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私货

体奥动力暂缓支付中超版权费6亿元 为何有人敢不给中国足协钱?

2017-07-06 14:26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中超版权商、体奥动力公司延缓支付中国足协今年第二笔中超6亿人民币版权费!消息一出,众人皆惊。为何要吃惊?一则,原以为不过是说说而已,或者它就是一个动摇军心的谣言,没想到是真的啊!二则,体奥动力是谁啊,到了今天,公众对它的认知度也不高,尽管他允诺为中超从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间,掏出80亿元人民币的赛事版权费,但时至今日这事怎么还觉得那么不真实。

但是,这一次的拒付----延缓支付是拒付的低级别状态-----却让我们着着实实地感受到了以体奥动力为首的商业公司的力量,并牢牢地记住了它们。

实质上,这是一次在钱与权的较量中,钱罕见地占了上风。

谁是权的代表,不用说,中国足协是也。

谁是钱的代表,也不用说,体奥动力。

在中国职业联赛中,在权与钱的明争暗斗过程中,我们不记得什么时候,权力曾向钱财低下过高昂的头颅。即使中超有过深陷谷底之时,中超有过裸奔,或者近似于准裸奔的时代,但是,中国足协也没什么惧怕过。

作为一家全国足球领域最高的行政管理者,中国足协的各级官员们只惧怕来自于行政更高层的各种指令与批评,商业力量之于他们,一直处于这样的地位:有了它自然更好,没有了,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好歹体育总局来点财政拨款,自己多少能卖出一点联赛冠名权,就足以维持国内联赛最基本的运营了,他们有什么可怕的呢。

但在这次的僵持与妥协中,情形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变异。

01:

体奥动力为何敢于缓付版权费?

作为商业合同,最大忌讳就是到了该支付期限时,却支付不起相关的费用。失去了这个商业信誉,那么,在商业圈里是很难混下去的。

乐视一度在业绩多牛啊,横扫千军如卷席,手中的赛事资源甚至多得连老大哥央视都比不了,可现如今又怎样了,你不按时给亚足联版权费,人家分分钟就断了你的亚冠的直播信号,这有什么可商量的?乐视能像拖欠商业合作伙伴,或给手下雇员们画大饼那样,今天拖明日,明日何其多么?

但这次体奥动力不但在7月1日本该支付2017年6亿元版权费时不予支付,而且还理直气壮,公开发声,说是要找中国足协、中超公司谈谈!你一个欠钱,能跟被欠的人谈什么呢,可这气势却真有点香港廉政公署请人喝茶的意味,牛!

其实,有什么可谈的。合同是白纸黑字写好的,什么时间该支付多少钱,这个本该是没得谈了,你不支付了,就属于违约,违约的责任在合同款式中应该都有的,不但此后该付时还得照常支付,而且还可能涉及违约金呢。

中国足协是谁啊,它还能怕你一个商业公司?不说是动用公权力,强硬地要求体奥动力必须按合同履行约定义务,而且退一步,中国足协是不是也可持合同直接上法庭,打一起赢面很大的官司呢?我们不知道,但这一定是中国足协可选项之一。中国足协下面有专门的法律顾问,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这个手段不会忘记。

但中国足协没有这么做,体奥动力也没有忌惮这方面的后顾之忧,这才是奇怪而又耐人寻味之处。

在我们看来,体奥动力这次之所以要延付6亿元人民币的版权费,主要依据有两个。

一个是中国足协今年联赛之初匆匆忙忙中推出的联赛新政,较大影响了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与吸引力,缺少了这两点,就会导致中超联赛的价值明显降低。而且随着联赛的深入,以及这项新政在明年联赛中还将出台一个加强版本,中超联赛价值降低这一趋势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换成商业语言,上面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今年的中超和明年的中超,不值体奥动力当初允诺要掏出的80亿元人民币啦!!既然不值了,那么对不起,体奥动力就不能如期、如数地将钱交到中超公司账上。

至于这6个亿怎么交法,是全交,还是打一个小折、大折后再交;什么时间再交,7月1日不成,8月1日交?还是联赛结束那天再交,甚至拖到今年12月31日前再交?这些条款对于商家都意义重大。

这是体奥动力这次最能宣之于口的理由,这也是中国足协如今表态要积极沟通的原由。

第二个恐怕是体奥动力说不出口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2015年他们拍出的80亿元人民币天价,明显是当了冤大头。

在当时有资格出价的几个争夺者中,体奥动力的这一天价,不但在公众眼中显得缺乏理性,而且就算是在中国足协、竞价的商业公司眼中,80亿元的价格也是一个显得无厘头的价码。当然,他们不好公开这么说,但心里偷着乐是免不了的。

所谓无厘头,主要是体奥动力缺乏在这五年中,通过现有的市场资源、公众对于中超联赛的粘合度,来寻找到回收成本的途径,更不要提什么赢利模式了。

体奥动力公司的董事长李义东在这次延迟支付的解释中透露,他们曾设想过要在今年或明年,尝试对一些中超精彩场面的转播实行收费制。这个确实是一个收回成本的较好方式,但这个创意一点不新鲜。在英超等五大联赛中,早就有过这个营收模式,近日陷入财务危机的乐视体育,此前也一直热衷于这方面的试水,但效果怎么样?李义东不妨去乐视打听打听,如果乐视的试水能取得像英国天空电视台在英国那样好的商业效果,那么,贾跃亭何至于处于四面楚歌的困境呢?

所以,很有可能----当然,这是我们的猜想-----体奥动力在顺利拿下从2015年中超的五年赛事版权的兴奋劲过去之后,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面对中国球迷和中国消费者极为有限的付费消费意识与认知程度,尽管今年才是体奥动力购买中超版权费的第二年,他们也已感受到了越来越沉重的支付负担。

按体奥动力与中国足协达成的五年支付方式,2016年是10亿,2017年是10亿,2018年是15亿,2019年是20亿,2020年是25亿。可见在前两年如何无法建立起看得见的高效营收渠道,那么,这个包袱在随后三年里会越来越沉重。除非体奥动力有其他领域内重大的利润奇高的产品,否则,光指靠着从中超联赛中,通过各种创新的衍产品来达到回收成本,乃至赢利,无异于痴人说梦。

体奥动力赚回成本的主要渠道,是将中超版本费进行二次分销,可这个事哪是那么容易的?体奥动力曾将中超直播权分销给了乐视,但如今乐视自顾不遐,体奥动力能拿得到钱嘛?再分销给各个中超城市的电视台,或央视?现在的各省市电视台经营状况是什么样的,体奥动力不清楚?除了一二个电视台外,目前各个有中超城市的电视台,都是通过各种条件的交换,只能顾得上直播本城市中超球队的比赛,像80亿时代以前那样普遍转播其他中超场次的现象几乎绝迹。

还能往哪里去分销?网络直播吗?光是腾讯、PPTV就能满足得了那么大的资金缺口?我们严重怀疑。实际上,在体奥动力以天价拿下五年的中超版权后,圈内圈外一直在猜测、质疑体奥动力的营销能力,人们真不清楚他们怎样赚回这一大笔投资。

然而,无无绝人之路,中国足协今年初出台的所谓联赛新政,实际给了体奥动力一个止损谈判的机会。它会让商家借中超新政造成中超联赛价值受损,吸引力下降,球迷、观众不买账,作为难以如期收回成本的一个理由,延缓支付今年第二笔6亿元的版权费。

这真是有人刚一犯困,就会有人送上枕头啊。体奥动力为此真该给中国足协赠送一面锦旗。

02:

中国足协为何不敢玩横的?

在体奥动力到期该付而拒付的这起事件中,中国足协本该有比现在我们看到的更强硬的态度,才更符合我们这对家行业管理组织的印象。

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体奥动力违反了双方签定的商业合同,违规在先的事,中国足协凭此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申张自己的权利,别的废话先不多说,咱先按合同办事,把钱打入中超公司的账上再交流、再对话也不迟。

可中国足协没有这么做,奇怪至极。

被人欠了钱的足协,却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没有对体奥动力这一违反合同之举进行严厉批评,相反通过新闻办,表达了中国足协愿意积极地、进一步地与体奥动力进行沟通与交流。

真是见了鬼了!仔细想想,中国足协之软,是不是在联赛新政方面底气不硬有关呢?

那咱们就得说说这个新政。

首先得说,中国足协有没有推行联赛新政的权利?有啊,中国足协或职业联赛管理委员会,就是中超、中甲联赛这些竞赛品牌的最高行政与业务的管理者,这跟国际足联有权其名下的世界杯、联合会杯有权改变相关规则与玩法是一样的。有了这个身份,中国足协自然就有权利对中超、中甲、中乙等联赛进行管理。而所谓的管理,无非就是出台一些措施,规范联赛的发展方向。所以,中国足协出台新政,是师出有名。

再看今年的联赛新政。简单说,就两点。

1:一场比赛中外籍球员可累计上场3人次,且将亚洲外援包含在内。各队外援名额从原来的3+1,缩减为3个。

2:11名首发上场及7名替补球员中,应包括至少2名U23球员,其中至少1名U23球员首发。

前者针对近年外籍球员越来越多,牌子越来越大,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让中超出现了某种炒作外援的风气,也让中超资本泡沫越吹越大,另一方面较多外援的到来及上场,也确实挤压了国内球员的生存空间,这点同时执教过广州恒大与中国队的里皮现在最有感触。

后者是针对各俱乐部为了过于追求联赛成绩,导致各队23岁及以下的年轻球员,很难有上场踢球的机会,不利于中国足球新老交替工作。

针对这两种现象,中国足协作为管理机构出台新政进行调节,这与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各种措施调整房地产市场有何区别?

没有区别。但即将在2018年实施的新政2.0升级版本中,还是让人感到了一种非专业味道。比如,将U23年轻球员上场人数,与外籍球员上场人数实行挂勾,各俱乐部队要想将三名实力外援都派上场,那么,你也就派上三名U23球员,这个新政就有点显得吊诡了。

众所周知:一场足球比赛只有11个首发,只能更换三名队员。如果一支中超球队按今年的通行安排,首发要上三个外援,明年就得同时安排三个U23年轻球员,再抛去一个门将,等于首发阵容中,就只剩下4个名额留给其他年龄的中国球员,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

其一:中国足坛目前后备力量如何,中国足协不清楚么?明年16支中超球队有那么多的U23球员储备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算球队想用,想满足中国足协这个新政,到哪里大变活人,找来那么多的U23球员?

其二,光是年龄上符合U23就可以上场打中超么?今年只规定首发上一场U23球员,我们看到几支中超球队主帅会把U23球员当成一个正常的首发球员去安排?是不是经常出现打了半场、甚至十几分钟就被换下的场面?一个U23还这样,明年首发硬性规定上3个U23,我的天,这比赛还怎么打,观众还怎么看?

如此地培养年轻球员,如此地给年轻球员上位机会,这是在帮助年轻人出头成才,还是违背了足球人才成长的规律表现?

其三,在23岁至30岁之间,各支中超球队都拥有大把的国内球员,他们实际上都是各队国内球员中真正当打的实力派,是除了外籍之外,任何一支中超、中甲球员的骨干力量,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每场比赛首发只能安排4人,其他人最多是替补机会,这让各队主教练怎么安排、平衡一支球队的利益?

要说还可以列举出一些问题,咱们仅说以上的三个问题,就不能不为明年各队的首发阵容实力担心,为明年中超联赛的比赛质量下降捏一把汗。中国足协内只要干过五年工作以上的官员,都不会看不到新政实施后存在的这些问题,但在今年新政存在的负面影响还未得到妥善消解的时候,有关明年的新政2.0版本就不容分说地公之于众,甚至连联赛的重大合作伙伴都不事先征求一下意见,知会一声,也难怪体奥动力感到愤怒与不解。

所以,这个所谓的新政,是真正出于中国足协自己的专业建议,还是不得不执行什么人的瞎指挥,颇为令人疑窦。

虽说中国足协有权力可以对中超联赛进行管理、出台管控措施,但是这个权力不是无法无天的,它必须要置于在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的笼子里,才不会让这个权力被滥用,才不会让联赛这个游戏玩不下去,或者彻底走了样。

既然中国足协可以不顾联赛规律,不按常理出牌,那么,体奥动力当然也觉得自己没必要再谨守固有的商业合同信誉,于是,他们采以行动,暂时拒付到期该付的2017年下半年中超版本费。这样地回复,等于通过商业手段告诉中国足协,商业伙伴不是中国足协太过随意政策的埋单者,他们有权力说“不”。

中国足协对此第一反应,不是开罚单,不打官司,而是愿意积极地与体奥动力进行沟通,不是中国足协突然变得多么温情了,友好了,明智了,而是更可能透露出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足协内部还有那么一些明白人,他们知道这个新政中确实存在着某些不恰当因素,影响了中超的品牌价值,也损害了体奥动力的商业利益,所以,这个事足协不能动硬,也不便于动硬。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戈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