶产品为主,2016年液态奶产量2737.2万吨,同比增长8.6%。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99.8%。1~11月份婴儿配方乳粉国家抽检合格率99%,乳品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16年乳业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趋好,15家已发布年报的乳业公司中13家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有11家公司营利,其中8家公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区域性乳企异军突起,燕塘乳业、天润乳业、广泽股份等一些区域性企业通过区域深耕和域外拓展提升了业绩,2016年战绩斐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不过,受2016年上半年奶价持续走低的影响,奶牛养殖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现代牧业和中国圣牧的利润严重下滑,现代牧业甚至出现严重亏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乳制品加工业的劣势,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企业需求间的平衡不稳定。

婴幼儿奶粉消费高速增长,乳制品种类日益丰富

2016年是“全面二孩元年”,政策实施近一年来,生育需求增长迅速,预计每年新增人口300万,将明显带动婴幼儿奶粉消费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婴幼儿辅食的市场容量仅为80亿左右,尚有5倍以上的市场空间。因此,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将迎来又一销售小高峰,将带来市场20%的增量,预计2018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常温酸奶、瑞士乳杆菌饮品、爱克林乳酸菌饮品等新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也促进了乳制品市场需求“井喷式”提高。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酸奶消费量将赶上英美两国,达到人均8.4千克,增长空间75%;巴氏奶产量将达到29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5%。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员伙伴、荷兰合作银行上海分行食品与农业研究总监陈炜在发布会上提出,“健康型、功能型乳饮料将有预计1000亿元的利润空间。”

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增速极为迅猛,荷兰和爱尔兰两国占比超过50%

同样受到“二孩”政策影响的还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进口,其增速极为迅猛,2016年进口量达到22.14万吨,同比增加25.79%;进口均价13593美元/吨,进口总额30.10亿美元;其中荷兰和爱尔兰在中国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占有50.33%的份额,出口到中国的总量达到11.14万吨,是中国进口婴幼儿奶粉的最大来源国。

不过,201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严格整顿行业,预计到2018年将有2000个品牌被迫退市。由于部分不符合国家管理规范的国外奶粉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到2020年,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将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对粗饲料进口的增长空间和种牛及精液的进口政策进行了介绍。2017年1月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种牛及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技术要求》,将使未来奶牛进口贸易量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进口价格可能出现明显提高。

发展趋势: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种养加一体化

虽然中国奶业科技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奶业仍旧面临着如下的产业和科技问题:一是优质粗饲料供给不足、调制技术和评价有待改善;二是单位生产成本高;三是饲料转化率低,奶牛单产水平低,规模牧场平均饲料转化效率1.29,低于奶业发达国家1.5,在奶牛利用年限过短上,根据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研究项目调研结果,百头以上规模牧场成母牛平均利用胎次在2.7胎;四是自主育种与遗传评估体系亟待完善,优秀种质资源依赖进口;五是生态与环保压力大,氮、磷、甲烷等营养物质环境排放量高,牧场粪污处理设备投入还是比较少,简单还田仍是主流处理模式;六是机械化设备对外依存度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中型牧场的主要技术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约占80%,国内设备市场份额甚少。

因此,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中国奶业科技攻关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集成创新后裔测定和基因组选择等关键技术;提升优质粗饲料生产调制技术;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集成牛场减排和奶牛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奶牛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研发;加强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实现产品多元化;加大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

《中国奶业白皮书(2016)》通过宏观数据统计及来自实地、长期的监测及考察数据对整个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梳理,力求为行业提供专业和及时的可借鉴信息。如果您需要阅读完整的白皮书,请联系中荷奶业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关于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Sino-Dutch Dairy Development Centre, SDDDC)成立于2013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共同发起,旨在促进中荷双方在奶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SDDDC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平台,以共享荷兰奶业先进技术及经验,促进中国奶业全产业链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提升。2014年至今,荷兰CRV公司、中国中地乳业控股有限公司、荷兰合作银行、河南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荷兰QLIP等企业先后加入了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为合作伙伴。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本内容为广告,由上海源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放。本篇文章在于传递广告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沟通、投诉的单位及个人,请与上海源仪方面联系。联系邮箱:2352425680@qq.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